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伴随着农历的“大寒”节气,新一轮寒潮再度光临我国。中央气象台1月20日6时发布寒潮黄色预警:20日至22日,西北、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区的气温将下降8-12摄氏度,局部地区降温达18-20摄氏度。面对2010年伊始屡次袭来的寒潮,各地、各部门紧急部署,迅速行动,努力把寒潮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早在1月16日,中国气象局就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气象部门增加了天气会商次数,加强气候分析及卫星监测,并及时与民政、农业、交通等部门联动。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应急办获悉,截至19日17时,全国已有18个省区市进入重大气象灾害(寒潮)Ⅳ级应急响应状态。
铁路方面,各铁路枢纽、较大客运站等重点地区加强防范措施,加大设备防护和整修工作力度,对信号、道岔、接触网等主要行车设备实行专人包保,轮流值守。各运输站段储备了足够的除雪、防寒、防断工具和物资。
来自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的信息:19日夜间至20日凌晨,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山东等地出现大雾。天津长深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局部因能见度低封闭交通,中午恢复通行。其他一些因大雾封闭的高速公路也陆续在20日恢复通行。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渤海水域出现大面积海水结冰现象,部分水域冰层厚度超过30厘米,部分港口完全封港,对水上交通运输和港口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冰情,天津、辽宁、河北、山东等地海事部门迅速反应,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抗击海冰,全力保障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畅通。各地海事部门一方面加大对辖区水域的巡视检查力度,随时掌握跟踪冰情变化,另一方面主动加强与气象、海洋等部门的联系,及时发布冰情预警,提醒船舶航行期间注意观察船舶航行状态,防止走锚、冰困、随冰漂流等险情的发生。
民航方面,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寒潮对航班起降影响不大。为了保暖,航站楼里启动了暖气供应应急预案,对设备进行24小时监控;关好门窗,把寒流挡在门外;服务人员为待机旅客发放毛毯;航站楼的热饮用水24小时免费供应。
寒潮对我国农牧渔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在内蒙古、新疆等畜牧业主产区,寒潮冰雪使部分畜禽圈舍受损,母畜受冻流产、幼仔畜受冻死亡。此外,寒潮冰雪形成海冰,造成天津、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海水养殖设施受损,水产品受冻,渔船受困。
为有效应对新一轮寒潮冰雪天气,农业部进一步加强寒潮冰雪灾害防御工作,紧急协调调运饲草料运往内蒙古新疆等重灾区。在前期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的基础上,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继续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扎实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把寒潮冰雪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为保障寒潮中居民的蔬菜供应,各部门多渠道增加蔬菜生产、供销。农业部门强化生产与市场监测,做好叶类菜和速生蔬菜应急生产准备,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做好蔬菜苗期管理,保证用苗需求,稳定春季蔬菜生产。商务部门继续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农产品运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