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茂名

茂名好心湖畔构建高标农田三产融合样板

综合体文旅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

  春回大地,走进茂南好心湖畔的金塘镇,一个个颇具岭南特色的村庄生机盎然,“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农田一望无垠,位于其中的农旅项目区,繁花锦簇,游人如织。

  这是茂名市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当前的真实写照。自2018年获批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以来,茂名全市上下干群一心,把“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的样板区来打造,大力推动项目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展。

  多年来,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推动下,以钧明集团为代表的多家优秀企业积极参与,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好心湖畔徐徐展开。

  拥抱现代科技 创建产业兴旺高地

  智能无人驾驶机快速插秧、无人机空中喷施农药、虫情监测系统智能识虫、肥水智能喷灌系统精准施肥……3月5日上午,“2021年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议”在茂名市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隆重举行,村民们在全体代表的注视下,娴熟的操作着现代农业装备进行春耕生产。

  “这不是刻意展示给领导们看,在我们项目区,这些技术已全部在应用,目前正在整个项目乃至茂南全区普及推广。”茂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份,项目参与企业钧明集团与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进行战略合作,在水稻上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首期在300亩稻田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非常理想,今明两年试验面积将扩大至3000亩。

  “在完成高标农田建设后,注入更加高端的科研力量、更加先进的机械设备、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整体优化水稻生产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是实现项目‘强水稻之业’产业定位的一个重要措施。”茂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区农业发达,罗非鱼、优质稻、北运菜和荔枝等多种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占有重要市场地位,且项目区内还有一大批有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

  为牢记强农使命,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茂名市委市政府在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项目顶层设计时,就确立了“塑罗非鱼之都、扬荔枝之名、强水稻之业”的产业定位,规划建设高标准罗非鱼产业示范园、特色荔枝产业示范园、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立项至今,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在完成1.95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3.2万亩土地治理后,项目还整合1.15亿元财政资金撬动16家新型经营主体,在完善罗非鱼、荔枝、水稻全产业链发展基础上,拓引5G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现代化冷链仓储物流项目,以完善项目区内的农业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茂名产业兴旺高地。

  建设美丽乡村 构建三产融合典范

  走进项目核心区所在的木头塘村,只见条条村路干净整洁,座座建筑白墙红瓦,村道两侧及村民庭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将一座座墙体变成了传播文明的窗口,一幅洁净亮丽、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乡村产业要兴旺,一产只是基础,二三产才是关键。”茂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项目区的“三产”融合发展,他们依托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周边村庄统一规划和改造建设,打造岭南特色精品村,为发展农商文旅产业奠定基础。

  同时,为加快项目区实现“三产”融合,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茂名市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2019年6月底,成功引进了有着丰富城市综合体项目运营经验的钧明集团,投资40.6亿元在项目区内整体建设运营农文旅商融合发展项目。

  目前由钧明集团精心打造的牙象大地艺术公园、丰收广场、农舍美术馆、艺术稻田、艺术墙绘、稻田观景台、田间图书馆等景点游客络绎不绝,成为茂名乃至整个粤西地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同时也成为了2019年、2020年茂名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和茂名乡村健康跑主场地,并获得了2020年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奖”和国家3A级景区,至今累计入园游客超百万人次。

  据钧明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乡村文旅版图已从开放初期的1000亩扩展至超过5000亩规模,水上乐园、研学基地、民宿小镇、汽车营地等新文旅体验项目已投入建设,新农人孵化中心、仓储冷链物流基地等现代化农业产业配套项目也将陆续上马,宜机化和5G数字农业将在全项目内得到广泛普及,周边乡村的风貌提升也将进一步扩展;同时还将在园区内融入茂名的好心文化、荔枝文化、油城文化等,将园区建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在钧明集团成功经验的示范带动下,目前该项目正更加积极地探索“一产为基础、二产为核心、三产为盈利渠道”的商业模式,至今,已成功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社会资本比例高达13倍多。



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实现高产高质目标。

  六大联农机制 助力村民富裕富足

  政策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作为茂名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个农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效果如何,农户最有发言权。

  “项目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牙象村委会干部告诉记者,全村3000多亩农地,由于土质和灌溉条件不佳,原本只能种植番薯或花生,亩纯收益不到1000元,很多土地因此而丢荒。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后,首个工程便投入0.9亿元,对包括他们村在内的所有农地进行土壤治理,让荒地变良田,低产田变高标农田,农户可以以1000元/亩以上的租金流转给项目运营方,这给村民带来了长期稳定的租金收益。

  茂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幅提高地力水平、规模宜耕程度水平,创新“村集体回收→二次流转”模式,实现流转土地超8000亩;投向产业化项目的1.15亿财政资金通过由村集体持股每个项目总投资的9.14%,以持股保底分红保障村集体收入;优先发展当地村民成为企业员工,已累计带动超2000人就业,预计未来可带动就业超10000人。

  以钧明集团为例,据了解,项目建设至今,钧明集团聘请的用工量已达5万多人次,按照100-120元/天,仅劳务支出就至少为农户带来500-600万收入。

  茂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始终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原则,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让乡村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同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通过“订单合作、流转聘用、托管保底、入股分红、辅助创业、参与保障”等六大机制,有效带动项目区内3个省定贫困村和全部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了解,“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核心区面积3万亩,覆盖金塘镇、山阁镇的8个村委会,其中3个村委会为省定贫困村,贫困户225户663人,项目的成功建设,将使项目区内3万多群众显著收益,还将辐射周边数万群众,助力他们实现富裕富足的小康生活梦。



高标农田里先进的农机装备。

  推进农村“三变”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据了解,在顶层政策设计中,“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项目既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的试点区。通过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逐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魅力乡村典范、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亮丽名片。

  为此,茂南区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全面推动“高标+产业”融合发展,以镇、村、企业等签订高标准农田保护责任书为基础,吸引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生产,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基层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动土地流转、代种托管,试点创新采取“村集体回收→二次流转”的模式,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实现土地从农户手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从分散耕作到规模经营,有效加速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项目区内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村民尽可能多的享受项目建设带来的发展红利。”茂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工业的思维办农业,用“好心”的精神干实业,勤劳的茂名人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全国水果第一市骄人业绩。

  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几年的努力,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必将建成为生态绿地、产业高地、游憩天地、生活福地。成为传承和弘扬冼夫人的好心文化,以及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高地;成为“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型田园综合体,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茂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