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媒体报道

每亩增收2000-4000元 “稻虾共作”受青睐

  “稻田种养模式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流域。广东地区虽然发展较晚,但目前在河源市、清远市已经出现一些规模种养的基地,每亩平均增收2000-4000元,是精准扶贫的新模式。”3月12日,在广东现代水稻产业技术培训会上,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室教授曹凑贵说。
  稻田种养是以水稻作为基础,在水田放养虾、鱼、鸭等水禽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通过水稻与水禽动物互惠互利而形成的复合循环种养生态模式。近几年,稻田种养模式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稻虾共作模式推广面积达630万亩。广东省因为丰富的光热资源,是发展稻田种养新模式的优势产区。
  目前,在河源市、清远市均已经有3000多亩种植基地,大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结构模式,由公司统一进行收购、销售。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更与“鹰金钱”“陶陶居”以及水产加工流通企业达成合作,为和平县提供更前段的市场,扩大和平县“稻虾”市场影响力。
  据了解,采用绿色无污染方式进行种植,广东一年两造,每造产量400公斤/亩,“稻虾米”售价10元/公斤,每造亩收益达4000元。每年8—9月投放亲虾,或9—10月投放幼虾,第二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实现“两稻两虾”。假设每季每亩田可产小龙虾100公斤,小龙虾平均售价40元/公斤,养虾每年每亩田又可收益8000元。这样算来,一亩田的总收益能达16000元。
  “品牌带来的收益是持续性的,回去也要考察一下我们合作社的稻田能否改造进行稻虾共作。”梅州市振雄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周振了解说。
  “想要进行‘稻虾共作’模式,要对稻田进行一定的改造,需要进行开沟,防逃筑埂建设,进、水设施设立。”曹凑贵说。
  “稻田共作”模式适宜选择在低湖田、冷浸田、烂泥田,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因水产养殖,还需要保证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好、排灌方便。虽然种植面积大小不限,但是根据种植规模化管理试验结果来看,一般以50亩为一个单元为宜。
  选好田块后,一般开环沟或者“U”型沟,沟开口4-4.5米,底宽1米,深度1.2米,加大池埂坡比,池埂角度45度左右。如果田块空间足够,可以设置缓斜坡供小龙虾栖息、打洞,沟两侧留平台以便生产操作。
  在投喂小龙虾前期,要使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提前排水干池,保留淤泥5cm左右,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趁热全池泼洒,最好用耙再耙一下效果最好,然后晒塘3-5天后,灌入新水,便可正常投喂小龙虾幼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