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媒体报道

谋划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阳山县朋塘村500亩标准化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内,村民正在采摘西洋菜。记者肖雄 摄

  日前,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全文五大部分26条,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应如何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省内外专家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内容,纷纷为广东建言献策。

  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宋洪远看来,和以往相比,今年一号文件的亮点和特点在于主题鲜明,突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具体工作安排上,不仅立足于2021年当年,还立足“十四五”,按照2021年、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分别作出具体目标任务安排。

  “和其他省份相比,广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起点高、优势明显。”宋洪远表示,应该充分发挥广东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上的优势,谋划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去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此次一号文件强调,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钟韶彬认为,千方百计做好二者的有效衔接,既是落实新阶段“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要求,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底线任务。

  在推进有效衔接方面,广东已作出一些探索,如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因村因户因人精准分类施策,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增强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设立衔接过渡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和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我们应该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作为有效衔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钟韶彬建议,要实现政策、机制、队伍、对象等的系统性平稳过渡,防止急躁冒进,脱离实际,确保不断档不留白。“广东应继续鼓励并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社会合力。”

  “必须注重人才的振兴。”对于一号文件提出的“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的安排,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非常赞同,他认为,一旦脱贫攻坚队伍撤走以后,如果相应的人才没跟上,不仅脱贫攻坚成果得不到巩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也会遇到困难。

  胡靖还建议,广东可以考虑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恢复“农校”,坚持市场经济导向,建立政府统筹、乡镇配合、民间资助、农民参与,服务“三农”,面向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即“新型农校”,这种培训学校以实用性为主,由政府赋予相关的培训资格,并颁发权威的学历证书。

  以“长牙齿”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

  种子问题、粮食安全、耕地保护,这些热点话题,在一号文件中均有明确要求。文件提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耕地的问题,可以从量和质两个维度来看。”胡靖说,在数量上,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这已经成为共识,各个地区都应高度重视。在质上,我们还需要解决乡村承包地的细碎化问题,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必须加快土地地块的整治。另外,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一定要严格限制,必须解决土壤、水面的面源污染问题,恢复乡村的生物多样性。

  对一号文件提出的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胡靖认为,这主要需要聚焦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可以确定城市的边界,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张而引发的对土地的粗放利用,“这方面是需要有‘牙齿’来重点‘咬’的”。

  一号文件还明确要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出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对于如何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此,广东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万忠认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

  万忠还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广东要做好乡村产业兴旺的文章,需要解决好“为谁种、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四个问题,“为谁种”要找准需求,“种什么”要精准施策,“谁来种”要农企齐发。“广东是农业大省,要把传统农业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达到产业效益最大化、产品质量最优化、生产结构合理化。”万忠说。

  “广东乡村振兴应该要走在全国前列。”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认为,以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未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拥有高附加值农产品延伸链的农业和资源优势与互联网、旅游、养老等深度融合的大农业,将成为乡村全面振兴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的新方向。

  乡村建设提质让农民有获得感

  对于如何促进乡村宜居宜业,一号文件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部署,明确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从乡村建设战略到乡村建设行动的转化,是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的体现。”宋洪远说,一号文件还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到人居环境整治等方方面面,乡村建设行动的内容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非常具体。

  如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宋洪远建议,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补短板、强弱项。基础设施上,在“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扩面提质、提档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更高质量抓实抓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生态振兴中尤为重要,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可以确确实实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万忠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在建立长效机制。”万忠进一步建议,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则在于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要带动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中去,让农民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激发其自主参与到农村环境的整治和维护工作中。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农村公共服务也必须跟上。”胡靖说,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统筹问题,都需要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有所突破、有所进展。

  此次文件还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中心主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仝志辉建议,要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把乡村治理数字化列入地方的农村改革创新项目,通过数字化更快提高治理水平,更好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以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为主要抓手,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高标准抓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严格抓好农房管控,深化拓展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