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梅州

“博士书记”扶贫记 把科研成果写在田间地头

  在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的黄金百香果园里,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吴旗韬正在查看百香果枝叶的生长情况。记者 何森垚 摄

  “我们村里都是骑摩托的,方便。”刚带着村民结束一天的产业考察,驻村扶贫干部吴旗韬便马不停蹄地带着记者去看村里的扶贫产业。“今年我们村贫困户的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大。”他笑着说。

  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党群服务中心,是吴旗韬的住所。二楼房间鞋架上,几双鞋子都沾了泥土,房间却收拾得颇为整洁。在他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村里贫困户的相关资料。

  来大埔扶贫1年多时间,让这位来自省科学院的年轻博士肤色黑了不少,斯文中有了一点农民的乡土气息。从一无所知到对村里如数家珍,吴博士花费了不少心思。

  在他和队友的帮扶下,上黄砂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4倍。村民腰包鼓了,脑袋也富了起来。相比2016年,有劳力贫困人口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从4800元提升到1.8万元,更多的致富能手在村里不断出现。

  吴旗韬时常说,现在是回到村里,不是来到村里。如今相比广州,他更熟悉这里的生活。“扶贫工作还没有结束,我还要再加把力做得更好。”离家虽远,但他与村民走得更近。

  ▶▷贫困户带出去 产业引进来

  “这水瓜好长啊,还能这么种,真是长见识了。”“我们村也可以种植些新品种蔬菜,建个蔬菜基地……”11月,趁着村民空闲的时间,省科学院驻西河镇上黄砂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吴旗韬博士,带着10多位贫困户和种植大户,参加了梅江区第三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观摩会。

  这已经是今年组织的第二次出外考察。“带着村民干,村里需要啥就研究啥。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总跟会上培训不一样,村民原先想不通的产业脱贫工作方法,看一看能多些思路。”吴旗韬博士说。

  这位来自省科学院的年轻博士,如今在上黄砂村驻村扶贫已1年多时间。2019年以前,他对大埔县一无所知。“第一次开车来村里接近6个小时,当时觉得广东怎么还有这么偏远的地方。”吴旗韬说,地理位置偏僻是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但他也看到了上黄砂村发展的重要契机,“初到上黄砂村,就被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看到村里原生态种养的农产品时,也看到了该村脱贫的希望。”

  “我们有很好的资源,如果找到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途径,我想所有贫困户都可以实现稳定脱贫。”为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状况,吴旗韬开始了上山下田的生活。他到贫困户家里串门,与村里党员、理事会老人聊天,最开始大家对这个来自大城市的年轻干部并不熟悉,聊天总是支支吾吾。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旗韬的真诚和实干感动着村民,现在有事,村民总是第一个想到吴博士。

  发展产业,是帮助上黄砂村脱贫的重中之重。自省科学院帮扶以来,已经给该村带来了百香果、蔬菜、鹰嘴桃种植、光伏发电、中华蜂养殖等产业。

  百香果种植分红14万元、蜜蜂养殖分红20万元、光伏5万元、水电站10万元、蔬菜大棚基地1万元、鹰嘴桃明年结果才有收益、蔬菜加工正在洽谈……说起村里的产业,吴旗韬头头是道。产业不仅提高了贫困户和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大变化。

  自吴旗韬来了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到20万元到现在80万元,增加了4倍有余。收入多元化,资金还能投入更多的扶贫项目中,也让村里更多人享受到扶贫增收的成果。

  ▶▷扶贫先扶智 村里有了“科技范”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自吴旗韬来了后,如何发挥专业所长,紧扣当地实际,帮助上黄砂村脱贫,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科技扶贫,是他寻找到的打通脱贫之路的一把钥匙。吴旗韬不仅俯身下田进林助推特色产业发展,还着力突出科技帮扶特点推进科普扶智。“科学院资金不多,但人才、技术都有优势,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我们不仅想办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脑袋也要富起来。”吴旗韬说。

  百香果特色种植技术示范、村落水体生态治理技术示范、中华蜂高效养殖技术……“我们强化了科技在上黄砂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乡村生态环境中的创新引领作用,邀请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相关专业的研究员和博士前来,把村民传统种植的土方法升级为科技金点子。有了新品种、新技术,村里的农业产业才能往高质量、高产量发展,脱贫更简单有效。”吴旗韬说。

  如今,上黄砂村设立了广东省科学院首家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及广东省首个村级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越来越多的专家前来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传经送宝。

  “太好玩了,太好玩了,我也能开飞机了!”回想起村里留守儿童陈子君玩模拟飞行器后高兴的样子,吴旗韬感觉所有辛苦都值了。

  上黄砂村村民大多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有40多人,无法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接触更多的科技资源。“我和队员走访贫困户时,就留意到留守儿童暑假在家总是看手机和电视,就建议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活动,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助力贫困家庭脱贫。”于是今年,一场精彩而丰富的科技文化周盛会,在他和队友的组织下展开了。

  儿童科技文化夏令营、客家儿童锣鼓培训、稻田养鱼放鱼活动等,为山区儿童打开了科学之窗,扶贫扶智也从输血变为造血。“没想到我们的想法得到乡亲的热烈回应,现在很多小朋友经常跑来问我什么时候再办这样的活动。”吴旗韬说。

   ▶▷培养致富能手 形成长效脱贫机制

  今年疫情期间,吴旗韬大年初六就回到了村里,担心村民疫情防控意识不到位,他早早便离家回去帮忙。疫情突如其来,吴旗韬更担心的还有村里的产业受到影响。

  今年3月份,春耕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上黄砂村的贫困户们也没有落伍。“我们从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获得了免费的优质抗病黄金百香果种苗,还得到了专家的技术指导,3000棵黄金百香果苗很快就在上黄砂村种植开来。”忙碌了一天,果苗全部分发给了贫困户,吴旗韬心里松了一口气,也有了新的信心,“今年贫困户的收入又会有新的增长了。”

  果苗是种下去了,很多村民在担心销售问题,特别是疫情期间,农产品如何顺利地卖出去?这也是吴旗韬今年以来忙碌的重点。

  很快,吴旗韬盯上了网络直播这个渠道。网络直播,对上黄砂村村民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从小到大在山里长大的贫困户陈银子也觉得是件新鲜事物。由于本身有残疾、心脏也不好,不能干重活,在她对直播带货表现出兴趣时,吴旗韬帮她找到了电商培训的机会,学习通过网络直播来销售农产品。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消费扶贫中来,吴旗韬还邀请了西河镇的领导干部与陈银子一起直播,销售推介当地的农产品。通过不断地尝试,如今陈银子在当地小有名气,原本滞销的农产品通过直播的快车,价格瞬间翻了几倍,增加了村民靠双手劳动脱贫增收的信心。

  “他就像哥哥一样,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会想着找他。”陈银子说。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把吴旗韬当成家人的不在少数,有困难的事都会找他商量。

  “我们村里现在培养了很多致富能手,有直播带货的、养羊的、养蜂的、种蜜柚的……”一串串人名从吴旗韬言语中脱口而出,通过帮扶,越来越多苦于资金和技术、意志消沉的村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今年,有一家贫困户的女儿高中还没毕业就想辍学出去打工,我听到后马上就去做思想工作。”吴旗韬说。在上黄砂村,之前就有贫困户的小孩通过努力,学业有成成为一名医生,帮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时常以这个例子教育村民和孩子,“一定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前提是不要放弃,这能让整个家庭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有可供选择的工作和余地。”

  由于长时间留在村里,吴旗韬经常1个月才回家一次,无法照看家庭。今年吴旗韬的妻子带着小孩来村里看他。“在村里参观时,村里每个人都跟我家人打招呼,嘘寒问暖。”吴旗韬说,这让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家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热情,对他的工作也放心了很多。

  “有好吃的好喝的,村民都会叫我到他家去尝尝。”每当听到这些话,吴旗韬心里就暖暖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虽然来到大埔只有1年多的时间,但是他与大埔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开始的远变成了近,与村民走得更近了,离长效脱贫也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