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江门

江门新会:织密产业扶贫网,惠及8万多贫困人口

  走进广西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的电动车生产基地,一栋崭新的办公研发楼矗立在园区前方,背后四幢蓝白相间的生产车间以及两幢成品库房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园区内水管管网及道路。

  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由广西崇左宁明、江门新会两地政府共同打造。自2017年两地结对帮扶以来,新会区在产业、人才、医疗等方面给予了宁明县全方位的支持,以长效产业促长效脱贫,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5个,惠及宁明县8万多贫困人口,实现了对宁明县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位于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的电动车生产基地。杨兴乐 摄

位于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的电动车生产基地。杨兴乐 摄

  在新会区的帮扶下,宁明县于去年4月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两地在产业扶贫、人才支援、教育和医疗扶贫等方面全面开花,扶贫协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领域交流愈发频繁。

  关键词:产业

  累计引进投产17个广东企业项目

  细数今年的收入,宁明县峙浪乡思陵村贫困户王忠宁笑逐颜开。他说,自己在基地务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种植的柠檬,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基地对贫困户及合作社产出的果品进行保底收购,降低了我们农户的种植风险,可以安心从事生产。”

  思陵村柠檬种植示范基地是新会—宁明“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重点项目,占地约200亩。该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有实力的农业种植销售大户,通过流转思陵村(贫困村)闲置丢荒的土地,既增加了村民地租收入,也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思陵村的发展,是新会区对宁明县开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产业“造血”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为了彻底拔掉“穷根”,摘掉“穷帽”,新会在对宁明县开展帮扶过程中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并将其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围绕产业谋扶贫,带领贫困户走出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产业扶贫路。

  以肉牛产业为例,自与新会结对以来,宁明县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玉米秆、甘蔗梢、稻草、牧草资源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扶贫产业。3年来,全县共投入粤桂扶贫资金3719万元支持养牛产业发展。目前,全县肉牛存栏量4.3万头,10头以上牛场137个,存栏100头以上的牛场12个。

  宁明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两地创新扶贫模式,推行“农投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我们累计引进养殖规模企业14家,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30个,覆盖1.3万户农户,其中贫困人口44739人。通过发展养牛产业,全县5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

  数据显示,近3年来新会累计引入38个企业项目落户宁明,其中17个企业已投产,实际投资总额超1.5亿元;建立中草药、甜叶菊、柠檬种植等5个扶贫种植示范基地,直接带动贫困户587户2355人。

  同时,在新会区社会各界的牵线搭桥下,宁明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进34家企业落户边合区、其中13家企业已投产,在边合区建立了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此外,两地企业和人社部门还多次组织劳务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超1万个,使1409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

  其中,泰科盛科技有限公司也是首批落户该园区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手机保护套、皮具、平板电脑皮套、智能音箱等终端产品。“目前,我们已在园区建设皮具类产品生产流水线6条、注塑机15台套、包装线8条,员工达到150多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35人。”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关键词:人才

  互派153名专业人才开展交流

  扶贫先扶智。过去3年,新会区与宁明县在人才支援方面深化协作力度,粤桂扶贫协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17年以来,新会区、宁明县双方党政领导开展调研对接交流13次,双方共互派出党政干部7人、专业人才153人开展跟班交流。其中,新会派出医生、教师84人,宁明派出医生、教师、农业专业人才69人。

  以教育领域为例,新会、宁明两地在教育扶贫领域展开了深度协作,通过增加两地教师交流机会等方式,不断探索两地教育互相联动和促进的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宁明县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提升。

  人才交流成为两地教育互动的关键环节。自新会—宁明教育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新会区先后派出多名骨干教师到宁明开展支教工作,容转笑就是其中一位。

  为了让学生们爱上学习,容转笑因材施教,精心准备课件,通过有趣的识字游戏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们的引导教育下,学生们更用心读书了,也更加活泼开朗了,在最近的一次测试中,我的一位学生获得全县二等奖,进步很大。”

  人才引进还成为宁明县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在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里,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运转不停。

  为了帮助工人掌握缝制等专业技能,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从茂名带来了几位技术师傅,厂里还配备了专门的培训室,给当地新招员工进行培训,分为理论课和实操课,包括消防、急救知识以及机器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项目正式投产前,我们就已经提前培养了300多名工人。”公司总经理吴林相说。

  吴林相介绍,该公司总部位于茂名,是一家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皮革制品、防护制品、劳保用品、服装服饰制品的企业,落户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后可为当地群众提供400个就业岗位。目前,该公司共有工人130多人,其中贫困户40多人,占员工总人数约三成。

公司“扶贫车间”的手套缝制环节。

公司“扶贫车间”的手套缝制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该公司还从江门引进技术人才,生产厂长何国华就是其中之一。“我本来就是广西人,年轻的时候到广东打工,曾经去过广州学了半年的服装设计,之后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工作。去年,公司负责人专门到江门找我,说想让我过来广西宁明这边,考虑到要回来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还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去年9月我就回来了,也算是为家乡发展作点贡献。”

  关键词:医疗

  累计诊疗患者1300余人次

  2018年7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蔡夏英被选派到宁明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医疗帮扶,挂任宁明县妇幼保健院的副院长,该院承担着宁明县43万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

  在这里,面对生活环境的艰苦、医院医疗设备的缺乏、医护人员业务水平的参差不齐等挑战,蔡夏英一边参加临床一线妇科产科门诊、会诊、抢救、手术等工作,一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想办法为宁明妇幼保健院解决医疗设备、医疗科室建设的困难。

  为解决农村妇女的健康问题,开展宫颈疫苗注射,蔡夏英主动提出成立宫颈专科,组建贫困人口妇女保健科(乳腺专科)。目前,乳腺专科开科一年多,已系统管理、指导、治疗、追踪、随访2300人次,开科20日即收治患者27人,为群众免费治疗费用共77387.57元,填补宁明地区无宫颈专科及乳腺专科的空白。

  在开展医疗扶贫过程中,新会还涌现了不少像蔡夏英这样出色的代表。今年5月底,罗志旺从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中心卫生院来到宁明县寨安乡卫生院支援。按照工作计划,除了作为专家在门诊部出诊外,他还会到住院部对病人进行诊疗。刚到没几天,罗志旺就抢救了一个危重病人。

  “那个病人出现过敏性休克,需要进行气管插喉,还要上心监设备。”罗志旺说,寨安乡卫生院争取到粤桂扶贫资金,新添置了插喉、心监等设备,但当地的医生和护士都没有接受过设备使用的专业培训,一时间不敢下手。“我马上一边操作、一边指导同事们如何协助,还好抢救及时,病人情况才稳定下来,争取到了前往上级医院治疗的时间。”

  创建惠民科室、引进先进设备、互派人才交流……3年来,新会区以打好医疗帮扶“组合拳”为切入点,开展专业人才交流和医疗教育协作,投入1580万元改善宁明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有力助推了宁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托起当地贫困群众的“健康梦”。

  据统计,2017年以来,新会区各支援医院共派出医护人员39人次,累计诊疗患者1300余人次,开展手术180台,开展义诊25次;开设讲座及授课50余次,临床带教、教学查房500余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个,远程诊疗项目5个,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有力推动了宁明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