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江门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海泉:抓住产业“牛鼻子” 拓宽脱贫致富路

杨海泉(中)带领企业为甘牛集团养殖园选址。受访者供图

  阳春三月,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生机勃勃。一大早,位于该村的甘牛生态养殖那渠园已热闹起来,工人们忙着清理牛舍、投喂饲料,进进出出的大货车呼啸而过,将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养殖园曾是一片荒地,而江门鹤山市副市长、鹤山市驻龙州县扶贫组组长杨海泉的到来让一切有了转机。日前,杨海泉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表示,荣誉也是鞭策,未来仍要保持努力不松懈,用心用情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打造甘牛养殖全产业链

  四年前,初到龙州县时,杨海泉一头雾水。扶贫协作如何开展?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只能靠自己摸索。他带领扶贫组另外两名成员密集开展调研,一个月里跑完42个部门、12个乡(镇),一村一村走,一户一户问,摸清龙州情况。

  走访中,杨海泉发现,种植甘蔗是龙州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土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低迷。另一方面,全县每年数十万亩甘蔗尾叶要么废弃,要么焚烧,既浪费又污染环境。“能否利用甘蔗尾叶来养牛?”

  2018年,杨海泉带领扶贫组奔赴广西都安县、河南修武县等地调研考察。“经多方论证,龙州甘蔗尾叶不仅可作为青饲料养牛,还有带动全产业链落地的可行性。”杨海泉信心大涨,迅速邀请鹤山养牛企业家温兆轩到龙州县考察,双方一拍即合。

  同年8月,广西龙州甘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龙州县成立,首个养殖园项目落户下冻镇扶伦村。次年1月开始进牛,4月2日,第一批育肥肉牛发往大湾区,龙州县在扶伦村举行甘牛带贫分红大会,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33250元,农户分红收入共计49855.9元。

  项目分红鼓了村民腰包,不少蔗农和贫困户成为甘牛集团员工,有了稳定工作,一些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成了甘牛集团的合作伙伴,通过家庭养牛、合作社养牛等多种途径走上致富路。

  发动广东企业到当地投资,建设现代化养牛产业园,带领村民当上“牛老板”……截至2020年,甘牛集团已初步打造由生态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等项目构成的甘牛产业链项目,可带动周边企业、合作社、农户每年养牛达10万头。

  龙州残疾人追梦大湾区

  近四年来,把大湾区企业、资金和项目引进来的同时,扶贫组还致力推动龙州县充裕的劳动力“走出去”,勇敢到大湾区追梦,全面拓宽群众脱贫致富路。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就业是巩固脱贫成效最好的办法。”初到龙州县,杨海泉就注意到,该县持证残疾人有78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3577人,不少具备劳动能力,却没有就业机会,“能否组织龙州残疾人到鹤山就业?”

  说干就干。2017年9月底,扶贫组联合鹤山市和龙州县人社、残联等部门着手筹建劳务协作平台,将残疾人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在龙州县,扶贫组和当地残联走村入户,鼓励发动有意向、有条件的残疾人到广东务工。另一边,鹤山市残联和人社部门则忙着为龙州残疾人寻找合适的企业和岗位。11月15日,广西首场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在龙州县顺利举行,首批11名龙州籍残疾人被豪爵公司聘用,收获人生中第一份工作。三年来,累计53名龙州籍残疾人奔赴大湾区,成长为广东车间里的“明星”、龙州老乡的励志“名人”。

  “他们都很勇敢,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把直面生活的勇气传递给无数人。”杨海泉回忆,举办首场招聘会那天,一名残疾人还专门背来一捆甘蔗,感谢工作人员,“一切都很值”。

  近四年,通过扶贫组积极牵线搭桥,推动两地成功搭建起多领域深度合作的劳务协作服务平台,为龙州籍工人到江门乃至大湾区务工开辟新路径。据统计,2020年,在劳务协作服务平台的支持下,龙州县外出务工的工人达2.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