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媒体报道

广东财政支农打破部门田垄

两年整合省级资金超600亿元

经过土地整治,英德市西牛镇引入韭菜产业,带动当地大量村民就业增收。

  财政支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形之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强调要下决心解决支农项目支离破碎的问题,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推进该项工作。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引领、推动下,广东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对现有工作流程、资金分配机制和项目建设流程进行优化重构,并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总体呈现“三个转变”:一是市县政府对涉农资金的管理从被动变主动;二是各地、各部门实施涉农项目从分散到集中;三是各地、各部门推动“三农”工作从“先谋钱”变“先谋事”。为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广东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的成效,南方农村报特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10月中旬,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的桑芽菜基地仍绿意盎然。

  河头村桑芽菜产业目前种植规模达1200亩,年产值超800万元。土地连片流转、规模经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与村民增收……一切源于当地土地整治打下的基础。

  2016年,清远作为国家试点探索涉农资金整合,2017年尝试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发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这是广东省内较早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践。

  2018年底,《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印发,标志着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全面铺开。该项工作实施近两年,广东统筹整合省级涉农资金超600亿元,成效渐显。

  统筹整合破解“九龙治水”

  “过去,涉农资金‘九龙治水’的问题普遍存在。”英德市财政局副局长欧小文指出,改革前,各类涉农资金往往使用分散、交叉重复;条块化管理之下,部门各自为政,很难统筹协调。“资金碎片化、利益部门化、拨款环节多,造成支农资金效益低下,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清远率先迈出改革的步伐。2016年4月,财政部、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的意见》,将清远定为全国首个涉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地级市。两年试点期里,清远探索出“一池一库六类别”的涉农资金整合管理模式,实现了“多个渠道取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广东省于2018年底正式出台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2019年底以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现有省级涉农资金被归并设置为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态林业建设、农业救灾应急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大类;由市县统筹实施的项目资金按照“大专项+考核清单+绩效目标”模式分配,资金整体下达至市县,省级不指定具体项目;在完成考核事项任务的基础上,县级可将剩余资金调剂用于其他涉农项目。

  “从此告别‘撒胡椒面’了。”在欧小文看来,通过统筹整合,将分散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重点项目,更能办大事、出亮点。他举例介绍,2020年省市两级已下达英德市涉农转移支付资金48763.6万元,其中37113.96万元被统筹整合用于人居环境整治类项目,覆盖全市24个镇街的农村“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村庄清洁行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建147个干净整洁村、507个美丽宜居村、727个新农村示范村等。

  据了解,英德市2019年共统筹整合资金13717.85万元,其中同类资金统筹6662.98万元,跨类资金统筹7054.87万元;通过加大行业内和行业间的资金统筹力度,如2019年将支出进度慢或暂时用不出去的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统筹用到亟需资金且马上能形成支出的项目,大大加快了当年涉农资金支出进度。

  “打酱油的钱也能买醋”

  今年以来,村里20多间民宿陆续竣工,陈金波的农旅产业蓝图接近落地。陈金波是九龙镇塘坑村活石水陈屋村民小组组长,在其带动下,村里400亩分散细碎、多已丢荒的土地完成整治,其中200多亩连片开发打造观光采摘园,只待配套设施完善即可开业。

  为全面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耕地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清远制定了“农村耕地整合治理五年(2018-2022年)行动计划”,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整治,实现“一户一地”或“一户两地”的整合目标,以及“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机可耕”的治理目标。

  奖补资金从何而来?涉农资金整合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英德市为例,市财政通过整合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财政涉农资金来筹集奖补资金,主要是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补助金(2017年及以前年度结余资金4700万元,2018-2022年每年3000万元),以及其他可整合的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方面的资金。

  “正所谓,打酱油的钱也能拿来买醋了。”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股股长林玉传说,耕地整治由农业农村局主管,基本农田保护则由自然资源局主管,“过去资金管理条块化,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补助金‘不好花’,财政部门‘想给都不敢给’”,如今同类资金归并,实现了跨部门统筹。

  “耕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属农业产业发展类,如果奖补资金有结余,也能填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缺口。”英德市财政局农业股股长李汉书说。据统计,2019-2020年,英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整治面积达20.81万亩。其中,2019年统筹整合省级涉农资金298.62万元用于耕地整治,3104.75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统筹整合省级涉农资金1709万元用于耕地整治,500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欧小文认为,“以奖代补”的方式打破了资金分配的平均主义;通过实行“先干先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真正激发了农民开展耕地整治的积极性。“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改进涉农资金的投入方式,从过去以直接投入为主的模式,改为更多推行‘以奖代补’等方式,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

  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

  来到英德市西牛镇小湾上村村的连片韭菜地,只见几名村民一边忙着培土,一边有说有笑。“公司按产量给提成,一斤0.25元。”村民曾大爷说,自前年管理12亩韭菜地以来,每年有三四万元收入。小湾石下村的韭菜分拣中心里,曾大姐则忙着捆扎韭菜,按0.4元/斤的计提标准,她每月能挣2000元左右补贴家用。

  韭菜产业是西牛镇的“后起之秀”,如今与菜干、麻竹笋并称“西牛三宝”。2017年,该镇引进英德市联合前进食品有限公司,投入9000万元发展韭菜产业,目前种植规模达5000亩,主种植区在小湾、花田、花塘3个村,小湾村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以小湾、花田、花塘3个村为核心,西牛镇积极创建清远市乡村振兴样板区。

  据了解,2016年以来,英德市共统筹涉农资金2.2亿元投入打造西牛镇乡村振兴样板区,包含美丽乡村建设、“四好农村路”、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清远市乡村振兴样板区等多项资金。

  “乡村振兴‘一盘棋’,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更有利于地方统筹谋划,推进集中连片建设。”西牛镇党委书记邓明华指出,该镇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而产业振兴的基础是土地整治。“全镇整治土地约1.5万亩,以土地整治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以产业发展解决‘空壳社’问题,以村集体经济反哺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整治、流转土地,如今小湾塘面村每年集体收入有40多万元;通过引进韭菜、坚果、现代养猪等多个产业,小湾石下村集体收入今年将突破80万元,相较2016年的1.8万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雨污分流、‘三线’下地、绿化美化、道路硬化、公厕、球场……目前投入了10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小湾塘面村支书曾亚石表示,为了争取奖补资金,村里发动村民集资,每户出资300元支持建设。

  “乡村振兴既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又不能完全依赖财政,而是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发动村民筹资,形成最大合力。”邓明华介绍,2016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全镇已签约农业项目26个,合同投资额13亿元,目前已落地20个,完成投资约2亿元,带动超1500人就业,平均年收入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