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媒体报道

省农业农村厅:擘画“三农”蓝图 阔步走向振兴

广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2021年全省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走进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金星村,只见采用统一坡屋顶、外立面和窗花的黑瓦白墙民居,干净整洁的小道和充满生机的绿植,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画卷,成为翁源一处网红打卡点。

  和金星村一样,近年来,全省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向“全域干净整洁”转变,农村污水靠蒸发向有效收集治理转变,“美丽乡村试点示范”向“沿线连片美丽乡村风貌提升”转变……

  如今的广东,农村变靓的同时,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高质量“助推器”。与此同时,农民致富势头强劲……

  近年来,广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把乡村振兴列入“1+1+9”工作部署,举全省之力推进乡村振兴,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定目标任务,推动全省农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民收入加快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巩固衔接,显著有效

  这几年,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发生的变化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果蔬茶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学院、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一一落成,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

  连樟村的蝶变是全省脱贫攻坚战的成果。2016年以来,在省内脱贫攻坚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场战役、两个战场”中,广东如期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在省内,广东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1600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解决,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解决相对贫困之路。

  同时,广东坚决扛起东西部扶贫协作政治责任,帮助广西、四川、贵州、云南4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500多万人口脱贫,消费扶贫、劳务协作等成为全国样板。从2017年中央首次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开始,广东连续四年获评“好”的等次,每年都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通报表扬。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对乡村全面振兴,广东创新提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

  在该机制下,广东部署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驻镇帮镇扶村,全域全面全覆盖推进乡村振兴,采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模式组团结对帮扶。同时,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901个乡镇,由省市县按6∶3∶1比例安排每个乡镇每年2000万元财政帮扶资金。

  截至目前,全省共向1015个乡镇、124个涉农街道派驻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包括8099名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其中驻村第一书记4090名,4000多名专业人才、1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驻镇、驻村参与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广东持续高位推进东西部协作,帮扶广西、贵州两省(区)16市(州)99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性将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经验做法移植到协作地区,构建粤桂、粤黔协作共建“一县一园”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体系。

  五大振兴,齐头并进

  近年来,广东在推进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聚焦五大振兴,齐头并进,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蓝图。

  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近年来,广东坚决扛起了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以去年为例,广东在粮食安全保障上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早稻生产成绩突出获全国通报表扬;全省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广东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向多元化高质化发展转型,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5969.87亿元、6318.12亿元、7175.89亿元、7901.92亿元、8305.8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累计创建18个国家级、23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39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省现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超过5000家、农民合作社5.3万家、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15.9万家。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为此,广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通过大力推进美丽宜居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抓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美丽乡村加快向美丽经济转化。

  数据显示,截2021年底,全省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自然村15.3万余个,覆盖率由2017年的62%提升至2021年的99.8%以上;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重点)县(区)1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2个,培育乡村民宿6628家。

  与此同时,广东系统谋划形成全省乡村文化振兴“1+3+5+N”工作思路,有力有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省行政村村规民约修订完成率达100%,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万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4万支,95.09%的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

  在人才振兴方面,广东通过全面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分类培育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国首创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制度,实施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计划。

  在组织振兴方面,广东实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省一盘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以组织振兴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广东打法

  成效的背后是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套打法——真正把乡村振兴当成“一把手”工程,真心实意抓“三农”、真刀真枪干“三农”、真金白银投“三农”,持续补齐短板,把短板补得更牢更实。

  ——党建引领,把准航向。广东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探索形成富有广东特色的党管“三农”工作新体制。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高规格成立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涉农县镇村工作制度,创新六大举措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获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政策保障,全力护航。广东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作为乡村振兴“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的任务安排,完善“1+1+N”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形成政策“组合拳”。构建领导小组统筹、专项组负责、专班主抓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体系,创新建立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机制,构建乡村振兴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新格局,创设全国首档电视问政节目——乡村振兴大擂台,全省所有市县一把手都登台打call,成为调动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重大抓手。

  ——资金投入,注入活水。广东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支持力度,过去的2021年,统筹整合省级涉农资金300多亿元,强化广东金融支农联盟,创设广东乡村振兴板。

  ——补齐短板,更牢更实。广东启动实施广东历史上力度最大、指向性最强的“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坚”行动,加快补齐乡村振兴当中的短板和弱项,进一步打牢乡村全面振兴的底板。

  ——深化改革,焕发活力。扎实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任务。着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政银保担基企”金融支农大格局基本形成。渔政执法顺利向海洋综合执法转型。全力推动抓好乡村治理,深入实施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完成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换届工作,全部村庄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

  美好蓝图

  锚定迈进全国第一方阵目标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广东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投入力度和工作强度推进“三农”工作,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农村发生重大变革,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关键性贡献,全省的“三农”工作也由顶层设计、组织发动进入全员行动、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

  2022年,全省“三农”工作总的原则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方面,守住底线任务,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另一方面,在一些重点问题上取得进步、见到突破。

  具体来说,广东重点从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持续实施粤强种芯和耕地保护提升工程,打牢种子、耕地两个基础;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不动摇,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广东农业竞争力和吸引力;强化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支撑,筑牢现代农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基础;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畅堵点、破卡点、解难点,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统筹推进“九大攻坚”行动,确保按时高质量啃下这些“硬骨头”;聚焦宜居宜业,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全域美丽、生态宜居的精美乡村;强化驻镇帮镇扶村和东西部协作,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稳定安宁,全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慎终如始抓好农业农村领域安全工作等十个方面发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从更长远来看,广东要锚定迈进全国第一方阵目标,以更硬的举措、更强的执行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奋进故事

  改变广东农业的“密码”:12221

  4月第四周,徐闻产地菠萝供货量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已经销售总产量的75%左右;产地和销地价格较上周均出现轻微上涨,地头均价在1.25—1.28元/斤波动;建议种植户、流通户、加工厂做好菠萝品控及采购商服务……

  这系列的信息来自于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的《徐闻菠萝大数据周报》,作为全省“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自上线以来,备受政府、种植户、流通户等的关注。

  “12221”,即推出“1”个农产品大数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这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源起于2018年。那一年,徐闻菠萝销售陷入低迷,不久,省农业农村厅组建起徐闻菠萝专项工作组,在徐闻开展深入调研,从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流通渠道、打通加工链条、唱响品牌形象等方面多管齐下,有效解决了徐闻菠萝“卖难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徐闻菠萝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思路框架,并提炼形成了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

  三年多来,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从徐闻“菠萝的海”走向全省,延伸到荔枝、柑橘、龙眼、鲍鱼……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2021年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荔枝、菠萝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

  “农产品销售直接关系到农民生计问题,‘12221’市场体系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省人大代表、肇庆德庆县永丰镇文罗村党支部书记覃敏华表示。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打响了一批“广东菠萝”“广东荔枝”“广东(梅州)柚”“阳西生蚝”“惠来鲍鱼”“澄海狮头鹅”等一批“粤字号”农产品。如在2020年茂名市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乘举办中国荔枝产业大会的东风,创新落实“12221”市场营销行动,实现了荔枝产销在“荔枝大年”与“疫情大考”双重考验下的逆市上扬。全市荔枝销售52万吨,销售总金额6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和35%。

  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看来,“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作用不仅在于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更为重要的是,它推动抓农业的方式,从过去的只抓生产向抓生产、市场、流通、消费等全产业链转变。

  五年掠影

  ●2016年—2021年,广东派出驻镇(街道)工作组1112个、驻村工作队1.2万个,共向2277个省定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454名、驻村工作干部6.5万人,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靠力量。

  ●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3980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6817元。2020年底,2277个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739元,村均集体收入达33.5万元。

  ●累计援助各类资金671亿元,协助桂川黔滇4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所有贫困户、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全省粮食产量从2017年的1208.56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279.87万吨。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5779.74元增长至2021年的2230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