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潮州

“潮州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潮州正处于发展攻坚期、改革深化期、美好生活提升关键期。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力抗击疫情、实现“六稳”“六保”的务实之年。

  放眼潮州3679平方公里的土地,1018个村居遍布全域。乡村兴则潮州兴,乡村强则潮州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潮州落地生根,乡间田野绘出壮丽图景,农村面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发生明显变化。做好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潮州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今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潮州更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化危为机、攻坚克难,竭尽全力稳外贸稳市场,兜住民生底线,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精融”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竹林瀑布相映成趣,原始森林曲径通幽……今年“十一”假期,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迎来大量游客。新铺设的栈道穿梭山林间,游客漫步其间,感受山高林茂、溪水清澈,在假日里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

  叫水坑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也是潮州市四个自行帮扶村之一,曾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经济落后。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今年79岁的“五保户”林宏祥竖起拇指告诉笔者,自己过上了“电视有信号、住房有保障、看病能报销、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

  4年前,扶贫驻村工作队来到叫水坑村后,与镇村干部们一起沉下身子,奔走在大山的沟沟坎坎,把乡亲当亲人;挑起担子,因地制宜做好“红”“绿”两篇文章,促进茶旅融合发展;甩开膀子,精准发力拔掉穷根,实现“外力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截至目前,叫水坑村相对贫困户16户44人已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更是在4年之间翻了10倍,叫水坑村从“穷坑”变“金坑”开始奔小康。

  人民至上,造福人民。在潮州,最艰苦最落后就在农村,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关键要从群众当前最迫切的需求上找突破口。过去一年,潮州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列为市委“1+5+2”中“5”项工作部署首位。今年,潮州提出实施“六大工程”,步伐稳健推进总投资10.7亿元的15个“兴农惠农”工程建设。围绕“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发展定位,潮州正以“特”做强特色产业,以“精”打造精致农村,以“融”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书写乡村振兴潮州答卷。

  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表示,潮州将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方向,系统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同权化、产业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努力实现“村民有钱、治理有序、支部有力、乡村有文化、村庄有看头”,全力将农业农村的短板变成“潜力板”,加快乡村振兴“潮”前跑,为全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潮州探索”。

  实践中,潮州不仅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取得新业绩,还在美丽乡村创建方面取得新进展、富民兴村产业取得新突破、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特别是在2019年度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绩考核中,潮州位列粤东片区5地市(汕尾、潮州、汕头、揭阳、惠州)第二名,综合评价为“优秀”;潮安区在粤东片区10个考核县(区)中排名第三,综合评价为“优秀”。截至2020年8月,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8507户44719人和45个省定贫困村全面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狮峰村立足环境美化与生态农业“双线发展”,从贫困村华丽变身“网红打卡村”;社光村在空闲地上建起乡村走廊,令小荒山变身鲜花岭;英粉村打造“百亩花田”,酿出远近闻名的英粉土蜂蜜……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越来越多有颜有料的精品乡村在潮州大地涌现,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新时代乡村风采。

  昔日堵塞淤积的池塘有了韩江活水,岸边修葺一新,公园、广场、公厕等各类基础设施修建补齐……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枫溪区詹厝村,村居环境在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先后获评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广东农村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奖。这些鲜亮成绩的背后,起到关键作用的便是詹厝村基层党组织的强壮力量。

  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组织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作为,詹厝村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两违”拆除、环境整治等工作在村里有序有力开展起来。这只是潮州基层党建引领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潮州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对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召开“村书记论坛”344场次;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比例达77.7%。

  产业强则乡村强。在潮州,韩江纵贯,土地肥沃,既有粤东屋脊凤凰山脉,又有深水良港潮州港。依托各村特色,潮州找准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其中,归湖镇溪美村利用凤凰溪等生态禀赋发展乡村旅游;凤凰镇乌岽村借助古茶树资源发展凤凰茶产业;江东镇渡头村等通过土地流转,利用肥沃的土地和韩江水发展蔬菜种植基地……

  在潮安区江东镇下湖村,513亩分散在各家各户的荒地进入溪东合作社运营后,形成一片规模农田。“亩产近千斤,打出的大米均价4元,高于市面普通米价格。”该合作社负责人黄冬焕介绍称,成片土地流转后实现农田全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农业机械化和规模经营,不仅提高了大面积种植的农耕效率,还增加了单位农田的亩产量。

  目前,潮州各建制县(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建成饶平县茶叶、水产业,潮安区凤凰单丛茶、广式凉果深加工,湘桥区佛手果5个产业园,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村建设项目109个、农业特色产业专业镇2个。

  “两袋皆富”巩固脱贫成效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潮州提出实施“六大工程”,把总投资10.7亿元的15个“兴农惠农”工程作为全市重点工程全力推进,并通过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等方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红尘隐世,百花英粉。在省定贫困村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青山绿水,静谧清幽的良好生态环境,滋养出优质的蜂蜜、莲藕粉等农特产品。今年43岁的村民余晓国属低保户,由于身体罹患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扶贫先扶志。为了让他掌握一门技能,驻村工作队便动员他跟村里的养蜂人学养土蜂。“有顾客一开始买了600元蜂蜜,两天后又再订购900元蜂蜜!”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蜂蜜不仅有产量也有销量,余晓国乐开了花。

  为更好帮助英粉村销售农特产品,驻村工作队还搭建了网上销售平台,迅速上架了以土蜂蜜为主打,包括蜂皇浆、蜂巢酒以及莲藕粉在内的“土特产”。“电商助农”是潮州推动消费扶贫的一大举措。当前,潮州正通过积极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展销平台,推动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扩大特色扶贫产品的销售空间,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除了线上的“直通式”消费扶贫,潮州还通过线下“订单式”消费扶贫,发动龙头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与贫困户签订保价保量收购协议,以高于市面的价格,收购特色农产品;鼓励机关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今年疫情期间,潮州发动滞销农畜产品“爱心助农”大热潮,特别是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网络,在各地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共同助力下,潮州柑滞销约3万吨的难题得以化解。

  脱贫攻坚既要富口袋,更需富脑袋。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潮州举办精准扶贫就业招聘会,建成覆盖全市910个村居的“村村通”就业信息网,累计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45个,鼓励、帮助贫困劳力务工就业11906人。其中,通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力就业技能。饶平县新圩镇长彬村贫困户陈伟生就通过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学会粿条制作技能,开办了粿条加工作坊,现在平均每天产销粿条四五百斤,一天下来能挣几百块,日子越过越踏实。

  降低影响稳外贸 化危为机抢市场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海外订单遇冷,不少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出口难的问题。为尽最大努力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潮州市全面打响“市场保卫战”,精准稳妥推动外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全力支持企业抢时间、抢市场、抢订单。

  “线上+线下”助力外贸转内销

  客从云中来,危中育新机。10月15日至24日,第128届广交会将继续在网上举办。早在今年6月份,首次体验“云上”广交会后,不少潮州外贸企业实现了足不出户做生意、签订单。

  外贸企业运用VR、实时直播等先进信息技术,外贸人员转型当“主播”、当“客服”抢订单……从线下到网上,从潮州到世界,“云端”广交会为潮州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网上广交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潮州外贸企业以此为契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设计研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这场特殊时期的外贸盛会中,提升“潮货”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推动潮州外贸高质量发展。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潮州市还搭台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7月份,潮州市在上海搭建“中国瓷都·潮州陶瓷专馆”,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国内展会的形式,抱团取暖,拓宽销售渠道,精准产销对接,力争为潮州产品寻求新的出路。据了解,此届“中国瓷都·潮州陶瓷专馆”客流量同比增加10%。

  专馆内,共有39家潮州企业156个展位,集结松发、四通、伟业、顺祥、庆发等享誉中外的陶瓷品牌厂商,涵盖了餐厨日用瓷、咖啡茶杯、家饰摆件、创意设计产品等。

  “一开始想着疫情会影响人流量,没想到比前两年还热闹,潮州馆的名气开始打出来了。”英格莉陶瓷总经理佘剑鑫告诉笔者,该企业主要做高端骨瓷日用瓷,疫情确实给企业带来挑战,但他认为这是一次危机,更是一个契机,希望通过展会,考察了解市场潜力和发展趋势,提高洽谈效率,节约时间及成本。

  多部门合力稳外贸

  今年1月至7月,潮州市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处于下行区间,但7月单月进出口、出口分别环比增长13.4%和20.9%,总体呈现止跌回升、逐步复苏的态势。期间,潮州海关、潮州税务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助力潮州稳外贸稳外资。

  “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的接连出台,税务部门的及时解读辅导,更加坚定了公司境外股东投资的信心。”近日,广东顺大食品调料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郑爱璇说,疫情防控态势向好,加之税惠“大礼包”,境外股东信心大增,追加投资7000万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部署,潮州税务部门积极优化国际税收服务,深入走访当地重点外资企业,送上税惠“大礼包”,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稳外资促发展大局。

  日前,潮州海关向广东顺祥陶瓷有限公司颁发“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证书。这标志着该公司经评审通过后,正式成为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汕头海关关区首家获得AEO高级认证的企业。随着潮州海关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潮州陶瓷出口呈恢复性增长势头。数据显示,7月份潮州出口陶瓷5.8亿元,环比上涨20.5%。

  潮州享有“中国瓷都”美誉,是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陶瓷产区。为努力降低疫情对潮州陶瓷出口的影响,潮州海关紧抓出口退税率提高政策落实,制定十条具体措施,为潮州陶瓷产业营造更为顺畅的通关环境。其中,打通进出口绿色通道,实行“船边直提”实现进口货物从船直达厂。同时,实施“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开展高端智能马桶的零配件、关键件保税进口业务,研究APEC、东盟等主要陶瓷贸易区域政策动态,准确掌握关区陶瓷业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状况,为企业适时调整生产方向提供信息支持等。

  8月27日,2020年潮州市“稳外贸 稳外资 金融助力暖企专场”活动举行,现场为参会企业提供政府扶持政策解读、专业化金融服务、综合化金融产品等,并与五家企业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达成融资意向近3亿元。

  民生实事提升“幸福指数”

  经济发展的“速度”,最终要落脚在民生保障的“温度”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怀。今年上半年,面对重重压力与考验,潮州依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补齐医疗、教育短板,强化交通基础保障,让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日益增长。

  位于湘桥区韩江新城意东三路与东山路交界处,潮州市中心医院新院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目前,新院建设已完成行政楼、康复楼封顶,完成住院楼屋面结构封顶,以及传染病综合楼主体结构和砖墙砌筑的施工,计划2021年元旦前竣工。今年,潮州市以卫生强市、健康潮州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总投资超30亿元的“十个以上公立医院”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医疗短板,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总投资8.48亿的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院等5个项目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总投资33.14亿的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7.73亿的绵德小学易址新建项目等10个项目计划年底前竣工……今年,潮州市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将教育民生补短板工程作为重要一环纳入,大力推动总投资超56.8亿元的26个学校工程项目。

  “现在公园越来越多,老人有更多的地方去活动了。”今年70多岁的苏大伯,每天都会从位于南桥市场附近的家里出发,来到韩江江畔的凤城公园,沿着绿树掩映的绿道走一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之一,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近年来,潮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坚持“见缝插绿、见空建园”,因地制宜新建扩建改建多座公园,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医疗保障、教育服务、公共基础配套……潮州发展的美丽蝶变,正是融入了这一桩桩民生实事,使潮州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感受这温暖的幸福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