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蔡李佛拳发源地停靠着不少大巴车,游客们结队在壁画前摆造型,准备抢占朋友圈的“C位”。30公里外,梁启超故居周围铺满了新鲜采摘开皮的新会柑,空气中弥漫着陈皮的浓郁香气,还有买家激动讲价的叫喊声。
11月11日,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实地考察,进入江门走访第三日。考察组来到新会区,走访了崖门镇京梅村和会城街道茶坑村。穿过蔡李佛功夫之乡的出神入化巷,感受一地陈皮满眼金黄的壮观场面,考察组实地考察了两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成果,见证着文旅融合发展为村民带来的可喜变化。
功夫之乡耍出文旅组合拳
考察团首站到达京梅村时,来自周边城市的几个旅行团正在村里游览。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十大技法为主题的“出神入化巷”,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网红打卡点。
“出神入化巷”是深受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点。曾亮超摄
2018年,崖门镇政府完成了京梅村村庄规划,投入2000万元,建设道路亮化、公园场地整治等5大项20小项规划内容。同时,京梅村开始思考以蔡李佛文化为核心,将村内的古建筑串珠成链,打造具有武术气质的文旅游径。
京梅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景点一只手都数不过来:蔡李佛始祖馆、陈享故居、明代碉楼、清代南楼、康王庙……近年来,崖门镇与京梅村已累计投入超过1000万元,对它们进行翻新加固,并完成周边绿化、美化工程。每年农历七月初十陈享诞辰日,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支蔡李佛拳分队都将派代表前往京梅村祭祖,定期举办的蔡李佛国际狮王争霸赛、蔡李佛国际武术交流活动等盛会,也吸引了全球多国弟子参与。
考察组点评,京梅村围绕蔡李佛拳文化做文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准了定位,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将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后,京梅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曾亮超摄
走街串巷中,考察组领略了蔡李佛拳的文化内涵,一些藏在房前屋后的小店也引起了考察组的注意。为了让村民更多地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京梅村通过政府支持、村民参与的方式,鼓励美丽庭院建设,发动群众利用自家庭院或闲置房屋进行美化改造,建成小食店、文创特产商店、跌打中医馆、糖水店、茶饮店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店,既丰富了文旅产业的形态,增加村民收入,又使得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
今年7月,京梅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村里盛产的火龙果、秀珍菇等农产品包装成特产,放置在游客服务中心售卖。试运行半个月,京梅村已经累计卖出2000斤火龙果,营业额超过1.5万元。村民畅想:“我家的秀珍菇,你家的菜干,他家的番薯,以后人人都是特产店老板。”
考察组评价,京梅村村容村貌整洁,旅游配套完善,可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花了大功夫”。未来,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村子的人气将越来越旺。
启超故里陈皮产业节节高
银洲湖畔,凌云塔下,考察团第二站来到梁启超的故乡茶坑村。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梁启超出生于此。名人的血脉造就了茶坑村独有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灵气,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灵感。
茶坑村坐落在银洲湖畔、凌云塔下。曾亮超摄
从牌坊入村,游客中心党建公园和人才公园宽敞整洁。去年,茶坑村投入超过160万元,建设占地2000多平方米人才公园。随后,党政文化长廊、名人墙、聚贤亭、仿古栈桥等建筑相继建成,梁启超的家风教育理念还将以喷画的形式在名人墙上展现。
金秋时节,正是村里每年最忙碌的时候。柑园里,农户们正加紧采摘新会柑,此时的“二红”是晒制陈皮的上好原料。公园里,大片空地铺满了不同年份的陈皮,村民要趁着好天气将家里的陈皮都拿出来翻晒,以保证陈化均匀。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茶坑村将陈皮产业作为“一村一品”全力打造。依托新会陈皮龙头企业,茶坑村已经形成集柑苗选育、柑果种植、陈皮加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全村新会柑种植面积约2300亩,年产新鲜柑果逾9000吨,产值约1.5亿元。
村民正忙着给新会柑开皮。李霭莹摄
陈皮产业链的打通,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业和商业经营是本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托本地特色产品,2019年茶坑村集体收入达到1037万元,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1万元。同时,带动茶坑村及周边地区超过5000人创业就业,全村年接待游客量超200万人次,带动实现销售收入超6.2亿元。
考察组指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要由村民共享。茶坑村陈皮产A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擦亮了文旅“金字招牌”,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创业就业的机会,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