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媒体报道

狙击“妖蛾子”!广东筛选“降虫”剂

目前已在40余种农药中发现有5种药效显著

ycwb7030675_dzzzz10_1558360073818_b.jpg

科研队成员冒着高温在田间试验

  今年以来,一种叫草地贪夜蛾的害虫肆虐我国南方多地,而国内还没有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特效药物。如何打好这场“虫口夺粮”保卫战?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迅速组建专家组,目前正在筛选有效杀虫药剂。

  被冠以世界十大害虫之一的草地贪夜蛾今年1月在云南被发现后,迅速蔓延我国南方多个省份,4月23日,广州增城区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5月8日公布数据,全省受灾面积达约6010亩,其中花都区受灾面积1568亩。

  由于是新入侵物种,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特效药物。为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紧急组建专家组,这个由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学者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首先要筛选有效杀虫药剂,然后在全省推广。

  “找个药剂试验田太难了!须同时满足不洒农药、面积合适等条件。”专家组成员、华南农业大学农药系主任张志祥告诉记者。

  为寻找试验田,花都区农业技术防控中心工作人员几乎全体出动,跑遍区内6000多亩玉米地,5月1日,终于找到了一块合适的玉米地。

  试验田一经确认,由26名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组成的科研队便火速赶到现场。科研队成员闫文娟回忆:“试验田受灾严重,每100株玉米有六成植株被幼虫糟蹋。”他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抓了近300条幼虫,确认是草地贪夜蛾后,科研队便在田垄拉起旗子横幅,将24亩地划分成44个小区、10个大区,分区研究。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试验田所在的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时值午后,天气炎热,最高温达35℃,20多名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在田间来回走动,仔细翻看玉米叶、秆,并记录下来。据悉,每人平均一天要查看360株,假设查看一株耗时2分钟,科研人员一天光待在玉米地里的时间就要12小时。

  “一接到应急任务,同学们纷纷参与进来,早上7点来到这儿,晚上11点才返回宿舍。”闫文娟告诉记者。以往,类似试验多在实验室,需半年试验周期,改为实地试验后,周期被大大缩短至月余。

  在田间,专家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汉虹告诉记者,目前正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基因测序,通过基因变化推断其农药抗性,以便选择有效药剂。他们已在40余种农药中发现有5种药效显著。具体是哪5种农药?徐汉虹说,为保证试验公平,目前仍需“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