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佛山

人居环境“红黑榜” 乡村治理“微创新”

禅城揭晓今年第三季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选结果

  禅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二次评选结果揭晓,第二季度评选中的多个“后进村”进步了,有的还一跃进入“红榜”。10月30日上午,禅城区举行“美丽共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2020年第三季度评选结果发布会,公布第三季度“红黑榜”评选结果,发布会上分别对季度“红榜村”和“进步村”进行了颁奖。

  不分过去是不是“先进”,全区53个行政村在“红黑榜”的评选中,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样的评选与奖励机制激发出了村居基层治理“微创新”的能量,形成了政府主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目前,这一机制已经推广复制到佛山全市。

  跳出“黑榜”进“红榜”评选激发村居整治活力

  在发布会上,禅城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宣读了第三季度的评选结果,“红榜先进村”包括南庄镇的紫南村、罗南村、溶洲村、贺丰村;石湾镇街道的番村村、沙岗村、石头村;张槎街道的莲塘村、张槎村;祖庙街道的郊边村。“进步村”则有石湾镇街道的番村村、石头村、石梁村;张槎街道的大江村;祖庙街道的东升村。

  对于进入“红榜”和“进步村”的村来说,这既有荣誉感又有实在奖励:“红榜村”各获得30万元奖金,“进步村”获得15万元奖金。在红榜揭晓的同时,每个季度还会有5个人居环境整治不力的村登上“黑榜”,用以鞭策“后进”。一个年度内累计进入两次“黑榜”的村,将扣罚该村“两委”干部当年绩效。

  继今年二季度首次发布评选结果以来,紫南村、莲塘村、郊边村等都是第二次站上“红榜村”的领奖席。但也有第二季度的“后进村”奋勇直追,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取得很大进展的情况。在第三季度中,一跃成为“进步村”甚至“红榜村”,如祖庙街道的东升村,第二季度的评选中是“黑榜村”,但在第三季度以总分排名上升27名获评“进步奖”;第二季度同为“黑榜村”的石湾镇街道的石头村,本季度被评为“红榜村”,同时因排名上升44名还获评“进步奖”。

  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评选活动的开展,搭建起了禅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比拼的“舞台”,强化了各村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家园的责任,有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干得好,有钱还有面子”成为各村及村民群众的共识,环境整治要成为各村的自觉担当,禅城通过评选活动这一抓手,将美丽乡村建设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其背后,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从河涌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厕所革命”等切入,禅城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怎样把人居环境提升常态化、制度化地固定下来,营造禅城全区农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赶优争先的氛围,禅城一直在思考。

  从2020年至2022年,禅城将连续3年开展“禅城乡村美丽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活动,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评选,就是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考察的是各村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河涌等水环境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等的开展情况。评选设置了明检、暗检、镇(街道)评价、区主管部门综合评价以及城市综合考评等5个环节,对各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作出评定。禅城区、镇街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真金白银”作为奖励,按照评选规则,一个先进村全年有望最高拿到420万元。评比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启动,第三季度的评选已经是第二次揭晓季度评选结果。

  推动整治常态化要比学赶超 更要长效机制

  村干部和村民们表示,禅城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评比是动了真格儿。“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谁会掉出红榜、谁会登上黑榜。季度评选中,最大的悬念就在这里。”

  “除了政府主导,我们认为更要调动全社会尤其是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村委会、村民都参与到美丽大环境的建设和维护中,最终形成政府主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建设高品质的禅城农村。”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石湾镇街道番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灿金表示,该村这次拿到了“红榜村”和“进步奖”两个奖。上季度评选中,扣分最多的主要是房前屋后堆放的建筑垃圾,村里清理了杂物垃圾建筑材料几十吨。评比结果提醒村里,在做好厕所革命、污水管网、主干道等工程后,内街小巷的细节也一定要进行更新提升。第三季度,该村重点清除了村里边边角角空间堆放的垃圾,在这些细节位置增加绿化、改造休闲公园等。此外,村里还创新了对各村小组进行评分考评的机制,探索制度管理的长效机制,以保持农村空间环境的干净整洁有序。

  在“红黑榜”的财政资金使用中,结合部门前期对各村调研和明察暗访的情况,引导村里把这笔钱用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薄弱环节,专款专用用于提升基础设施等。从小的改变开始,推动整个农村面貌变得更好,这也使得想做事的村干部们,有了发展的抓手。从这个角度看,“红黑榜”评选也成为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载体。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为抓手,紫南村建立了环环相扣的制度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机制,目前效果不错,但我们仍有短板需要继续提升。”作为“全国文明村”的南庄镇紫南村已经连续两次登上“红榜”,该村党委书记潘柱升表示。现在,不少村开始学习紫南村,建立和通过人居环境卫生方面的村规民约,尝试以长效机制做好乡村振兴。

  “一定要有相应的机制来进行持续性的管理,推动现代乡村治理模式的更新。”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表示,开展“美丽共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选以来,全区农村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上,掀起了新一轮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农村的环境再一次获得了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建设与大湾区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禅城将把“美丽季”“红黑榜”等特色活动的知名度打响,打造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禅城品牌,在全市作出示范。

  ■样本

  石湾镇街道番村村:

  无人机飞起来 内街小巷靓起来

  佛山大道边,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番村村的无人机又准时飞了起来。穿梭在内街小巷、飞越村屋楼顶的无人机,在排查楼顶天面积水、发现和定位房前屋后卫生死角上出了力。而搭配高清摄像头的智慧广播系统,则计划全方位覆盖村里的内街小巷,及时制止乱丢垃圾、出现不文明行为的村民。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为了推动人居环境提升,率先尝试建立智慧管理系统的村庄,此前为一条内街巷铺上沥青,有的村民都会持反对意见:“我都不从这条路过,为什么要支持拿集体的钱去改造道路呢?”

  环境治理制度化撬动村民小组积极性

  进出车辆自动识别、全村路面硬底化。现在,走进番村,路面虽然不算宽敞但全部整洁有序,曾经堆放建筑垃圾和杂物的三角角落,如今已栽上绿植。转过巷口,番村小学熙熙攘攘的声音传来,在右侧巷口,菜市场、池塘、村居公厕、篮球场等村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位于佛山大道与魁奇路交界处的番村,地势低洼,河涌的臭味和下雨天的水浸,都让村民和附近居民苦不堪言。番村先后投入了700万元资金开展水体生态治理,进行雨污分流,河涌水体环境不断改善。

  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的过程中,番村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提升。“但是对比第二季度的评比结果,村里认识到,在做好厕所革命、污水管网、主干道等主体工程的同时,内街小巷的细节也一定要进行更新提升。”第三季度“红黑榜”的评选中,番村顺利登上“红榜”榜单,同时获评进步奖,累计拿到45万元的财政奖励资金。

  番村下面有红星村、联星村、潘一村3个村民小组,为了提升村民小组整治人居环境的积极性,该村积极探索奖励引导政策。“村集体经联社每年拿出100万元的奖励金,根据各村小组环境治理项目投入、完成度情况等给予奖励,做得越好奖励越多。”番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灿金表示。目前,村里正在酝酿通过人居环境卫生的相关制度。

  而这45万元的财政奖励,村里也将用以奖励村小组提升基础设施、补足环境短板的方式,专款专用。预计在下季度,番村充分利用改造背街小巷的闲置地,布上绿植;建设“四小园”规划绿地;针对电动车的充电难的问题,铺设电动车充电桩。徐灿金说:“现在,番村还会存在屋前屋后垃圾不及时清理的问题,需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对村里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科技助力细节管理推动村民观念转变

  “村民们感受到村子里的一系列变化。一些村民搬回村里居住,村里还吸引了世纪车城、保险企业等大公司的数百名员工租住在村里,大家对村里的环境认可,信心会更强,村集体经济会越来越壮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徐灿金表示。

  事实上,番村本地村民只有2100多人,但外来常住人口约8000人,番村曾经存在着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垃圾黑点,车辆乱停乱放、流动摊贩占道等问题,也让村干部和村民们头痛。

  目前,经过数年的努力,番村在人居环境上美丽蝶变。番村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厕所革命”,对原来村居公厕进行升级改造,青灰色的墙面,节能环保的内部设计,让附近村民和住户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村里第二座公厕的改造升级,也已经提上了日程。番村还重新建设池塘,周围围上护栏的同时栽有绿植,清澈的绿水湖面倒映着新建的番村村民公寓。这个村民公寓容纳着400多名村民,村民走几十米的路程就到了公厕、菜市场、篮球场,生活便利,公共卫生服务完善。

  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物业出租与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益密切相关。大家齐心协力把村里的环境搞好了,才会有更多人愿意进来租房子。目前,番村的村集体物业中,涌现出了佛山世纪车城、建材市场、华艺装饰材料物流城等一批优质产业。番村也以其优美的人居环境和管理,吸引了企业工作人员选择在此安心居住。

  为了进一步优化村内人居环境,番村利用新科技、新设备助力村居改善村容村貌。最近,无人机在番村上空飞了起来,体积小,能穿梭番村巷道,飞越村居楼顶,无人机主要用于排查楼顶积水、发现垃圾黑点和卫生死角。

  无人机节省了村里的人力物力,寻找难以发现的卫生治理问题。对于发现的垃圾死角,村里会及时安排人员清理。村里还正计划搭建智慧广播系统,进行应急预警、传播美丽文明村居理念,甚至是制止不文明行为等,这一系统都将发挥作用。

  “过去,传达政策、发动村民等等都依赖于巡逻车走街串巷流动告知,但是此举耗时耗力,特别是巡逻车难以到达窄巷等难以通行的地方,信息覆盖面受到阻碍。疫情暴发后,人员不能密切接触,更是暴露了原来的问题。”徐灿金表示。

  接下来,该村或各个街道巷口都将安装铺设智慧广播系统,并搭配高清摄像头,及时制止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智慧广播系统配合无人机排查,将形成立体的村居环境治理新妙招。

  祖庙街道东升村:

  城中村“微改造” 一年搞定一条街

  被南海大道、佛平路等佛山主干道包裹的祖庙街道东升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一大早,村里开始热闹起来,约两万多外来居民,一天的生活就从这热腾腾的早餐开始了。这些居民大多从事童装制衣行业,东升村的发展与佛山童装行业的脉搏跳动几乎同频。

  这个村诞生了享誉全国的“格沙童装”品牌,时至今日,村里的活力与烟火气,与童装制衣产业紧紧相连。就在10月30日禅城区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评比中,东升村一举终于跳出上季度“黑榜”的尴尬,排名进步了27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进步村”,拿到了15万元的财政资金奖励。

  保住人气直面协同治理难题

  刚刚过去的周末,正值月底,东升村的童装企业迎来了集体“出粮”的日子。这几天,村子里和周边的几个银行柜员机前,常常会排起长队。在东升村童服企业工作10多年的阿华,取到薪水后会带上一家人开开心心地步行10分钟,走到佛山城区人气颇旺的东方广场,逛一逛、玩一玩、吃上一顿饭。

  这是属于像阿华这样在东升村生活、工作的人独有的一种快乐。

  在东升村这样的村庄里,童装小作坊林立,自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就有着让人不可思议的创富能力与吸纳就业的能力。

  “村里的内街巷明显干净了。”这是阿华和老乡们对村里的评价。来到广东打工10多年,孩子也入读了村里的小学。尤其是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疫情最紧张的时候,阿华在春节前先回到老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妻子和孩子留守东升,分隔两地、没工开的煎熬中,村委会工作的耐心与细致,更让他们更觉得,东升村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第二故乡”。

  “其实村里是比较早意识到要留住人气的。不少企业最头疼的,是有订单却招不到工人。”东升村委会副书记余德彪表示,保守估计,目前东升村一带仍有个体户100多家,企业400多家,其中大部分都是童服企业。

  留住人气,对于东升村来说,也意味着要直面大量外来人口与本地村民混居、工业区与居住区混杂的协同治理问题。事实上,这个户籍2800多人的城中村,村民大都已经住进了村民公寓或者购买了商品房,但工业区与居住区混杂、外来人口众多,都让该村的人居环境整治面临很大难度。

  “没有可以腾挪的空间,寸土寸金的城中村其实很难进行大面积的提升改造。在乡村振兴中更多的是进行‘微改造’。”东升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东强直言。

  就在10月30日禅城区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评比中,东升村一举跳出上季度“黑榜”的尴尬,排名进步27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进步村”。评比对于他们来说的更重要意义在于,把环境卫生搞好了,一样可以与那些先进村站到同一个领奖台上,城中村也一样可以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步伐中。而这也就意味着,像东升村这样典型的城中村,即使坐落在城市中心区域,已经与城市中心区发展高度融合,工业发展水平已然较高,但同样可以在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的评选中跑入“红榜村”或者“进步村”。

  用好资金有序推进软硬件设施提升

  “道路工程是民心工程,村民都特别希望能把内街巷红强街的路搞好了。”现在,从汾江河便的南堤路进入东升村,红强街这条入村的主干道路已经平整、有序了很多。

  此前,红强街两侧都是修补车胎的店铺,路面破损严重,村民和常住居民们对这条烂路进行平整修复的意愿非常强烈。红强街项目的整体工程费用13万多元,按照区镇和村里分比例投入,村里出51%、区镇出49%。2018年,这条进村道路的平整修复得以顺利实施,不仅一举化解了村里的环境黑点,机动车辆进出村也有了更便捷的通道。

  事实上,像很多城中村一样,东升村实行的是二级经济制,村集体尤其是村民小组分红的压力比较大,这样一来,能做事、能够进行城中村环境和软硬件提升的资金相对有限。在此前,有的村小组长甚至认为,经济社的收益干脆全部用于分红,一来能够降低自身的风险,此外还能够得到村民们的支持。但现在,经过乡村振兴的努力,大家的观念都在转变。把这些集体收入用于基础设施投入上、村民可以享受到的人居环境上,长远来看,有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村干部们也直言:“同时通过参与‘红黑榜’的评选,打造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一些我们过去认为不大紧要的情况,也在评选也暴露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短板,村里有信心把短板逐步补齐。”

  目前,东升村正在做村里的电线线路改造。而按照“一年搞定一条街”的节奏,目前东升直街、东升二街等沿街商户的招牌和雨棚工程,也正在进行中。村里也意识到,雨棚的宽度做到统一的同时,招牌的颜色和字体随商铺自行选择,以增强商铺招牌的辨识度。

  “寸土寸金的城中村,缺少环境优美而开阔的公园、绿道、水道,乡村振兴似乎没有腾挪的空间。但是按照这样的节奏下去,村民和常住人口对于乡村振兴的获得感会感受越来越深刻,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黄东强说。

  从这个角度来说,城中村在形态上保留村庄的风貌特色的同时,从村民和常住人口的需求出发,积极探索与村庄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与治理手段,引领村庄转型升级,提升村庄的生活和生态功能,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方式,“红黑榜”评选也激发出了城中村的治理“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