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做好“红”“绿”两篇文章,叫水坑村“穷坑”变“金坑”;立足环境美化与生态农业“双线发展”,狮峰村从贫困村华丽变身“网红打卡村”;社光村小荒山变身鲜花岭;英粉村“百亩花田”酿出远近闻名的英粉土蜂蜜……潮州大地上,到处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过去一年,潮州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列为市委“1+5+2”工作部署首位。今年,潮州提出实施“六大工程”,步伐稳健推进总投资10.7亿元的15个“兴农惠农”工程建设。围绕“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发展定位,潮州正以“特”做强特色产业,以“精”打造精致农村,以“融”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书写乡村振兴潮州答卷。
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表示,潮州将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方向,系统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同权化、产业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努力实现“村民有钱、治理有序、支部有力、乡村有文化、村庄有看头”,全力将农业农村的短板变成“潜力板”,加快乡村振兴“潮”前跑,为全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潮州探索”。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精美乡村“潮味”浓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从何而来?李雅林表示,“村民有钱、治理有序、支部有力、乡村有文化、村庄有看头”。
脱贫攻坚是关键,群众要有钱,要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客服、销售、物流、售后……坐在电脑前,37岁的陈益锋快速地敲着键盘,“多角色”轮番切换,有条不紊地经营着自己的网店生意。作为省定贫困村饶平县东山镇东明村的贫困户之一,他在20多年前患上强直性脊柱炎,曾一度意志消沉。扶贫工作队进驻后,不断上门给陈益锋讲政策、说情理,为他打气鼓劲、找脱贫门路……他终于鼓起勇气开起网店创业。
“驻村工作队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到我这里,鼓励我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现在,陈益锋用勤劳和努力赚取了一定的收入,每月除个人生活费还能有节余补贴家用,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盼头。
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潮州举办精准扶贫就业招聘会,建成覆盖全市910个村居的“村村通”就业信息网,累计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45个,鼓励、帮助贫困劳力务工就业11906人。此外,还注重“扶智”,通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力就业技能。饶平县新圩镇长彬村贫困户陈伟生就通过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学会粿条制作技能,开办了粿条加工作坊。现在平均每天产销粿条四五百斤,一天下来能挣几百块,日子越过越踏实。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精致是潮州的城市品质,潮州还致力实现“乡村有文化”。挖掘各村文化内涵,塑造“潮味”风貌,打造精美乡村、精致乡村。历史沿革、人文地理、民风民俗……行走在潮安区庵埠镇文里村的石壁长廊,57块碑文接连铺开,文字与画作编排有序,这里成了该村的“文化百科全书”。除打造文化长廊之外,文里村还通过谱写村歌、设计村徽、编著村文化史谭、组建潮乐社和舞狮队等,不断打造整合文化资源,村民的文化热情被“点燃”,精神文化家园越建越美。
党建引领支部有力
干群共治环境优
昔日堵塞淤积的池塘有了韩江活水,岸边修葺一新,公园、广场、公厕等各类基础设施修建补齐……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枫溪区詹厝村,村居环境在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先后获评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广东农村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奖。这些鲜亮成绩的背后,起到关键作用的便是詹厝村基层党组织的强壮力量。
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组织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作为,詹厝村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两违”拆除、环境整治等工作在村里有序有力开展起来。这只是潮州基层党建引领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潮州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对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召开“村书记论坛”344场次;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比例达77.7%。
为实现“治理有序”,潮州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把党委组织、各种群众组织、群团组织等基层力量统筹起来,推动社会治理力量下沉,推动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双提升。目前,潮州全市超1000个村居建立乡贤咨询委员会、乡贤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
留住乡愁记忆,“村庄有看头”是关键。潮州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环境美,系统解决垃圾、污水等问题,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干净整洁乡村环境。
游览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青山碧水遥相呼应,绿荷红莲错落有致,湖边白鹭栖息徘徊。通过“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和危房改造,狮峰村一改昔日的破旧不堪,重焕新颜。值得一提的是,该村还以生态农业和自然观光旅游“双线发展”,曾经的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村”。
狮峰村、社光村、叫水坑村……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深入实施下,越来越多的精品乡村在潮州大地涌现。2020年,潮州还将投入5亿元地债资金,分批推进、以点带面,再打造100个示范村,努力使“潮州模式”成为全省样板。
城乡一体化发展
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让乡村和城市发展更加协调?李雅林表示,当前潮州正积极从群众当前最迫切的需求上找突破口,打破地域、产业等限制,形成整合思维、区域化思维,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特色化、土地同权化、发展区域化,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过去不少农村地区交通情况的真实写照。随着潮州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上先行先试,全市已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犹如一条条毛细血管,将人气和财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乡村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位于潮安区凤凰镇的叫水坑村,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作为该村的交通要道,乡道Y203长约2.7公里,是潮州第一条实现黑底化的“四好农村路”。“地势较低,以往因降雨排水不畅,多处村道出现路基塌方现象,交通特别不便,安全隐患也大。”74岁的林姨称,如今乡道Y203线已焕然一新,不仅成为百姓出行路,还是产业致富路,村里的单丛茶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园就位于这条路上。“出入方便,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带动茶叶销售。”林姨笑着说。
北部山区道路平坦畅通,南部农村基础配套改善。庵埠镇茂龙村的中山二路,是镇区商业老街。去年,这条长500多米街道上300多住户就开始定时投放垃圾。去年3月,庵埠镇全面改造提升镇垃圾中转场,配置垃圾装载作业平台和标准封闭式垃圾桶,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垃圾300吨,服务全镇超15万人口。目前,潮州建立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实现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100%,保洁覆盖面100%,推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并逐步在农村推广。
实现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是基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医疗水平服务、在村里就能享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服务、带上身份证就能在“健康小屋”免费自助体检……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潮州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镇服务向农村延伸。此外,潮州市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市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同时,建成680所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还制定印发了《潮州市农村物流建设发展规划(2019-2023年)》,推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了一批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等。
特色产业因地制宜
土地流转盘活荒地
归湖镇溪美村利用凤凰溪等生态禀赋发展乡村旅游;凤凰镇乌岽村借助古茶树资源发展凤凰茶产业;江东镇渡头村等通过土地流转,利用肥沃的土地和韩江水发展蔬菜种植基地……在潮州,韩江纵贯,土地肥沃,既有粤东屋脊凤凰山脉,又有深水良港潮州港。依托各村特色,潮州找准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
目前,潮州各建制县(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饶平县茶叶、水产业,潮安区凤凰单丛茶、广式凉果深加工,湘桥区佛手果5个产业园,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村建设项目109个、农业特色产业专业镇2个。
实现土地同权化,就是要让乡村的土地通过流转等方式变得跟城市的土地一样灵活发展,既规模化又产业化。在潮安区江东镇下湖村,513亩分散在各家各户的荒地进入溪东合作社运营后,形成一片规模农田。今年夏天,这里迎来土地流转后的第三造水稻收割。“亩产近千斤,打出的大米均价4元,高于市面普通米价格。”该合作社负责人黄冬焕介绍称,成片土地流转后实现农田全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农业机械化和规模经营,不仅提高了大面积种植的农耕效率,还增加了单位农田的亩产量。当前,潮州正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着力解决农村承包土地碎片化问题,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兜住“米袋子”、“菜篮子”工程。
在推动发展区域化上,潮州市打破时空界限,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力。线下,以消费扶贫为例,推行“订单式”消费扶贫,发动龙头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与贫困户签订保价保量收购协议,以高于市面的价格,收购特色农产品;鼓励机关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而在线上,则推行“直通式”消费扶贫,支持特色扶贫产品上架电商平台,实现社会爱心消费与贫困群众脱贫需求精准对接。其中,以饶平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为载体,完善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村电商与物流、农村电商与快递融合发展,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数读
截至7月15日,潮州全市共建档立卡贫困户18589户44865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4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潮州着力提升农村劳力就业创业技能,有意愿务工贫困劳力就业率100%;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初的5033元增长到15157元。
●今年以来潮州市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民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6家,总数分别达到56、1027、19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截至第二季度,潮州市2423个自然村已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
●建立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实现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100%,保洁覆盖面100%。
●潮州将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发布10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观察
兴农惠农 从群众最迫切需求找突破口
人民至上,造福人民。从潮州来看,最艰苦最落后就在农村,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关键要从群众当前最迫切的需求上找突破口。过去一年,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可谓是潮州市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成为市委“1+5+2”工作部署中的首位重点工作,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还积极做好两者的有机衔接,将“兴农惠农”作为今年实施“六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工程全力推进。
经过一系列实地调研、解剖麻雀后,潮州发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自己确有独特的优势,但因人均耕地少,土地碎片化明显,也存在诸多短板。直面问题补短板,找准差距抓落实。排查整理出整体脱贫进度不快、质量不高、产业帮扶薄弱等四大类30小项问题后,潮州提出了“五个有”“五个化”的发展思路,为下一步工作确定方向,更彰显其建设乡村、振兴乡村的坚定决心。
实践中,潮州不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取得新业绩,还在美丽乡村创建方面取得新进展、富民兴村产业取得新突破、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特别是在2019年度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绩考核中,潮州位列粤东片区5地市(汕尾、潮州、汕头、揭阳、惠州)第二名,综合评价为“优秀”;潮安区在粤东片区10个考核县(区)中排名第三,综合评价为“优秀”。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正如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所说,潮州的乡村振兴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重点突破,要跳出村域看村域,跳出县域看县域,跳出市域看市域,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既立足本地特色优势,也放眼市域省域乃至全国全球,统筹谋划,实现合作共赢、互补协调发展,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