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广州

千里稻菽 开镰庆收

增城“农民庆丰收·三星谷满仓”开镰节活动正式启动

人们用传统的脱谷机体验农耕收获的喜悦。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田畴千万稻粱收,行人半出稻花上。7月23日上午,广州增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新镇三星村“农民庆丰收·三星谷满仓”开镰节活动正式启动。在庆祝丰收的歌声里,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在金黄色的田垄间,带来收获的喜悦。

  增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展现增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打造有品牌、有特色、有人气、有影响力的“我们的节日”。

  营造爱农助农的社会氛围

  活动当天,通过客家舞狮表演、机械化收割机同步收割稻谷等多种方式,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现场处处洋溢着农事丰收的喜悦以及劳动创造幸福的美好。

  “三星村的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三星村村民陈敏感慨道,这几年,村里开展了最美庭院评比工作,调动了村民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村民们都争当‘最美庭院’,观念改变了,思想提高了,对村容村貌自然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近年来,三星村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辖区为基础,综合考虑自然村村庄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责任片区网格,通过责任到人,分包分片的形式全域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与此同时,三星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培育特色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已形成规模约500亩的丝苗米种植基地,致力于打造属于三星村本土的优质丝苗米品牌。“增科新选丝苗1号”“象牙香占”品种喜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去年,三星村还与华新集团签订了三星村丝苗米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活动现场,由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三星村共同成立的“大司农工作室”正式揭牌。

  “我们将打造集宣传、服务、推介三位一体的平台,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工作室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贾海薇介绍,一方面,将进一步宣传三星丝苗米,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切入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给当地企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将工作室打造成为中央惠农助农政策的理论宣传阵地、乡村基层党建与治理优化的智力咨询平台、高端优质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推介平台,积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成为政校共建的样板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实现“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四结合的现代化育人目标。

  增城区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开镰节活动是增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民丰收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新时代文明实践惠及群众

  “村里环境变好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自己开起了农家乐,儿子也回乡创业,家庭年收入超过了15万元!”家住广州市增城区大埔围村的叶伯说话间满是喜悦。

  大埔围村第一书记张帆介绍,近年来,大埔围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村内道路干净了,房子新了,整个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在此基础上,大埔围村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充分整合村内红色文化资源和公共服务功能,深化全国文明村创建及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最红最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2018年5月以来,实践站共接待群众逾20万人次,省内386个党组织的近1.5万名党员开展了380场党性教育活动。

  作为市级试点,增江街大埔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取得的成效,是增城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结合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做好融入结合文章,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贯穿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建设中,让基层阵地用起来、工作力量动起来、实践活动开展起来。”增城区相关负责人说。

  小楼镇正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打造农业科普服务平台;仙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智慧书屋融合,打造传统文化展示与现代智慧书屋相结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增城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采取“群众点单、实践所派单、志愿服务者接单”的模式,将优质、贴心服务送到企业、员工一线;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创鲜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依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致富……截至2020年6月1日,增城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4个、实践站271个、实践基地4个、基本实现了区域全覆盖。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整合现有资源,调动各方力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