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东莞

与稻穗结缘一生!这位东莞“巾帼”曾轰动全国

  4月13日,在东城街道开展的“忆苦思甜 实干味‘稻’”春耕体验活动中,全国三八红旗手、原东城街道农办副主任黄祝英在农田边分享了自己“与稻穗结缘一生的故事”,感动全场。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祝英曾轰动全国——1962年,仅19岁的她,因为培育水稻而崭露头角,就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她再次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黄祝英是万江石美鸬鹚窝村人,今年78岁,还曾荣获省劳动模范、省青年突击手,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等多项殊荣。

acea838f9e8fd17492b5fb5776ca3618.jpeg

  住简易茅棚里培育水稻良种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中等身材的黄祝英依然精神矍铄。黄祝英在莞城一幢老宿舍楼里住了30多年,一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每当别人说她生活有规律,身体棒,她便回答:“搞农业,健康啊。”

  与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黄祝英,一直从事农科试验及品种杂交、繁育和技术辅导工作。回首往昔,虽然已记不清许多细节,但她对自己在万江农科站工作的日子印象深刻。

  1958年,东莞全县大搞示范田。1959年从市农校毕业的黄祝英,被分配到农科站时,只有十几岁。那时的农科站有几十亩试验田,但没有职工住房。为解决住宿问题,站里给她搭了一个简易的茅棚。

  “每次下雨,床边的鞋子总是被雨水冲走。”黄祝英回忆道,不仅住宿条件艰辛,群众生活更为艰苦。“人们都吃不饱,蕉头、花生壳、野菜、稻糠都有人吃。因此,培育良种提高产量,推广农业技术是当务之急的责任。”当时,由于普遍的水稻品种体态比较高,容易倒伏而影响产量,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黄祝英一直想方设法,日夜钻研,寻找抗风雨抗倒伏、能量更强的矮水稻品种。

  水稻高产轰动全国

  有一次,黄祝英到省里引进一种水稻种子回东莞进行繁育,“用一个信封装回来的,很珍贵的,大概一二两重。”

  后来,这些被黄祝英如获至宝似的捧着回来的种子,被经过分蘖加速繁育和成功推广后,使得水稻产量大大提高,轰动全省,培育水稻的黄祝英也崭露头角。1962年,黄祝英担任了万江农科站站长。

  除了引进水稻良种外,黄祝英还努力开展水稻科学研究,进行水稻人工杂交,培育新品种。比较成功的有“万育矮”和“桂青2号”,亩产量均达千斤以上。全国还首次在东莞万江石美大队推广早稻尼龙薄膜防寒育秧技术,这项新技术可让农田每亩增产35公斤。作为东莞著名培育水稻能手,黄祝英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随后的岁月里,黄祝英继续下田钻研良种,与农业打交道,在农业与科学技术领域获得多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