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梅州

小小黄颡鱼 游出致富路

梅县区丙村镇东溪村发展黄颡鱼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图/何森垚

  初冬时节,驱车驶入位于梅县区丙村镇东溪村的伟庆黄骨鱼养殖场,40亩鱼塘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大早,养殖户陈伟庆便来到鱼塘捞鱼,撒网、收网、装鱼……随着渔网渐渐被收起,一条条活泼乱跳、色泽金黄的黄颡鱼露出水面。

  “陈老板家的黄颡鱼是一绝!”采购商丘洪元说,广州、漳州那边采购的黄颡鱼,2天一过,存活的就不多了,这里的养个10多天完全不是问题,而且肉质鲜美、没有泥味,每个月他都要采购4000多斤。

  黄颡鱼(又称“黄骨鱼”)作为一种肉嫩鲜美的淡水鱼,深受食客的喜爱,但相较于四大家鱼,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门槛和环境要求都非常高,让不少养殖户因此望而却步。而采购商口中的“陈老板”,却将这难养的黄颡鱼养出了不小的名堂,产品更是供不应求,这其中有何秘诀?

  1997年开始,陈伟庆便以养鱼为生。起初,他也像大多数养殖户一样,主要饲养四大家鱼,但很快他便发现,虽然四大家鱼易养快长,但市场饱和、经济效益低。于是,2007年,陈伟庆腾出一片鱼塘开始试养黄颡鱼。

  “相比于四大家鱼,黄颡鱼的养殖周期较长,养殖一年半达到3-5两左右才能上市,养殖3年也只有1.3斤左右,而鲩鱼养个半年都有2.5斤了。”陈伟庆说,但即便如此,黄颡鱼的养殖密度更大,市场价也更高,算下来亩产是四大家鱼的十倍以上。

  刚开始的那两年,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加之“身娇肉贵”的黄颡鱼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陈伟庆没少吃苦头。“水质不好、管理缺失都会影响黄颡鱼的健康生长,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处理,便会导致大面积死亡,此前鱼塘就出现过连续一个多月每天死100多斤鱼的情况。所以说,养黄颡鱼,需要很大的决心。”回忆起这段经历,陈伟庆仍心有余悸。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琢磨,陈伟庆慢慢摸透了黄颡鱼的生长习性和养殖技巧。黄颡鱼喜欢清洁的活水,他便专门铺设管道从深山引来纯净的山泉水,保持一周至10天的换水频率,并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黄颡鱼吃得讲究,他便着手研制由10多种原料组合而成的专用饲料,每天投食2次……

  “养殖黄颡鱼没有什么秘诀、也没有捷径,就是要多观察、多留心、多研究。”说着,陈伟庆向记者递来一本自己编写的《黄颡鱼优质高产高效环保型池塘养殖标准化技术规范》,内容涵盖了养殖场管理制度、苗种繁育技术规范、养殖技术规范、质量安全要求、疾病防控措施与方法等。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经营的养殖场已经成为梅州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大型黄颡鱼养殖基地,每年可出产100多万条黄颡鱼。得益于精细管理,黄颡鱼品相、口感俱佳,受到众多食客的喜爱,因此收购价也较市场平均价格高出5元以上,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

  “接下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探索提升黄颡鱼品质,并为有意愿养殖黄颡鱼的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等服务,携手把‘丙村黄颡鱼’的品牌做大做强,让致富路越走越宽。”陈伟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