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广州

脱贫攻坚,毕节烙下“广州印记”

花都对口帮扶织金、黔西三年,在产业、消费、农民增收、民生事业等方面呈现新变化

黔西县林泉镇海子社区东西部扶贫协作花卉苗木种植基地。

位于织金县白岩脚村的南瓜种植基地,村支书夏厚远展示种植的南瓜。

  三年多时间里,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地区,已到处刻下了“广州印记”。

  2016年底,广州市开始对口帮扶贵州毕节市,区县结对帮扶格局下,花都区承接了黔西县、织金县的对口帮扶任务。2020年,两地“携手”脱贫攻坚三年多过去,在产业、消费、农民增收、民生事业等方面,黔西、织金已有了明显的新变化。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7月中旬,南都记者走访了黔西、织金两县,了解其中的“扶贫故事”。

毕节织金县风光。

  产业扶贫

  家附近就业每月拿3000元 土地还能有分红

  早上七点,家住毕节市织金县以那镇五星村的刘敏从家出发,半个小时后到达数公里外的种植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除草、采摘……上午五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她在基地工作2年多了,一月工资大概2800元,加班时有3000元。

  种植基地由贵州省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这家公司在2018年成立,是广州对口帮扶毕节引进的产业项目,其母公司就是广州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的农业种植、生产加工、农业科技研发经验。

  包括以那镇在内,农耀公司在织金建设了500亩以上的蔬菜示范种植基地。南都记者在五星村种植基地现场看到,大棚内主要种植豆角、番茄、茄子等作物,不久后它们会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市场。在几年前,这里的土地只是零散地种植一些当地作物,并未形成规模化种植,更不用说有分红一说。

  大棚分红,就是基地种植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式之一。每个大棚外面,都会挂着一户贫困户的信息,即每个大棚对应确权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棚每年会有1800元的固定分红(其中给予村集体100元/个)。固定分红之余,贫困户还能获得每年6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此外,企业的就业岗位重点向贫困户倾斜,目前的月工资在2500元-4000元之间。

  今年44岁的刘敏选择在基地工作,主要是这里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家里现在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3个正在上学的小孩,她以前和丈夫在浙江务工,现在回到家里并在附近就业,“要比以前轻松,每天也有师傅教我们,比如现在种什么菜、怎样施肥等,可以学点技术。”刘敏说。

  蔬菜种植只是产业扶贫的一环,这个项目除了有种植蔬菜之外,还规划有农业全产业链园区项目。加工园区位于织金县三甲街道裕民村,占地110亩,建设总面积达46000平方米,建有蔬菜烘干线、精品蔬菜干燥烘箱和蔬菜磨粉打粒生产线以及一个6000平方米的冷库,项目已于2019年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2亿元左右。据介绍,该项目去年提供了400多就业岗位,其中女性占比达80%,月均工资可达3500元。

  位于织金县的这一产业项目并非单例。数据显示,仅2019年,广州新增引进28家企业到毕节投资,实际投资额达到17.98亿元,带动21.86万贫困人口增收。引进项目之外,利用对口帮扶资金对产业项目予以支持,也是重要方式之一。

  在黔西县林泉镇海子社区,今年刚新建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刚种下一批花卉苗木,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正忙着除草。按照计划,花卉会在今年年底有收成。

  海子社区花卉苗木产业基地由引进的种植公司和“村社一体”合作社共同建设,花都区帮扶工作组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100万元,推动发展350亩的花卉苗木种植。这笔帮扶资金占股30%,自项目资金投入的2020年开始,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方式进行分红,分红期为三年。

  林泉镇镇长张浪向记者介绍具体如何分红,帮扶资金首先会量化到全村53户贫困户头上后入股,项目未产生效益或产生效益低于投入帮扶资金的5%时,公司按照投入帮扶资金5%的比例分红;帮扶资金投入部分产生的效益大于投入帮扶资金5%时,公司将项目产生的效益按照占股比例分红给合作社,此后,合作社将所得分红资金按照7:2:1比例进行分配,即贫困户占70%、合作社占20%、村集体占10%。另外,公司每出售一株苗,村合作社可提取0.02元利润,按照计划,每亩可种植花卉苗木7000株,即可以提140元利润。这个花卉种植基地的就业岗位也优先向贫困户倾斜。据介绍,目前基地每天有150余个务工人员,保底工资不低于70元/天。

葫芦扶贫车间,黄义在工作。

  勤奋增收

  支持扶贫车间 助贫困户增收

  走进位于黔西县杜鹃街道岔白社区的葫芦文化艺术基地,进门的展厅里摆着各式各样的葫芦,里面车间里,有30多名工人在葫芦上烙画。今年5月,黔西县人社局将其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解决了多名残疾人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切实为贫困户、残疾人增加收入。

  黄义是黔西本地人,家庭贫困,他在县就业服务中心看到扶贫车间的招聘广告后报名入职。“将葫芦收回来烘干后,我们就开始在上面作画、刻画。”黄义说,自己是零基础,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慢慢开始熟悉作画。“一开始刻坏好些葫芦,好在后来学会了。”

  现在,黄义每天可以刻一个葫芦,如果上面的字很多,则需要2天甚至更长时间。“我们是计件算工资,现在每个月大概有3000块,我老婆在附近一个工业区工作,两个人的收入过日子没问题。”

  据了解,葫芦扶贫车间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种植、设计、制作、销售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年制作葫芦产品可达20余万个,销售到国内多个旅游景点以及新加坡、加拿大等地。

  今年,在花都区的努力下,车间获得了10万元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公司用于生产设备的购置,以扩大生产线。目前,工厂内有21名残疾人、10名贫困户就业,并计划继续吸纳解决80-100名残疾人和贫困户就业。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黔西县的3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共吸纳就业人数1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人。

  在织金县大平苗族彝族乡,花都区帮扶工作组帮助该村引进了农家乐项目以助力贫困户增收。大平乡自然风光让人陶醉,但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闭塞等因素,以致游客罕至、人迹稀少。

  在花都区帮扶工作组的指导和帮助下,该乡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致力发展各类蔬菜、食用菌、蜂糖李、烤烟等栽培种植,目前全乡皂角种植面积13881亩、南瓜种植面积8003亩,辣椒完成整地面积2000亩、育苗490万株。

  位于该乡的群建村,多年前没有一条水泥路通往外面,近年,一条崭新的多盘山公路通到村口。由于附近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花都区帮扶工作组帮助该村引进了农家乐项目,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了,留守的村民就以种养、开设农家乐餐饮或经营民宿为业,生活条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基本上没肉吃,现在可以变着花样来吃肉。”年近七旬的袁直忠是该村的建档贫困户,他说现在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去年一家5口免费落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又参加村合作社养殖耕牛,已领到补助金额4000元,生活有了改善。此外,他还申请了老旧房子整治资金6000元,房子进行了修葺后已焕然一新。

锦绣学校首届学生毕业典礼。

  人居环境

  集中安置教育有保障 贫困户迎新生活

  惠民街道是织金县最“年轻”的街道,于2019年设立。这里的居民楼统一是六层高,所有楼房整齐地排列着,旁边是新建的小学和中学,即将在今年迎来第一批学生。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后来由财政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成为织金县的移民安置点,2万多贫困百姓搬出大山,不花一分钱入住家具家电齐全的新房子,小区学校、医院、各种配套设施齐全。

  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张晓梅说,安置点是由全县32个乡镇最偏僻最贫困村落的贫困户搬迁到此组建的,安置点距离县城8公里,辖惠泽、惠民、恒大3个社区,建有住房109栋5512套,共4814户22438人搬迁入住。

  为了帮助搬迁过来的贫困户就业,街道引入扶贫企业提供岗位,同时提供护林员、护路员等“十大员”的公益岗位满足就业需求。值得一说的是,贫困户原来的土地依旧能产生效益,集体出租给合作社或者企业,以收取租金或者分红。

  鲁贤和宋小敏夫妇原是阿弓镇官寨村人,三代老少13人居住在不到8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每到下雨堂屋因漏水成了“水瓜棚”,他们更担心的是山体会滑坡而造成意外事故。2018年4月,鲁贤夫妇以及两个孩子搬到惠民街道,住进了120平方米的新家,沙发、衣柜、炉具以及电器包括电视、冰箱等家庭用品都是社区提前免费配齐,直接拎包入住。

  搬进了新居后,鲁贤到外地打工,妻子宋小敏在家带孩子,大孩子6岁多,现在安置点内的平远新城第一幼儿园,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惠民街道配套建设了平远新城第一幼儿园、织金县第十小学和织金县羊城中学,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从幼儿园到初中阶段的就学需求。

  其中,织金县第十小学建设总额达5000万元,东西部协作广州市和花都区两级帮扶资金1950万元,计划开设48个教学班共招2000多名孩子。学校就在家门口,孩子们不用每天天没亮就翻山越岭近2个小时去上学了。

  织金县羊城中学由广州市及花都区帮扶工作组牵线引进的广州雪松集团援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资5200万元(其中广州雪松集团出资46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00万元),建设规模24个教学班共招1200人。学校的教学楼主体和附属工程、设施设备已于2020年5月安装结束,9月份正式招生。

  同样,在黔西县也有这样的安置点和新学校。黔西县锦绣花都安置区是黔西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锦绣街道也是在去年设立,这里集中安置全县25个乡镇4045户17903名易搬群众(建档立卡户3784户16778人),辖区面积0.58平方公里。

  安置区旁边的锦绣学校已经开始招生,并在今年迎来了第一批毕业生。7月10日,学校举行了一场毕业典礼,200多名小学毕业生穿着校服和汉服,在学校的大礼堂内,以朗诵、歌唱的形式跟小学母校说再见。

  锦绣学校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项目之一,是广州市花都区重点援建学校。学校总投资6000多万元,其中广州市、花都区两级共投入2680万元,是黔西县易地扶贫搬迁最大的单体教育工程,现有教师72名,目前一至六年级共开设31个班,共有1650名学生,90%以上生源来自易地扶贫搬迁户。

  民生帮扶

  帮扶织金中医院 三个科室从无到有

  东西部扶贫协作,花都不仅是在产业、增收方面帮扶织金、黔西,民生方面亦有动作。目前,花都区卫健局共派送13名医疗专家到织金县,其中在织金县中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派驻挂职副院长及3名医疗专家组成4人的帮扶团队,把花都区科学的管理经验带到日常工作中。

  织金县中医院院长李祥介绍,在帮扶团队来之前,医院就医流程存在不足,这两年通过调整,就医流程已打通了很多。“来就医的人说好了方便了很多。”与此同时,医院的大楼也得以翻新,没有以前那么老旧。

  提到医院这两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医院“软实力”的显著增强。儿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以前是没有的,帮扶团队来了后,从无到有。“由帮扶专家挂职科室主任,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为科室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李祥说。同时,急诊科、骨伤科、针灸科、普外科、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也得到提升。

  织金中医院在多个重大外科手术上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例如,去年2月,在花都区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卓蕴雄的指导下,该院成功实施了首例经尿道膀胱结石钬激光碎石取石术。

  消费扶贫

  整合各类资源,促进产销对接

  电子商务兴起之后,借助新技术帮助贫困户增收,成为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位于黔西同心商贸城的黔西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是“黔西县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的建设内容之一,中心设有农产品展厅、电商运营中心、电商创客空间、培训教室、直播间、电商企业孵化室等功能区。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中心跟快递公司合作,适当降低贫困户农产品的运费,目前3.5公斤以下的农产品一次只需要运费2.5元。同时,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各个乡镇设置服务点,通过培训让贫困户懂的得电子商务的基本操作流程。目前,黔西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服务了370多名贫困户。

  花都区也以绿色农特产品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促进产销对接,助推黔西、织金的农产品出山。6月初,协调贵州产销对接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参加当月7日在广州召开的首届广州直播节花果山会场活动。

  据了解,当前,广州正探索构建立体式消费扶贫体系,助推“毕货出山”。一是推进“一个工程”,即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在毕节建设1个配送中心和7个“菜篮子”基地。二是推进“两个并举”,即坚持线上、线下并举。线上,将毕节农产品引入广州唯品会“唯爱助农”、建设银行善融电商扶贫平台;线下,利用广州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社区扶贫长廊搭建毕节农产品展示平台。三是推进“三个带动”,即打造“产品带动产业、产业带动企业、企业带动脱贫”的格局,去年广州多次组织对毕节农产品及文旅资源开展宣传推广。四是推进“四个进入”,即通过构建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会展展销、“扶贫长廊”“扶贫驿站”“扶贫自助售货机”等消费扶贫平台,推进毕节农产品进机关、进市场、进展会、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