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梅州

插上智慧的翅膀 赋能乡村振兴

梅州初探智慧农业,助力“5311”绿色产业体系构建

  “你看,这个板块可以显示产业园内所有果园的实时情况,一边还有温度、湿度等显示,若果园某一项指标出现异常,还可以实时反馈给专家。”指着梅县金柚产业园展馆内的大屏幕,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榆边介绍,边操作着智慧系统。

  无人机、传感器、自动洒水装置……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被应用于柚子的种植过程中,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更实现柚子品质的提升。

  作为全新的农业形态,智慧农业正在梅州生根发芽。智慧农业被视为继植物育种和遗传学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农业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催生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从金柚到丝苗米,从育种到农产品销售,从一家发展到多家合作……智慧农业的发展,为梅州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增添了新动力,赋能梅州乡村振兴。

  范围在扩大

  多地初步实现智慧农业

  无人机在空中翱翔,果树与果树间布满水管,果树旁的白色传感器不时传来声音……走进位于梅县区松口镇的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下称“十记果业”)种植基地,科技感十足,高科技的运用让园内作业变得简单、高效。

  利用无人机、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对果园内的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状况、果树病虫害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实时知晓,还能够提升柚子的品质。

  “举个例子,我们都不喜欢吃口感偏干的柚子,那就要让果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喝饱水’。通过传感器检测,了解果园土壤的状态,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在一定值,就能够保证柚子的水分充足。”曾榆说。

  科技赋能,不仅实现农产品品质提升,也让农业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影响。

  智慧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形态,是信息技术发展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指的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以科技改变现有农业生产方式。

  不仅是梅县的农业产业园,当前,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乐得鲜梅江区蔬菜产业园、丰顺县茶叶产业园等均已开始智慧农业的实践,“传统农业中,人力劳动占据很大比例,而且虫害、干旱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导致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果农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曾榆说。

  以脐橙产业为例,近年来,柑橘黄龙病席卷梅州,导致脐橙产量有所下降。由于该病无法根治,众多果农为了避免新种果树被传染,纷纷砍树隔离,损失严重。“智慧农业则能利用科技手段,预测自然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并将其影响降至最低。”曾榆说。

  记者走访了梅州几家农业企业发现,具有水肥一体化、加工自动化等特点的设施已成功运用于农产品的生产。曾榆告诉记者,智慧农业远不止这些,“智慧农业强调的是物联和互联。”

  除了在种植端的运用,智慧农业还包含了信息技术在加工、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的应用,服务对象涵盖种植户、政府、企业、行业、消费者等,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精准化种植、互联网化销售、智能化决策和社会化服务。

  智慧农业与常见的电脑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有所不同。智慧农业则是实现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全区域的智能化,不仅贯穿农业生产过程,还包括农业经营、农业管理、农业服务等环节。

  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文件《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要发展“5G+智慧农业”,计划到2022年年底前,实施乡村5G网络覆盖工程,推进农村重点区域5G网络建设。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建设5G智慧农业产业园区。

  梅州市七届六次全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其中,特色现代农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对梅州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发展智慧农业,是梅州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有助于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梅州拥有柚子、嘉应茶、平远橙、客都米等优势传统产业,还有水产、油茶、南药、花卉等特色产业。重塑“东学梅州”的农业招牌,推动梅州的乡村振兴,发展智慧农业无疑是最优选择。

  典型在涌现

  “蕉岭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在蕉岭县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建丰粮业”)的办公楼大厅,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屏幕上清晰的可视化数据设计显示令人赞叹不已。“这个是我们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大数据平台,上面显示的是丝苗米企业及产业园全面信息。”该公司负责人温崇文说。

  作为梅州较早建设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县域,蕉岭县在智慧农业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大数据平台上,既有品牌宣传,也有全程溯源系统,更有销售中心和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平台的使用者,包括产业园的种植户、丝苗米采购商、农业专家等。”温崇文介绍。

  推动丝苗米产业转型,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目前,丝苗米产业园共有种植户4.2万家、合作社394家、个体工商户11436家。过去,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散点式经营模式是丝苗米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温崇文说。

  以往,家庭生产规模小、土地细碎化程度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制约着丝苗米品牌的构建,导致农产品“有市无价”。若要实现丝苗米降本增效、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必须打破农户家庭各自营生的产销方式。

  构建大数据平台,吸纳种植户、采购商、服务队伍参与其中,实现规模化、智能化生产,这是蕉岭的做法。

  目前,蕉岭丝苗米产业园内的稻田都安装了数据监管系统,禾苗的生长情况、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状况、病虫害实时动态监控均可通过手机端的大数据平台App实现实时观测。

  若农户进入田间劳作,大数据平台会自动生成劳动记录,并形成溯源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对种植过程的进行全程追溯,严把产品质量关的同时实现高效的人工管理。

  采购商可通过种植流程的回溯,选择心仪的合作对象;消费者可通过平台,购买理想的农产品。

  数据的采集,涵盖丝苗米全产业链。“每一方都能够使用平台获利,农民能够实现高效的土地管理,并可以通过平台向专家实时咨询,采购商能够购买到质量稳定的丝苗米,‘客都米’的品牌在互动中建立起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温崇文说。

  依托大数据平台,蕉岭县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也补齐了丝苗米在加工和流通等传统农业环节低效率、不稳定的短板。

  “过去,农户收割一亩地可能需要一天。如今通过大数据平台所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机械化机器就来了,半个小时内就能收割完成,质量还特别高。”蕉岭县科城家庭农场场主林干松笑着说,现在公司还新建了加工储存厂房,只需要两个人就能够实现全流程操作。

  智慧农业发展的“蕉岭经验”为梅州发展智慧农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梅州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性,以农户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是普遍现象,且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之下,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工业园区,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通过引入现代化农业机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形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用工成本,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吸纳生产者和消费者加入,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增产和利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梅州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建设“三云两园两中心”,连续举办两届互联网大会,为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奠定了互联网基础。同时,梅州出台了《梅州市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给足“互联网+农业”政策底气。

  潜力待挖掘

  加快农村信息基础建设

  寒潮已至,气温骤降。梅江区城北镇的乐得鲜蔬菜产业基地的育苗室内却温暖如春。嫩绿的菜苗正在茁壮生长,丝毫未受低温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数十个育苗大棚,棚内温度、湿度、通风均由乐得鲜产业链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梅州市乐得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洛先介绍。

  作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龙头企业,乐得鲜目前已构建起集综合电商系统、分店销售系统、智能分拣系统、中央厨房系统等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现在,我们正在建设中央厨房,建成后将实现蔬菜成品自动出入仓库,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可自主订餐,由我们统一安排进行配送。”郭洛先说,“要完全实现上述目标,还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缺乏资金投入,是目前梅州发展智慧农业的一大瓶颈。“以生产端为例,每一项智能设备,比如无人机、传感器、温室大棚,购置的费用非常高。”郭洛先说,“包括我们现在建设的中央厨房,虽然建设的成本不高,但是运营和维护的费用非常高。从生产到出产的全链条建设,预计需要投入千万元才能够初步实现。”

  由于智慧农业先期投入资金量较大,购置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成本较高,且短期内难以获得预期经济效益,加之梅州涉农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往往浅尝辄止。

  其次,梅州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作为山区城市,梅州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较慢,信息技术的成熟度较低,在计算机普及率、宽带使用率等方面,还满足不了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发展智慧农业,需要给予更多的时间。”郭洛先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智慧化的基础,发展智慧农业需基建先行。

  “应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网络、宽带的普及率,实现全部农业生产信息、农业产业链信息和农业科研信息连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欢欢在《广东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一文中指出。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数字农业·智引未来”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也为梅州发展智慧农业指明了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赵春江提出,发展智慧农业需要政企学研多方力量。赵春江表示,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和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科研工作者的重点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品开发与落地,把技术应用与服务有效衔接。

  记者了解到,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岭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扶持发展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推进“5G+智慧农业”体建设等。

  乘政策东风,梅州智慧农业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

  相关

  大埔5G+农业大数据平台亮相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

  12月12日,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第十九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在广州举行,大埔县的5G+农业大数据平台亮相大会。

  据了解,5G+农业大数据平台由大埔县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合作建设,该平台充分发挥5G和大数据能力,引进智能灌溉、智能采摘机器人、无人机、巡护机器人等智能化的设备,通过“种、管、采、卖”精准化,实现技术、品质和品牌的提升和市场销售渠道的拓展。

  一是精准“种”,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有针对性地分析土壤、气候等数据,精准确定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种植密度、种植时间,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种植精准度。

  二是精准“管”,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平台的前端溯源系统将种植园的地力、肥力、土壤干湿度、果树不同生产时期等信息实时回传,由大数据平台分析后,都会差异化指导无人机因地制宜,进行精准灌溉、精准施肥。

  三是精准“采”,智能采摘机器人根据不同种植园、不同果树、果实的糖分、水分、农残等进行差异化、精准化采摘和分档,剔除瑕疵,实现从简单的机器代人向精准化、数字化管理转变。

  四是精准“卖”,大数据平台可以精确分析线上线下市场水果和蜜柚销售等数据,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在大数据平台的引导下,今年,大埔蜜柚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入选为“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在全省出口美国的6家企业中,大埔就占了2家,有力提升了梅州柚·大埔蜜柚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