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广州

走在前列:城乡融合发展的广州探索

  现代农业正走进广州城市客厅。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化瓜果长廊,打破对农业刻板印象的植物工厂……不久前公布的“花城·现代农业园”项目令人期待,作为全国首批城市CBD地下空间现代农业项目,市民和游客可以在广州CBD感受现代农业的力量和乡村的美丽与悠然。

  花城·现代农业园是现代都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的一个缩影,在城市“心脏”地带为市民保留一片净土,也是广州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的担当与情怀。

  2020年,广州农业产值增速为10.2%,纵比创下26年新高,横比位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之首,领先第二名5.2个百分点,可谓一马当先。这绝不是偶然,回顾广州农业近几年的发展,会发现是一条亮眼的“上扬曲线”,一鸣惊人的背后实则是静水流深后的积淀与爆发。

  乡村是国际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州推进乡村振兴,不是为了GDP,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乡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稀缺资源,作为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

  面向“十四五”,广州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和表率。

  共享一个“菜篮子”▶▷

  从田头到餐桌,从广州到全国

  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广州市民买菜的日常,或许能找到答案。

  每天,满载符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准的新鲜果蔬的冷链车,从遍布全国的生产基地出发,进入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供市民自由选购。如担心农产品品质,只需扫一扫二维码,直接可查看农产品检测报告、生产车间实时画面等信息,买得方便也吃得安心。

  民以食为天,生活的小改善,往往折射出社会的大变革。广州是一座敢为天下先的城市,而农业往往是这座城市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当年,广州对鲜活鱼自由交易的探索撬动了全国城市价格改革。当下,面临人民群众从“吃饱”向“吃好”的需求转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正是广州交出的答卷。

  2019年5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启动建设,也意味着广州新的农业代表作就此诞生。其秉承“一个标准供应、一个平台流通、一个体系监管”原则,实施最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采用供港澳质量标准和国家标准中最严格指标,总限量指标值达21210项次;实施全流程的溯源监管体系,目前共溯源登记超过2900个农产品,优质安全可溯源产品累计流通量超过46万吨;实施最严格的质量监管机制,建立属地海关、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双重监管及随机抽查机制。

  小小“菜篮子”,对消费者来说是热腾腾的生活,随时可买到供港标准的新鲜、安全的优质农产品;对生产者来说是庞大的市场,让优质农产品不愁卖且卖得起价,生产更有积极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让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直达大湾区民众的餐桌,构建了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闭环。

  数据更展示了粤港澳“菜篮子”在全国日益提升的高口碑。目前,已有132个地级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认定96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3家产品加工企业,初步搭建了全产业链条的生产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流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立足广州、联结泛珠、服务湾区、辐射内地、面向全球,共享一个“菜篮子”的效果初步显现:山东滨州“肥牛卷”深受深圳市民喜欢,湖南永州的蘑菇畅销港澳商超,昆明的“云菜”端上广州市民餐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深化建设,将助力广州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贸易、流通集散中心。

  农业公园亮相城市客厅▶▷

  让农村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大自然

  对广州市民来说,来市中心感受农业发展已成为都市生活新时尚。

  过去的一年里,广州在城市核心区举办的农业盛事接踵而至:9月底,农民丰收节广东主会场活动当晚,市中心上空千架无人机矩阵组成的农业相关图文成为经典瞬间;“十一”假期,广州现代农业嘉年华亮相天河体育中心,4.75万单果搭建的瓜果长廊让市民感受丰收的喜悦;12月底,“广州乡村振兴璀璨夜”再次落地海心沙广场,“花城·现代农业园”项目万众瞩目,现代农业走进城市客厅。

  国际大都市是城乡融合的有机体,没有乡村的城市,是有缺陷的城市,也是没有味道的城市。在广州,正是市民对农业的热情,让一次次农业盛事在城市最中央上演,也推动了农业公园常驻城市客厅。

  以“花城·现代农业园”为代表的农业公园项目是城市居民望向美丽乡村的一扇窗,也为市民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打开一扇门。透过这道门,大家发现“面朝黄土背朝天”早已成为过去,乡村也可以引领科技潮流:在花都,悬挂式上下移动栽培床和精准滴灌施肥技术让草莓种在空中;在增城,高层楼房养猪场让猪住进了“别墅”;在南沙,全国首个数字渔场将实现养殖全程自动化……

  让农村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大自然,农业公园也成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如今只需手机打开“广州农园”小程序,兼具城市公园和乡村游览点功能的农业公园的相关信息即可轻松查询。去年9月,新创建认定83家环境良好、设施健全、管理规范、产业特色鲜明的市级农业公园,累计创建市级农业公园111家。农民丰收节和中秋国庆节期间,广州举办“农民进城,市民下乡”主题系列活动,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有效拉动乡村消费和经济发展,被农民朋友称作“第二个春节”。

  “从之前的乡村旅游热到现在的农业公园热,农业农村一直吸引着城里人。”广州友生科技有限公司宝趣玫瑰世界创始人潘翠玲颇为感慨。以农业公园为新载体,乡村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通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广州正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使乡村真正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城市真正成为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现代田园都市。

  重要农产品自给率高▶▷

  “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都不愁

  广州是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尽管并非“农业大市”,但广州却是一个重要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的城市。

  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不愁,蔬菜、水产品、水果自给率分别超过100%、90%和65%,花卉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预计正在推进的新改扩建生猪养殖项目全部建成后,生猪产能将达2019年的6倍。

  对土地资源稀缺、“寸土寸金”的广州来说,要在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上“不求人”,挑战可谓艰巨。

  基本盘“稳”得住。广州一直铭记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如2020年疫情下的春耕,广州就明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揽子惠农政策组合拳下,2020年广州粮食播种面积同比增长6.5%,粮食产量增长7.7%,守住“米袋子”。

  单位产量更高。在华瑞绿源植物工厂,通过高精度控制温度、湿度、营养液等生长环境,蔬菜能实现一年约19次收成。“同等面积产量是普通种植的20倍、一般无土栽培的5倍。”北京华瑞锦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代之娟颇为自豪。

  人力成本更少。在壹号蛋鸡产业园,鸡舍自动清扫、声波辨别鸡蛋裂纹等自动化设备齐全。“壹号蛋鸡产业园将成为世界单体最大的蛋鸡产业园。”广州壹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容梅介绍,不到40人就能管理100万只蛋鸡。

  市场定位更准、单位售价更高。“冬季市场缺少高品质的葡萄,摸索种植的‘阳光玫瑰’正是瞄准了这一市场空缺。”广州花果小镇农业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黄如北说,错峰策略让本就高价的“阳光玫瑰”再上一层楼。

  随着广州一手抓研发、一手拓市场、支持企业走出去,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向“微笑曲线”两端,科技赋能下农业科技更是走向全国。“全国经审定的菜心品种70%来自市农科院。”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菜心专家张华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被誉为“岭南第一蔬”的菜心已经“北上”。他们育成的70天菜心,2020年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

  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让超大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不愁,让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迈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