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东莞

常平桥梓:红色祖屋添新彩 爱莲文化再传承

  常平桥梓村.jpeg

  寻常巷陌里屋舍俨然,园区厂房间车来车往……走在近800年历史的常平镇桥梓村内,映入眼帘的是现代与传统风格碰撞而成的美丽画卷。

  北宋年间,周敦颐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南宋时期,周敦颐第8代孙周德瑞,在桥梓建村。今日,踏着新时代的节拍,人居环境整治令桥梓村焕然一新,文化和旅游齐头并进激发了古村“新活力”。

  展望未来,桥梓村计划对更多的古建筑进行修缮,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村建设,以更加全新的姿态,勾勒新时代发展“新图景”。

  新精彩

  精品示范村项目陆续完工

  桥梓村位于常平镇中心区西北2公里,东北傍常平寒溪河,属珠江三角洲埔田地区。3月2日,记者来到桥梓村,沿着桥梓大道一路走,是开阔的爱莲广场,广场前树木葱葱,不时有散步的村民经过,倒映在一旁清澈的爱莲湖上。

  “这里以前是又脏又乱的铁皮房和农贸市场。”桥梓村党委副书记周国良说,现在的爱莲广场是文娱活动的大舞台,也是村民们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桥梓村的蜕变,最早要追溯到2015年,时任桥梓村党工委书记周柏昌提出宜居建设理念,建设爱莲湖景区:对村道两旁、排洪渠堤岸、空地等进行绿化景观建设;对爱莲湖的建筑物或民居的建筑立面进行改造提升;同时,修整古村落,重现历史文化名村风采。

  2020年,在市镇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桥梓村推进了一批“特色精品示范村”项目,截至目前,庆昌园建设、巡丁馆小公园项目建设、高岭小公园景观工程、桥南路升级改造工程、墙绘梳理等项目基本完工。

  “村庄建设好了,环境改善了,古村换上了新颜,集体和村民的物业出租收益也不断提高。”周国良说,桥梓村也先后获得 “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东莞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新活力

  红色祖屋为古村添新彩

  历经近800年风雨,桥梓村旧围内仍旧保存有岭南风格的古建筑宗祠、家祠、书室和民居等古村落特色,周氏宗祠、秀祉公祠、浣薇书屋、民国花园式的培秀宅第和南洋风格的人瑞园等5座古建筑还纳入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古朴的居民房,秀祉公祠幽静融入村庄;百米开外,是古香古色的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战火年代,桥梓村的周氏宗祠承载了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中共东莞县委机关、屋厦农民协会、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三个革命组织的所在地。

  周国良介绍,作为全市首批特色精品示范村,桥梓村紧抓文化这一魂魄和内核,大力传承周敦颐爱莲文化,将爱“莲”和爱“廉”结合起来,弘扬廉洁文化。同时,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依托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的红色祖屋,完善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展览水平,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与影响力。

  此外,结合村内景点的特色,桥梓村还开发出了“古村落游览”“红色革命遗址参观学习”“传统活动体验”等文化旅游特色活动。“2015年以来,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周国良介绍,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是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和红色旅游路线的重要景点之一。

  2021年初,桥梓村获得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荣誉称号。

  新追求

  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村建设

  目前,桥梓村正在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村建设。

  “我们计划对古村落建筑进行修缮,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村建设。”身为80后的周建安刚刚接棒桥梓村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将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为桥梓村的升级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催生“新动力”。

  现阶段,桥梓村正在进一步梳理能充分利用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市、镇支持,着力发展红色旅游,并配合镇委镇政府推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争取早日建成历史文化名村,以更加全新的姿态,勾勒新时代发展的“新图景”。

  此外,周建安还介绍,未来,桥梓村仍将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宜居建设工作,努力完成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打造优美宜居的城乡环境。

  “我们也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住现有企业,引进新的动能。”周建安透露,桥梓村计划推进面积共97亩的桥城工业区工改工项目实施,预计建设20多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 人物 /

  乡村文化员张耀文:

  古村里成长起来的书法家 将持续弘扬传统文化

  为村里的学生送上书法公益课,免费为村民写写春联。

  在桥梓村,提起张耀文,很多人都知道,他热心参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益活动。

  1992年,张耀文从家乡肇庆来到桥梓村图书馆工作。在桥梓村工作的近30年时间里,他从写海报的乡村文化员,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成长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2007年,张耀文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张耀文告诉记者,从小就对写字感兴趣,1998年开始报读中国书法培训中心的书法课程,得周祥林老师指导,临习米芾、王羲之《圣教序》,继而学习魏晋人手札。

  那段时间,张耀文时常练字到深夜,为更好地理解和研习魏晋时的书风,像《世说新语》这样的作品,张耀文都能熟背出来。

  “桥梓村历史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我也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如今依然在桥梓图书馆工作的张耀文说,很喜欢桥梓这座古村,这里的人文风气、历史古建筑都对自己学习书法有很大的帮助。

  张耀文平时也喜欢研究古村的历史建筑和挖掘古村的文化,每当有新发现的时候,会和村里沟通,让村里做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现在,除了日常的工作以外,张耀文还积极参与文化下乡活动,为村民和学生送上书法公益课,春节的时候,还会免费为村民写对联。

  “我已经扎根桥梓村,下来,还将继续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张耀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