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翻晒茶叶。
顶厝村地处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西南面。近年来,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顶厝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社共建、产业扶贫、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新路径,从省定贫困村发展成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茶叶专业村,茶叶这一乡村主导产业晒出好光景,焕发精气神。2020年,顶厝村(茶叶)还获评为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资源禀赋+标准种植
生态种茶脱贫致富
顶厝村群山环抱,郁郁葱葱,山泉清澈,境内海拔超千米的大质山与凤凰山相接,生态环境优越,林木资源丰富,全年气候温润、降水充足,是极佳的单丛茶种植地。
然而,顶厝村茶产业直到近年“成色”才越来越好。以前,顶厝村种过龙眼,又种过橄榄,但始终没能做大做强。”五年前,顶厝村党支部书记林卫民立下决心,带领村民做定、做实茶产业,引导农户改良品种、使用有机肥,茶叶品质有了提升,产业渐渐有了起色。三年前,由顶厝村党支部指导,林卫民牵头,该村目前唯一的新型经营主体——饶平县奔康种养专业合作社(下称“合作社”)正式成立,32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成为第一批社员,开启了产业扶贫的新征程。
2019年,利用全省推进乡村产业的契机,合作社成功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迈开了顶厝村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为了打造规模化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合作社分8批次向农户和贫困户免费发放有机肥药120吨,增加土壤肥力,也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
“2016年以前我只是零星种植,这两三年有了项目的支持,解决了资金问题,茶叶种植面积增加到八九亩,又通过小额贷款购置了制茶设备,现在还能收别人的茶青加工。”村民林志强向记者讲述这些年的变化。“收入比以前好多了,年收入可达10万元”。林志强计划,接下来要进一步扩大加工规模,做大自己的事业。
在“一村一品”项目的扶持下,合作社修建了2500米的机耕路,将原来泥泞的土山路拓宽成1.5米的水泥道路,农民可以开着摩托车出入,为种植、采摘、运输带来便利之余,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为了改善山上茶园的灌溉条件,合作社利用扶持资金建设了三面光灌溉沟450米和暗渠300米,灌溉面积比之前增加了1.5倍,有效提高了茶园灌溉能力和效率。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800多亩。
盘活用地+现代加工
标准制茶效益提升
好茶离不开好的制茶技艺。在潮州市农业农村局驻饶平县新塘镇顶厝村党建指导员刘海朝的协助下,合作社通过置换盘活村民老旧房屋建设用地,兴建了茶叶加工厂房,过去“烟火袅袅”的炒茶室变成了机器轰鸣的标准化制茶车间。
据介绍,合作社利用“一村一品”扶持资金购置了一批现代化茶叶加工机械,包括走水焙1台、摇青机6台、炒茶机3台、揉茶机5台、焙茶机3台等。
升级后的茶叶加工车间集齐了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环节,制茶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的机械作业,一天能产出数百斤成品茶,所需茶青数千斤,不仅有效增加了生产效能,茶叶品质也比以往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加工厂不仅收合作社社员的茶青,还向全村农户保价收购并提供制茶机械租赁服务,同时无偿为贫困户提供制茶机械加工和技术支持。”刘海朝说。
茶叶品质提升对价格的利好十分明显,通过种植生态茶,顶厝村农户人均收入增加约5000元,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去年的17992元增加到今年的25169.72元,增幅达39.89%,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去年的13602元增加至今年的17384.72元,增幅达27.81%。
目前,顶厝村茶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比例由原来的40%增加到60%,茶园亩产量提升30%,达到每亩300多斤,年产值较之前增加270万元,增幅35%。产量、产值的提升,直接惠及贫困户48户117人,带动全村2000多名农民增产增收。2019年,顶厝村集体和贫困户实现“双出列”。
规模种植+双线销售
三产融合共同发展
林卫民介绍,在“一村一品”项目的推动下,顶厝村已打造出一个新基地,即通过流转村民承包地经营权,建设规模化有机生态茶园,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生态茶,推动茶产业往高质量方向发展。
在此过程中,顶厝村摸索开创出一套新模式,即“合作社+企业+生产基地+电商平台+农户+服务”,在实体销售经营的基础上,通过“邮乐购”扶贫产品专馆进行线上销售与推广,打通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销售渠道。
“加工厂刚刚获批茶叶制品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后带证销售的顶厝村茶叶将能打开更多的渠道,尤其是高端市场,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林卫民表示,几年来,顶厝村的茶叶去了好多地方参加展销会,从潮州到深圳,从中山到成都,每次他都有意外收获,每次都能结识到新的经销商。
不断擦亮绿色产业底色的同时,顶厝村也着力传承红色文化,实现红绿辉映,融合发展。据介绍,顶厝村正在探索规划红色文化旅游,将村内党建文化公园、烈士故居、森林公园等连结成线,打造集休闲观光、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线路,稳步推进生态旅游,带动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