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梅州

广州三年对口帮扶梅州230个贫困村脱贫

  记者昨日从梅州市扶贫开发局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统一部署,经过近3年奋战,广州市定点帮扶梅州市230条贫困村,2.4万户贫困户,9.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摘掉了“穷帽子”如期实现脱贫。截至今年10月底,广州市定点帮扶梅州市累计筹集帮扶资金15.36亿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7418.56元、贫困村平均集体收入14.51万元。

  2010年7月,广州市委、市政府派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到梅州开展工作。250名驻村干部背起行囊告别繁华都市和温馨家庭,一头扎进分布在梅州1.6万平方公里的230条贫困村向贫穷宣战。

  这场战斗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同样有艰苦卓绝的拼搏,发生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举措对广东今后科学发展的深远意义和历史价值,了解广州市为此付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和为梅州贫困村及贫困村民作出的无私奉献,深切感受广州人民在梅州撒播的深情和爱心,连日来,本报记者来到梅州,昼夜兼程翻山越岭,沿着广州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驻村干部足迹,在梅州青山绿水之间寻觅扶贫开发“双到”给贫困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感受已经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的村民们心中的喜悦。

  【造血篇】

  230条贫困村都有产业扶贫项目

  今年11月30日,平远县长安村下围屋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尽管冬雨菲菲寒气迫人,但一点也不影响村民们为村里的“围屋农庄”举行挂牌开张仪式的喜悦心情。据了解,在广州市天河区纪委帮扶下,长安村里的百年客家古民居围龙屋不但得到彻底修缮获得重生,并且还在围龙屋古民居办起了“围屋农庄”,成为当地旅游部门的挂钩旅游点,村里也有了自己的“造血”产业。

  在兴宁市坭陂镇陂新村,村民黄彩霞乐呵呵告诉记者,“如今在村里种田一年收入顶过去3年”。原来,广州市发改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驻村工作组进入陂新村后,根据村里的小气候和稻田土质特征,将广州市农科院杂优水稻制种项目引进村里,建起了杂优水稻制种基地,一亩地种稻谷的年收入从过去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5000元。

  广州市派驻梅州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队队长潘志军介绍,3年来,广州结合挂村单位和当地实际,推出绿色生态种养扶贫套餐,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机制。目前梅州已建成扶持发展经济项目1457个,由广州市帮扶的梅州市230条贫困村中,几乎每个村都有一至二个以上的产业扶贫项目。

  【教育篇】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牵头援建4所希望小学

  今年4月19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帮扶援建的五华县安流镇“广州日报长江村希望小学”、“广州日报樟潭希望小学”竣工正式交付使用,让长江村希望小学年轻校长古碧权热泪盈眶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已。

  长江小学是长江村的2间完全小学之一,已有近200年历史。1987年,村民集资改造旧学校,为躲避洪水,将教学楼选在原校址旁的一座小山岗上。6年前,教学楼前面的水泥地面开始出现裂缝,并且殃及教学楼也多处出现裂缝。当年,村里请来当地建设技术部门勘查,发现支撑教学楼的岩层均为风化红沙岩,长江小学教学楼被核定为危房。

  2010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驻村工作组对口帮扶安流镇长江村、樟潭村及完塘村后,将“教育帮扶”作为集团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除自身投入50多万元外,还大力向社会热心人士筹资,筹集48万元用于重建长江小学和完塘小学,修建翻新樟潭小学、重建长洋小学。3年扶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五华县安流镇长江村、樟潭村及完塘村等3个村共援建了4所希望小学。

  据介绍,广州市各帮扶单位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均将教育帮扶列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点之一,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帮扶,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按照村委会出一点、挂村单位拿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的办法,投入大笔资金改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

  【建设篇】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据介绍,3年来,广州市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理念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切实解决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难、看病难等问题,抓实抓好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照明工程、安居工程的建设。

  截至今年10月底,广州市帮扶梅州市贫困村新建硬底化道路997.05公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851宗,使12.39万亩农田免受干旱困扰,解决农户饮水安全9.61万户,为35.38万贫困群众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村公共文化卫生设施2923个,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12292户,贫困村面貌日益改观,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成长篇】

  广州梅州牵手缔结手足情谊

  “背上行囊告别羊城,来到梅江走进乡村,牢记宗旨肩负使命,我们是自豪的扶贫队员……”记者在梅州采访期间,常常被广州驻村干部传唱的这首《驻梅州扶贫队员之歌》感动得热泪盈眶。

  广州市水务局驻大埔县新乐村干部赵镜浩,在被确定为驻村干部之前,妻子便因意外流产;2011年3月5日母亲刚刚做完淋巴癌切除手术,5月5日妻子又因发现子宫肌瘤住院手术;2011年底妻子再度怀孕生下一女孩,如今女儿才3个多月;今年10月底,他父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目前仍住在广州医院等待手术。在父母最需要照顾、妻女最需要陪伴之际,赵镜浩却选择了坚持。在广州市水务局的支持下,赵镜浩筹集了11万元为新乐村修建了四处水利设施,改善了200多亩农田的灌溉条件;筹集20万元对村委综合楼进行了改建……

  在丰顺县华亭村,贫困户刘土金一家6口,挤住在仅有30平方米的土坯瓦房里。2011年8月,刘土金查出患有食道癌。看着这番情景,广州市供销总社驻村干部方洁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刘土金把新房子建起来。方洁隔三差五就去刘土金家,一起筹划新房的规划设计。今年春节,刘土金一家终于搬进了新居,从此刘土金便将方洁当成了“家里人”。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刘土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病危时向方洁表达了最后一个心愿,就是把大女儿托付给方洁。第二天,当方洁来到刘土金家里时,刘土金的孩子一见到方洁,便喊叫着“干妈”扑向方洁怀里,孩子哽咽着告诉方洁,这是爸爸临终前留下的遗言……

  【访谈】

  梅州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温文青:

  “广州市创新了帮扶模式”

  广州市创造了新鲜经验,创新了帮扶模式,成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宝贵财富。广州市的帮扶工作,饱含着对梅州人民的深厚感情,受到当地百姓广泛赞誉。

  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梅州检查、指导“双到”工作;通过 “广州梅州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和经常性的交流洽谈、项目对接活动,推动扶贫工作。驻梅州工作队作风务实,业务过硬,指导协调非常到位,确保了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并在实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州市各级帮扶单位结合梅州实地实际,创造了新鲜经验,创新帮扶模式,丰富了梅州的帮扶内容。我们非常敬佩广州驻村工作队员,他们风尘仆仆来到偏远山区、落后的农村,不辞劳苦走进村头田间,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当地群众的“知心人”、脱贫致富的带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