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定生猪生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1月会同财政、商务、农业、工商、质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 《防止生猪价格过快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一年来,相关部门认真执行 《预案》,为稳定生猪市场价格,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防止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12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获悉,一年来,生猪调控预案缓解了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去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快速下跌,5月初反映生猪盈亏状况的猪粮比价跌至6∶1的平衡点之下。6月份国家适时启动《预案》,先后采取发布预警信息、在多个库点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开展生猪冻肉收储等措施后,生猪价格合理回升,猪粮比价在6月下旬回升至盈亏平衡点以上,之后半年多来保持平稳。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说,从历史经验判断,去年9月份原本是本轮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谷底,之后才会进入上涨周期。而由于国家适时启动了 《预案》,避免了生猪价格的深度下跌,有效地缓解了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这与2006年生猪价格长时间深度下跌,导致农民大量宰杀母猪的情况有明显差别。
生猪调控预案的实施促进了生猪规模饲养发展。2009年5月份,猪粮比价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生猪饲养出现亏损。6月份启动收储后,猪价有所回升,规模户生产出现盈利。
据发展改革委成本调查,2009年5月份规模户出栏每头生猪平均亏损18.44元。市场调控后,随着猪价的回升,6月份规模户出栏每头平均盈利23.16元。这对调整生猪饲养结构,推动规模饲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农业部畜牧业司调查,目前我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饲养比重超过60%,比2007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
实施生猪调控预案一年来,我国探索了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控新途径。《预案》细化了信息引导、储备吞吐、必要的饲养补贴等调节生猪短期供求的措施,既防过快上涨又防过度下跌。
《预案》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为原则,初步解决了政府调控生猪的时机、力度等重大问题,推动了宏观政策的规范化、常态化。这是运用预案方式,综合采取相关措施调控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