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佛山

稻田里的山海融合试验

  凉山州东南部,螺髻山脚下,普格县特尔果乡开始迎来丰收季。稻鱼共生体验园里,稻穗金黄,鱼游虾戏,瓜果飘香。

  让人意外的是,与这片高山上的稻田共同生长的,并不是当地的普通农产品,而是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鱼类和水果。

  沿海的农产品如何在这高山上“扎根”?这种改变的发生,缘自国家山海协作战略,来自佛山对凉山的对口帮扶。

  作为对口帮扶地区,禅城借鉴广东发展工业园的理念,在普格县发动企业和村民共建农业产业园,推动山海融合发展,助力当地摆脱贫困,加速迈向现代化。

  共建园区

  故事从螺髻山脚下的特尔果乡开始。

  在彝语里,普格意为“山垭口下的草甸子”,指山间一片长满草的低湿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但与之不相称的是,当地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本地农产品供给不足,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

  2018年,时任禅城区副区长的陈奕来到普格,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在完成前期调研后,他意识到,产业是普格的最大短板。受制于普格的自然环境,很难大规模复制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方法,但广东发展工业园区的理念可以为当地农业提供借鉴。最终,他选择特尔果乡5个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建设农业园区。

  园区建设需要连片土地。在禅城工作组推动下,特尔果乡党委书记宋文顺与同事开始走家串户,动员乡民将土地流转出来。得益于首期流转的600余亩连片土地,当地在2018年开始建设“稻鱼共生体验园”。稻鱼共生模式与珠三角桑基鱼塘生态循环农业类似,但后者并不适应平均海拔2100米的高山地区。为此,陈奕带着同事去考察学习,最后在贵州找到了合适的路子——引入稻鱼共生系统。

  在稻鱼共生园创办的过程中,彭彰的创业团队来了。一年前,45岁的彭彰从西昌一家大型农业企业辞职,来到距西昌市区30多公里的特尔果乡特尔果村,开启人生首次创业。

  刚开始,彭彰和合伙人计划开办一家肉牛养殖加工厂。去年10月,他们在特尔果村走访稻鱼共生体验园后,很快就决定入园发展。彭彰说,这个园区有着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几个合伙人一致同意调整投资方向。

  在特尔果村,彭彰团队创办了绿臻农业生态科技(普格)有限公司(下称“绿臻农业”),在园区种植有机红米,并在田里养鱼和虾。目前,特尔果村稻鱼共生体验园已发展成为普格县最大的冷水鱼生态养殖基地、红米有机种植基地。

  村集体和村民也逐步参与到园区建设中来。前者与企业签订协议,联合经营园区项目并获得收益分成;后者通过流转土地、入园务工,获取相应的土地流转收入和劳动报酬,同时学习新的种养技术。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企共建,一个全新的产业共同体在特尔果村逐步成形,并快速向周边村落复制推广。

  距离特尔果村不远处,特尔果乡党委、政府在洛脚俄补村流转整合连片1800亩山地,引入企业与村合作社联合经营,栽种中华黄桃等经济果树,养殖中华蜂、高山黑乌鸡、黑山羊和高山黑猪等。同时,古木洛村、拿马俄久村也分别利用连片流转土地发展高山菜籽油、中草药种植和山羊养殖、菌类种植等项目。

  宋文顺预计,今年特尔果乡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产值有望超4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有望实现19万元,农户实现土地流转、务工工资收入预计达95万元。

  山海共生

  秋分已过,特尔果村100多亩红米稻田染成金黄色,田里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游弋,其中的草鱼足有四五斤重,上市在即。

  每当有访客参观园区,特尔果村党支书、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阿则子达总会这样介绍稻鱼共生模式:鱼游到水稻下吃虫子,鱼的排泄物沉到水田下,水稻获得了肥料,由此带来更环保的生产方式以及更大的经济效益。

  阿则子达算过账,从前村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只能丢荒土地,平均一亩水田能产600多斤稻谷,除去各种成本,一亩大约只有500多元利润。

  稻鱼共生体验园的出现,为特尔果村创造出更大的产业价值,也为山海协作、粤川共生创造了新空间。

  引入稻鱼共生模式后,一亩地的红米稻谷产量接近500斤,除去成本能有约3000元利润,冷水鱼、对虾养殖每亩还有利润1000—1500元不等,效益提升明显。

  目前,绿臻农业在水田养殖了14个品种的冷水鱼,其中的鲈鱼、台湾红鲷是在今年初首次从广东引进来。今年,绿臻农业开始在园区发展特色水果种植项目,其中有7亩温室大棚专门用于种植从广东引进的百香果,这种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水果首次在普格扎下了根。

  彭彰说,公司引进鲈鱼、台湾红鲷是看中广东的鱼苗种质以及本地的市场需求;而百香果的引进,则得益于佛山干部的推介,没想到试种效果超预期,明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

  不仅是广东的鱼和水果来了,更多来自广东的支教、支医、支农人员也来到普格,深度融入当地。

  今年8月30日,佛山协同国际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张慧娟来到普格中学任教。一周11节课外加两堂早读课,让她体会到比在佛山更繁忙的工作节奏。但她说,能教会普格的孩子一些知识和道理,虽然累但快乐着。

  今年6月,普格县妇计服务中心中彝医院向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发去挽留信,希望该院支援普格医生陈佳声再留一年。陈佳声最终选择留下。他希望用两年的时间,帮助受援医院创建一个中医特色专科,让更多的患者病有所医。

  今年7月29日,25岁的杨宇飞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以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职工的身份来到普格县农业农村局。两个多月以来,他几乎跑遍普格3个镇31个乡,跟进一批优质种养项目,并为贫困户发种子、发肥料。

  他说,他要再勤快一点,跑更多村,为普格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文明共融

  在特尔果村,今年47岁的贫困户黑么次牛适应了现代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此前,她和丈夫一致同意将家里4.6亩水稻田流转出去,现在每年有4600元租金收入。去年以来,她还在农业园打起长工,每月收入稳定在近2000元。

  佛凉协作不仅带来了产业的勃兴,还带来了现代文明与规则。当地人民开始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现代文明。

  在古木洛村,今年45岁的阿土阿牛、她的丈夫吉木尔哈以及4个小孩和其他村民一样,住进了现代新村。

  3年前,阿土阿牛一家仍住在村尾一间土坯房里,人畜混住。2016年,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进驻凉山后,多方筹资1880.6万元,用于古木洛村集中点安全住房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让阿土阿牛有了对新家的新盼头。

  2017年底,古木洛村住房建设工程全部完成,村民于2018年6月完成搬迁。该集中点内修建了70套钢结构主体房和配套功能用房,解决了49户贫困建卡户、16户随迁户和5户孤寡老人的安全住房问题,同时配套建设水、电、路、景观设施及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

  阿土阿牛一家搬进新房,免费领取了衣柜、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电磁炉、电饭煲等生活物品,她说,一下子来到了一片新天地里。本来阿土阿牛打算利用旧房子继续养牛和养猪,没想到工作组又帮助村里在2018年底建成集体畜圈和沼气池等配套,解决了村民圈养猪牛的后顾之忧。

  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逐渐改变。在普格县夹铁乡莫尔非铁村,村民吉恩子且在去年住进了佛山援建的新房子,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她都会把被铺叠放得整整齐齐,把房子、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她说,定时洗脸、刷牙、洗脚、洗衣服、洗被子已成为一家人的习惯。

  “不仅是个人卫生,大家的公共卫生意识同样在提高。”莫尔非铁村党支部书记阿达俄来说,现在房前屋后,村路每日一扫是莫尔非铁村常态工作。村民们负责打扫自己的院坝,还要打扫门口的村路;村党员干部们负责村路、村活动室等处卫生,带动整个村村民们讲好卫生,养成好习惯。

  今年以来,莫尔非铁村还开始通过制度建设,引导村风、民风改变。2019年9月,莫尔非铁村开始采取自荐、互荐、推荐的方式,开展“四好家庭”评选活动;今年6月,莫尔非铁村萨啦新风超市首次运营,村民可通过周末大扫除卫生评比、参加义务劳动和集体活动等获得分值不等的积分券,再使用积分券购买物品,也可直接花钱购物。

  在贫困户郑子道的新家里,一面写着“夹铁乡周五大扫除及一周一换洗创建活动最好家庭”的流动红旗挂在客厅显眼位置,整个客厅还贴满了他精心挑选的墙纸。去年,他还入围了全州“洁美家庭”评选,获得一台洗衣机作为奖励。他说,现在全村人都以获得流动红旗为荣,讲究卫生、热心公益正成为村里的新风气。

  这种新风气还扩展至营商环境等宏观领域。去年2月,投资人詹德华从北京来到四川,率先落户稻鱼共生体验园,投资130万元发展特色蔬菜大棚种植项目。他说,项目从商谈到落地不到半个月,特尔果乡政府仅用一周就流转出50亩地,用于该项目50个温室大棚建设,如此效率堪比沿海地区。

  ■对话

  禅城区委常委,普格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奕:

  用工业园模式发展农业园

  2018年5月,时任佛山市禅城区副区长的陈奕来到普格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成为大凉山脱贫攻坚战线的一名“指战员”。来到普格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乡调研,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跑遍普格县的34个乡镇,深入了解到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普格最大的县情。从产业入手,借鉴佛山工业园理念,逐步探索产业帮扶的模式,很快,他的努力获得回报。普格县因地制宜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赢得了各界的肯定。

  南方日报:请介绍一下禅城区是如何开展对口帮扶普格县的工作的?

  陈奕:禅城对口帮扶普格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在安全住房的建设方面,佛山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首先对于建档立卡户来说,安全住房问题毫无疑问是要解决的。在此基础上,佛山也为很多临界贫困户援建了住房。因为普格是一个深度连片贫困地区,非贫困户和贫困户的界定标准,可能就是家里多了一头猪、多了几只羊的区别。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都有精准了解掌握,对临界贫困户伸出援手。

  二是产业帮扶。这绝对是凉山和普格的短板。众所周知,当地人长期只种植玉米、土豆、燕麦等低值作物,生产方式以家庭式小农经济为主,农产品供给甚至满足不了当地人解决温饱的要求。于是我开始思考,我们要为普格带来什么才能改变这种落后的经济发展面貌?我认为是一种产业的模式,不需要追求大而全,而是更强调可复制推广。

  三是劳务协作。在凉山,这是一件开展起来比较困难的工作。因为这里的老百姓都不大愿意出去,也不太了解外面的世界。每位建档立卡户跨越1000多公里来到佛山务工,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天气不适应、饮食不习惯、工作生活跟不上节奏等。我们工作组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想了很多办法,克服很多困难,也感谢禅城区委、区政府和众多禅城区企业在后方给予大力支持,让禅城与普格的劳务协作得以顺利推进。

  南方日报:你是如何助力普格补强产业短板的?

  陈奕:我们把广东、佛山建设工业园区的模式用于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好禅城区、中广核集团、省卫生健康系统、泸州龙马潭区和县直相关部门等多方帮扶力量,以特尔果乡5个村为试点,重点在沟坝和二半山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在高山地区推广特色种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首先,政府在建设农业产业园区过程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打破政府“包办”模式,突出引领作用,政府通过征用或流转或租赁的形式打造连片区域,将有限的产业引导资金集中用于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水、电、路等基本需求。目前,已协调流转土地2915亩,在特尔果乡建设农业产业园,整合佛山援建、龙马潭区帮扶和县级涉农资金等610万元用于修建基础设施。

  其次,企业在建设农业产业园区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发挥企业市场嗅觉灵敏、灵活性强等优势,给予企业充分的经营管理权,由其全权决定种养殖种类、规模和管理模式。预计今年特尔果乡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值超4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9万元,农户实现土地流转、务工工资收入95万元。

  最后,村民起到参与作用。鼓励村民在建设产业园区过程中提供土地、劳动力,获取相应的土地流转收入和劳动报酬,同时通过在园区生产建设中学习先进技术、管理知识,提高技能,为致富奔康奠定坚实基础。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发挥村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以村集体经济投入帮助这些种养大户做大做强,带动更多贫困户融入新的产业生态。

  在业态培育方面,我们借鉴了珠三角循环经济的理念,比如引入稻鱼共生系统在特尔果村发展稻鱼共生体验园,在洛脚俄补村“桃花谷”发展“林下经济”,将各类农业资源有效整合,高效利用起来。

  南方日报:你在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

  陈奕:这要分阶段看,刚到凉山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我想最大的困难还是语言、饮食和卫生环境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困难都慢慢克服过来了。比如饮食,我现在也可以吃点辣的了;语言方面,四川话我现在也是可以讲两句的。

  接下来是工作方面的磨合。与广东相比,这边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效率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两地干部慢慢去沟通磨合。几年下来,我和当地的干部群众已经相互适应了,一些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都得到认同,比如开会不能迟到、手机不能响铃,大家的纪律性更好了,工作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南方日报:帮扶凉山的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陈奕:首先是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我在禅城区工作期间更多要考虑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地铁建设、城市管理、基层社会治理等课题。来到普格后,关注的事情更加细致,包括乡政府办公室的物品怎样摆设,职工床铺如何摆放,围餐如何使用公勺、公筷……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

  在普格两年多,我感觉个人境界提高了,格局也打开了。地区发展水平有差异是正常的,就像一家人,兄弟姐妹也会有长短,先行一步的、条件稍好的帮助仍然比较困难的,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大量劳动力到广东工作,为广东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能作为广东的一名代表,身体力行回馈四川人民,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数读协作

  ◎开展对口帮扶普格工作以来,截至2020年9月底,佛山市累计投入资金约2.2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0多个,惠及10余万贫困群众,主要用于产业合作、安全住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项目。

  ◎投入9237万元,实施了安全住房及配套基础以及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建成特兹乡长寿村集中安置点、马洪乡黄草坪集中点、荞窝“8·8”灾后重建点住房,精准锁定实施急需改造的农村危房改造442户和特殊困难家庭住房改造793户,共覆盖普格县20余个乡镇1190多户农户开展危房改造及特殊困难家庭安全住房改造。

  ◎投入帮扶资金1968万元,开展佛山(普格)农业产业园、洛脚俄补村种养殖产业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子越光伏发电项目、中草药种植和烤烟项目等,拓展农业现代化发展,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技能水平;共引导150多家企业到普格考察洽谈,已在普格县注册工商登记的广东企业有5家,注册资金达2000万元。

  ◎投入2570万元,开展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劳务输出补贴及公益性岗位补贴等,组织输出劳务人员1476名;同时,在普格本地开发养路、护草、生态管护等公益岗位,实现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开发公益性岗位199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