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揭阳

揭阳打造大美乡村 开创古城新篇

让美丽乡村成为活力古城滨海新城的底色

绿满家园花满村的揭西山湖村。受访者供图

  初冬时节,走进揭阳山湖村,百亩湖水绕村分布,水面清澈、白云倒映,轻轻吹拂的微风沁人心脾,一派清新诗意的田园美景。从空中鸟瞰揭西县山湖村,碧绿的湖水犹如并在一起的两只手掌,将传统村落捧在中间。而漫步在西岐村里,抬眼望去,古寨三面环水、厅堂林立、书斋错落、祠堂精美,串街走巷之间,与一座座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潮汕古建筑擦肩而过,800年恢弘的古村历史仿佛闪现眼前,令人神往不已……这是笔者在揭阳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实地察看中所看到的景象。

  12月25日至27日,揭阳市召开全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实地检查各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情况,听取各地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连日来,考察组深入揭西县棉湖镇鲤鱼沟村、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等12个乡村实地察看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并先后走进普宁青梅产业园、惠来县南药产业园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产业园创建情况。一路走来,揭阳大地生机盎然,揭阳人民奋发图强,既看见了揭阳的绿水青山,又看见了揭阳的金山银山。

  创新引领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揭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蔡朝林提出,要大力促进产业兴旺,建设富有揭阳特色的精美农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支撑。揭西县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64%,峰峦层叠,日照充分,雨水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其中,揭西五新村虽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但过去由于分散种植,规模小,市场优势不大。近年来随着产业园的建设推进,五新村茶叶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以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正徐徐拉开揭西茶叶富农的发展新帷幕……

  驱车来到五新村的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一望无际的茶树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让人心旷神怡,茶农正忙着浇水、摘茶、除草等工序,忙得不亦乐乎。

  “潮汕地区喜喝炒茶,虽然炒茶有地域特色,但始终走不出潮汕地区。因此我们茶园以种植红茶为主,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曾担任3届五新村村委会主任、现任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的邹俊红介绍道。

  过去的大洋山虽盛产茶叶,但因规模小,无品牌,过去在市场上难见踪影。2011年,邹俊红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开始引领村民走上产业化的道路。“红茶和炒茶品种一样,但是比炒茶更费工夫。”邹俊红谈起制作红茶的工艺如数家珍,“我们茶园共种有500亩红茶,全部要求纯手工采摘,再经过萎凋—发酵—揉捻—烘干等这一系列工序,才能进入市场。”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每年产值300多万元,带动133户农户增产增收,先后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多项殊荣。

  青梅是我国特有果树,栽培最早,《诗经》《山海经》《尔雅》等古籍均有关于梅的记载。普宁是青梅的原产地,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栽培历史。2018年,广东省批准创建揭阳市普宁市青梅产业园。目前,产业园青梅种植面积近11万亩,占普宁全市的60%以上,年产值近20亿元,占产业园农业总产值65%以上,拥有40多家青梅加工企业,其中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4个,青梅年加工量达8万多吨,开发出盐渍、凉果、果酒、饮料、熏制五大类100多个品种。成为带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30多万梅农增收的新亮点。

  同样,惠来县南药产业园着力打造五大功能区,总投入资金1.3549亿元,带动农户种植南药超过2000户,带动农民劳务超过3000户,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并与当地众多农民、合作社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了紧密型的联结机制。

  从五新村到普宁市青梅产业园再到惠来县南药产业园,三江大地母亲河串联起各美其美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既是揭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生动缩影,也成为揭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活力古城、滨海新城的亮丽底色。

  近年来,揭阳在建设好现有4个省级和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部署,引导、推动家禽、鲍鱼、凤梨等产业申报创建更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继续培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目前揭阳全市已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项目153个,打造了水果、蔬菜、茶叶、水产品、花卉、中药材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2021年还将创建52个,示范引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联动合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站在铭东村村口,一个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十分显眼,“以前这里扔满了垃圾,是个臭气熏天的水池。”任职1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乙猛说,经过整治的文化广场焕然一新,成为村民们跳广场舞和休闲运动的好地方。

  文化广场内设有健身器材、配套休闲长廊,在广场周边还打造了一个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阵地——党建广场,将党的光辉历程、党建宣传内容、党的主旨精神详尽呈现,让党建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观念,加强群众的认同感,从而凝聚振兴乡村的强大精神动力。

  打造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基石。揭阳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把夯实党的基层基础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铭东村能够迅速扭转局面,从后进变先进,离不开村党组织班子的努力。”不少村民如是说。

  美丽乡村除了完善的基础设施,还需具备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村党支部书记每天都会到村子里走走看看,只要在路上看到垃圾,都会立马捡起来放回垃圾桶。”前瞻镇党委委员林俊胜补充道,“很多村民看到后,也变得自觉爱护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了。”

  为有效推进村里环境整治,铭东村将全村划分为多个责任管理区域,落实党员村干部实施包片管理,同时组建保洁员、花木专管员、监督员队伍,落实环卫保洁、村中花草树木的巡护管理,形成了完善长效的环境综合整治机制。“以前的荒草堆变成现在漂亮的文化公园,每天都可以在这里散散步,特别舒服开心。”67岁的村民林乙杉满脸喜悦地说。

  在揭西县塔头镇旧住村,刘少雄、刘少武、刘少群三兄弟是革命后代,他们不仅主动捐资助力家乡建设,还带动其他在外的旧住村人一起参与其中。最近,听说旧住村在推进规划建设上要探索一条红色文化促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刘家三兄弟又一起回到旧住村。“村子面貌改变了很多,唯一不改的就是淳朴热情的民风,一回到村里就感觉很亲切。”刘少群深有感触地说。

  乡村善治必然要求基层善政,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铭东村、旧住村,揭阳把选配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揭阳市县镇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离不开农民的主动创造,也离不开企业的有效参与,必须凝聚多方合力,立足长远,循序渐进。

  揭阳将进一步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小生态板块,落实各县(市、区)每年创建2—3个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片),示范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以此为切入口,用3—5年时间推动农村面貌发生“大变化”、颜值“大提升”,预计到“十四五”期末,60%以上村庄存量农户将完成微改造,建成一批特色精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