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江门

水口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面子”换新颜 “里子”展新风

红花村天河里美丽的小花园。

红花村天河里美丽的小花园。

古朴、典雅的红线女故居后花园。

古朴、典雅的红线女故居后花园。

  “现在村里漂亮多了,心情都比以前舒畅了!”水口镇红花村的村民谭宝汉由衷赞叹村里焕然一新的环境。据悉,水口镇重点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着手,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党群合力,推动村容村貌升级、村风民风文明,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变废为宝 建设宅前院后“四小园”

  “记得给花浇水啊。”如今,红花村天河里村民小组长谭德耀走在村子里,总是习惯叮嘱乡亲们浇花。2020年11月,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天河里开始建设“四小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截至目前,已建成19个各式各样的小园子。

  过去,天河里不少闲置土地上,都堆放着村民们建房子用剩的砖头、地板,杂乱不堪,且杂草丛生,成为蛇虫鼠蚁的藏身之地。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时,红花村委会征询村民意见,统一购买村民愿意出售的闲置砖头,用于建设“四小园”。

  “我们还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和村民沟通,按照他们的意愿打造特色‘四小园’。”红花村委会副主任谭展鸿介绍。比如,因为村外有专门的菜园地,天河里的村民多选择在屋前屋后建设小花园,提升自家房屋的“颜值”。这些小花园有的保留了倒塌的墙壁,颇具艺术风格;有的铺设了地板,辟出更多活动空间……各具特色的小花园,赋予了天河里新的生命力,也让年过七旬的谭宝汉找到了新乐趣——他成为村里的专职管理员,负责打理小花园里的花花草草。

  “以后亲戚朋友到村里来,我也有可以‘吹水’的话题了,让他们看看我们村建设得多好!”谭宝汉一边浇花,一边打趣道。

  据悉,2020年以来,水口镇通过政府主导、村民集资、乡贤支持等方式,用好“三清三拆三整治”拆出来的建筑材料,充分结合侨乡传统建筑工艺和砖砌工艺,将村民宅前院后的闲置土地建成“四小园”,为美丽乡村增添色彩。据介绍,接下来,水口镇计划打造26条“四小园”示范村,预计投资超300万元。

  以点带面擦亮红线女文化品牌

  走进新修建的红线女故居后花园,黛色的镂空墙壁与浅灰色石板相互映衬,石桌、石凳为古色古香的环境添了几分雅致。村民家和后花园之间,是蜿蜒的石板小径。据悉,水口镇红线女故居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该项目总投资达396.97万元。

  “这里以前杂草丛生,还有杂物房、废弃猪栏,十分影响村容村貌。”谈起红线女故居周边环境的“黑历史”,水口镇泮村村党支部书记邝健峰感慨道。而今,红线女故居的门前有干净整洁的小广场,池塘的水质也大大提升。故居后面则有古色古香的后花园。这一巨大转变源于水口镇全力推进对红线女故居周边环境的美化提升。该镇还以点带面,推进泮村村委会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

  去年7月开始,泮村村委会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清拆村里废弃的杂物房、猪栏等。邝健峰表示,清拆过程中,村委会与村民们充分沟通,积极争取村民的理解配合,成功将影响人居环境多年的“顽疾”清除。“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了,休闲的场所也多了。”不少村民都对整治后的环境表示赞叹。

  这是水口镇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2018年8月以来,水口镇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宣传资料、做好排查摸底、建立台账等,动员全镇上下积极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26个村(社区)的“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累计清理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乱堆乱放8133处,共17904.7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4098处;拆除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1861处,约64453.05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违规广告牌733宗,约18929平方米;整治“三线”(电力线、电视线、通信线)乱搭乱接111宗,约6000米。

  据悉,下一步,水口镇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着力点,擦亮红线女、泮村灯会等文化品牌,激活镇域文化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