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潮州

“灵魂三问”情系脱贫攻坚 “白水三宝”探索产业发展

中山市阜沙镇驻白水村第一书记方亮彤:

方亮彤在田间查看农户菠萝种植情况。纪金娜 摄

  7月14日,潮州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在潮安区登塘镇西北部,头顶烈日,中山市阜沙镇驻白水村第一书记方亮彤与镇村干部穿梭村里巷道间,走村串户,查看贫困户住房、就业等情况。

  “房屋整修后还好吧?”来到贫困户88岁的柯新南家里,方亮彤指着屋顶问。不擅长潮汕话的他,有时靠随行村干部的翻译,有时通过肢体语言,与当地群众交流。“敞亮多了,原来住着破厝,房子修好后,我老伴都高兴得睡不着觉。”柯新南接过话茬高兴地说。

  改造后的老旧民房焕然一新,修缮后的文化广场宽敞整洁,整治后的码头池塘明澈清冽……这原本是全潮州贫困户数最多的村庄,方亮彤见证着白水村从“省定贫困村”到“美丽宜居村”的华丽蜕变。

  回想起初来乍到,方亮彤带来三个问题——“我来这里干什么”“我能为这里做什么”“我将在这里留下什么”。驻村一年多来,为答好这“灵魂三问”,方亮彤不断探索,如今他逐渐有了答案。

  “我来这里干什么”——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5月,以驻村干部的身份,方亮彤第一次踏上潮州这片土地。“刚来时,村民知道我不懂说潮汕话,就努力用蹩脚的普通话跟我交流。”方亮彤说,每次经过村民家门口,他们都热情招呼进去喝茶,就连路上看到小学生,他们也会给我敬礼。“那孩子突然驻足,我还很纳闷。”方亮彤笑着说,可爱的村民和淳朴的民风,让这个“外来人”一下有了亲切感。

  “我来这里干什么?当然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到岗后,方亮彤立刻投入战贫一线,对白水村全体贫困户进行摸底遍访。当他了解到以柯新南为代表的部分贫困户居住条件存在一定隐患,便组织有关施工人员现场勘查,并制定方案,为15户贫困户修缮房屋。“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贫困户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方亮彤称,今年春节前,上述贫困户的房屋全部修缮完成。

  然而,春节却恰遇突如其来的疫情,情况紧急,方亮彤与扶贫队员们在农历正月初六就包车回潮,投身战疫一线。为将疫情对贫困户影响降到最低,方亮彤与镇村干部们不停走访辖区内的企业,倡议企业为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打工的贫困户设立就业兜底。在大家的争取下,疫情期间,共有2家企业承诺对贫困户实施就业兜底。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里,方亮彤与镇村干部齐心合力,白水村从2016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到2019年底贫困户人均收入达14300元,增幅率超过250%。如今,村里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我能为这里做什么”——资源整合“白水三宝”

  带着“我能为这里做什么”的思考,方亮彤经常在群山环抱的白水村中转悠。他发现,由于土质独特、水质甘甜、池塘宽广,这里滋养出“白水三宝”——“粿条、菠萝、草鱼”。“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激活内生动力。”方亮彤开始和镇村干部们探索产业扶贫路径,将“白水三宝”通过资源整合,以实现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双丰收”。

  “白水菠萝香气浓郁,风味独特,清甜无渣。”方亮彤称,白水村通过成立奔康专业种养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开展合作,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中山市阜沙镇投资自筹资金30万元,与多家菠萝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并将其纳入消费扶贫。目前,白水菠萝已接近售出20万斤,销往福建、湖南、山东等地。

  “我先后提了四五百斤菠萝到中山给亲朋好友尝鲜,反馈特别好后,我们就更加有信心。”为了走好菠萝的“触电”之路,方亮彤还以不同包装、快递方式、采摘日期等寄到不同地区进行试验。“提前4天采摘寄到客户手里最合适,我还设计了透气纸盒包装。”方亮彤为此还牵线了佛山市惠食猫、登隆电商公司等电商平台。

  当了解到以前家家户户都在产粿条,但到了2015年从事粿条生产的村民仅剩5户,方亮彤疑惑“为什么大家都不愿做了?”于是,他和扶贫工作队深入到全村20多家曾经制作粿条的村民家中,唠家常、掏心窝,把他们串起来,形成共识合力继续将白水粿条做精、做大、做特,并从自筹资金中拨出10万元用于改进提升生产设备、包装、推广等。

  如何提升“白水粿条”质量?白水村成立了白水粿条制作培训实操作坊,设20个工作分点让近40个村民免费学习粿条加工技术。同时,为农户统一制做招牌,通过深加工使粿条延长保质期,还注册“白水粿条”商标,结合电商平台,增加销售渠道。

  此外,白水村通过调结构、树品牌、巧融合盘活“沉睡”的鱼塘,提高草鱼养殖效益,带动了贫困户4户18人实现“脱贫”。今年70岁的贫困户柯潮章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做起了草鱼生意。“一天能卖三四十斤,生活好多了。”柯潮章边说边忙碌着为专程从世田村前来的顾客杀鱼、称鱼。

  如今,“白水三宝”粿条、菠萝、草鱼已初步实现整合,总产值在三年内得到四至五倍的提升。

  “我将在这里留下什么”——带不走的工作队和长效机制

  面对“将在这里留下什么”的问题,方亮彤表示,驻村队伍帮扶贫困村是一时,要让白水村脱贫致富并且守得住,不仅需要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更要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在方亮彤等驻村扶贫干部等“外力”的带动下,更多白水人的心热起来,身子也动了起来。特别是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割除专项行动”等实践中,村“两委”干部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书记带头干,党员跟着干,村民一起干”的氛围,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而新乡贤返乡工程,更带动企业家、专家学者、专业人才等新乡贤,通过参与乡村治理、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担任志愿者等方式建设服务乡村,激发强大“内力”,与《白水村村规民约》形成文明乡风。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方亮彤称,今年6月,白水村成立防止返贫救助基金,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因残返贫。目前,社会各界共向该基金捐赠接近38万元的款项,其中,由方亮彤通过私人关系拉回来的善款就有接近9万元。

  “参加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技术奖10分”“每年被评为最美家庭的奖10分”“利用个人技能或资源为村集体事业作突出贡献的,奖50—100分”……在白水村“公益超市”,摆放着电饭煲、煮水壶等家电,墙上挂着管理细则。“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提升村民在参政议政、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参与热情。”方亮彤表示,目前,该公益超市已投入运作,以此调动村民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