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2009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重发。针对不同阶段发生的各种气象灾害,各级农业部门提前预警,迅速行动,及时落实防御措施,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大力推进科学减灾,加强工作督导和技术服务,加大救灾资金和物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据农业部农情调度,2009年全年改种补种农作物面积8207万亩,比去年增加430万亩。其中,改种补种粮食面积5740万亩,比去年增加1129万亩,改种补种挽回粮食产量447亿斤,比去年增加75亿斤。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在大灾之年实现了粮食连续6年增产、总产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多次召开部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在抗击冬小麦主产区特大冬春干旱过程中,及早动员,迅速行动,在去年12月旱象露头之际即下发做好冬季农作物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今年2月先后召开全国抗旱保春管工作视频会和全国小麦抗旱春管现场会,对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先后启动抗旱二级和一级应急响应。部领导赴安徽、山东、河北、甘肃等地开展抗旱督导工作,3万多名各级农业部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逐县逐乡逐村发动群众,落实农业抗旱措施。
二是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农业部为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重点建立完善四项工作机制,完善灾害预警机制,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等部门合作,畅通信息沟通和共享渠道,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及早落实防范措施。完善灾情会商机制,在今年初抗旱春管期间,与中国气象局开展了4次联合会商,研究分析干旱发生的趋势及其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严格执行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全年下发14个紧急通知,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1次、抗旱二级应急响应1次、抗旱三级应急响应1次、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1次。完善灾情评估机制,与中国气象局联合组织专家深入春旱重灾区,科学评估抗旱救灾成效和旱灾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三是全力推进科学减灾。在应对冬春连旱和北方地区夏伏旱过程中,根据不同农时季节、抗旱条件、作物受灾程度和抗逆性特点,实行“分类指导、水肥并进、早促早发、防控病虫”的科学抗旱技术路线。依托小麦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队伍,指导农民抓好技术措施落实。据统计,农业部共派出46个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重旱区指导抗旱工作,动员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27.9万人次深入抗旱一线开展巡回技术指导,组织群众浇灌受旱耕地2.3亿亩次,追肥1.5亿多亩次。
四是增加防灾减灾投入。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向28个省(区、市)、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批4.04亿元,支持灾区购买救灾种子、种苗、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并根据灾区恢复生产的需要,及时调剂调运国家救灾备荒种子448万公斤。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抗灾中的作用,组织300多万台农业机械参加防汛抗洪,完成抗洪排涝面积2000多万亩,抗洪抢险拉运土石方3000多万立方米,拉运救灾物资200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