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广州

推动广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科技高地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及国内外超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农业融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于一体,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特别在面临重大疫情、风险和变革的时期,农业在稳定民心、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广州作为超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但各区之间产业结构不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差别较大、城乡差异明显。有些区农业人口还比较多,对农业的依赖性还比较大,发展农业产业更是解决广州各区之间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广州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城市居民的保供给问题更是超大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俗话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稳住了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油瓶子”“茶罐子”,也就稳住了城市快速发挥发展的引擎。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既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广州走超大城市之路的必然选择。

  尽管广州农业产值在生产总产值的比重不到2%,但其基础地位及其重要性仍是不可替代的,广州农业不仅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优质的农产品,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还能创造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与游憩的场所,此外,还可以发挥教育功能,保持和继承农业和农村的文化与传统,为都市居民提供放松身心和学习体验的空间。还充当都市的绿化隔离带,优化城市景观格局,改善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起到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作用,对城市居民生存、生活及永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0年广州农业产值增收创下26年新高可喜可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促进因素:一是国家、广东省及广州市前些年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比如乡村振兴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等,有力地促进了广州农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广东省和广州市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大,撬动大批的地方资金发展农业,比如,从2018年广东省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形成了“龙头+龙尾”的政策举措,逐步吸引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向农业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推动农业全产业环节升级、全产业链条增值的“组合拳”效应。三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集聚转化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

  广州如何走好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之路,就是如何做好“三农”工作的问题。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要从“新农业、新农民、新农村、新业态”几个关键词入手进行充分思考,要从革新观念、更新手段、变通政策等方面入手。

  一是发展新农业。就是重新认识和定位农业在超大城市中的功能,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和创意农业。比如,向日本、荷兰和以色列等国家学习,将农业学科与建筑学、光电学、材料学、包装学、美学、机械工程、艺术与信息技术等学科完美结合,将农业做成精品产业。在广州这个超大城市,丢掉锄头,加大投入,打造高附加值现代生态农业才能匹配这个超大城市的称号。

  二是引育新农民。新农民就是有专业知识的农业能手,可以是有土地资源的乡村农民,也可以是有技术专长的城市人才。采取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乡村振兴的农民典型,引进全国不同地区的高校毕业生、乡村工匠、粤菜师傅、非遗传承人等参与广州各涉农区的乡村振兴,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等走进乡村服务产业。

  三是建设新农村。新农村是有产业支撑、有文化传承、有乡愁记忆的乡村,是城市居民向往的地方。抓住“十四五”发展机遇,加大乡村建设力度,发展乡村产业和乡村文明,提高乡村经济收入。

  四是打造新业态。新业态就是要整体规划广州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就是全市一盘棋。一是各区不搞农业产业小规模重复,而是因地制宜,利用好金融杠杆,以产业园、产业集群为抓手,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做强做大做特优势产业。其次是重视农业科技,特别是种业技术创新研究,推动广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科技高地。充分利用好广州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总部经济,提高农业总产值。再次破解城乡融合难题,优化城乡融合机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城乡人财物的融合,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广州超大城市全面发展。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