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谱写新时代广东乡村振兴新篇章

res01_attpic_brief.jpg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聚焦湾区·会场热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珠三角九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如何有效促进城乡融合,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城乡融合、产业振兴以及乡村治理等多方面,为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城乡融合▶▷

  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

  在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今年递交的提案中,乡村振兴是关键词。“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生活和发展,除了因为种地收入少、农村缺少就业机会,还因为农村居住生活条件差。”杨国强坦言。

  《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杨国强表示,城乡融合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在小镇上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附近农村的农民集中起来居住,形成一两万人口规模的小镇,政府可以更加方便和低成本地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这样农民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还能比城里人拥有更好的生态环境,农村的村容村貌也会得到极大提升,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回到农村。

  杨国强建议政府引导和发展适宜农民在小镇就业创业的产业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到乡村小镇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民宿农家乐、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让搬出来的农民和返乡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从根本上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同样表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链接各类生产要素,提高贫困人口参与机会和增收空间。把视角放大到整个产业链生态圈,让贫困人口更好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旅游等农村服务业,通过房屋出租、销售土特产品等方式,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合伙人”,使农民“租金”“佣金”和“股金”兼收,实现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

  产业振兴▶▷

  以智力技术支持城镇特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针对目前存在农村内生力不足,贫困区域脱贫产业发展不均衡,对留守老人、儿童心理关怀缺失等问题,国企在此过程中可以发挥优势,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针对如何通过产业振兴,助推城镇特色发展?他提出几方面建议,一是发挥国企统筹、引导和鼓励的作用,引进现代化销售理念,发展消费扶贫;二是发挥产业、人才、信息等优势,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帮助贫困地区建立长效产业扶贫机制,发展贫困地区内生力;三是厚植人力资源,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劳动人口培训,设立奖教奖学等,引入慈善机构关注儿童和老人的心理健康。多方面增强贫困地区内生脱贫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温鹏程表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扶智”的另一种方式。近年来的履职过程中,他十分重视乡村人才振兴。他讲述了近年来的做法,运用“公益帮扶+产业振兴”的模式,发起公益项目,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和创业平台,成功吸引了3000多外来务工人员回乡办厂合作养殖。“这样既可以实现本土创业,工作稳定,收入可期,又能家庭团聚。”温鹏程表示,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组织培训,提高了家庭农场主的整体素质,使合作农户成长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有文化”的新型职业农民。

  全国人大代表、梅州市绿源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振龙亦针对乡村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邓振龙说,乡村建设不能靠一己之力亦不能平均用力,建议政府不妨集中财政和社会资本的力量,做一些样板工程,由此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让村民对未来更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还表示,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耐住性子、沉下身子,从各方面来分析乡村的优势劣势,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建议乡镇政府搭建平台,充分发动乡贤的力量加入乡村建设的进程中,以此形成合力,让乡村建设更富成效。

  一线直击

  乡村振兴助推广东城乡区域平衡发展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对广东提出了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工作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充分。”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解决广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

  一年来,广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立足国情省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农业强▶▷

  特色农业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春雨绵绵,百果丛中,醉满香园。”3月8日妇女节当天,梅州市五华县的谢思云在自己果园中劳作时“诗兴大发”,将这样的感受发在朋友圈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

  “以前厌农,现在喜农,爱农。”谢思云直言,发生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做农业不仅能让她致富,还带给她快乐。去年,除了百香果,她还种了5000多株蜜柚,大获丰收,产出10多万斤,给她带来45万元收入,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数据显示,2017年,梅州全市柚种植面积达58.64万亩,总产量近90万吨,总产值约40亿元,带动从业人口超过70万人。

  与梅州的柚子一样,惠东的冬种马铃薯也逐渐成为当地的“金豆豆”。惠东平海镇的种植户钟先生算了一笔账,按照往年批发均价3元/斤计算,刨去种子、肥料、地膜等农资成本,每亩地纯收益可达6000—7000元。目前,在惠东,稔平半岛的稔山、铁涌及平海镇已成为广东马铃薯冬种核心产区,年冬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平均亩产可达到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近万元。

  梅州柚子产业、惠东平海马铃薯、龙门下龙村杨桃……近年来,类似的农业特色产业效益逐渐凸显,带动了全省的产业振兴,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6.3亿元,增加值394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4.3%,增幅自2013年以来最高。

  得益于全省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去年,全省成立了荔枝、茶叶、丝苗米和花卉等产业联盟,统筹整合4.49亿元,扶持90个镇、360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6个,全省特色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70%以上,渔业特色养殖占50%以上,特色种养业走在全国前列。

  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广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消费市场、经济基础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拳头”,去年,省财政投入25亿元启动建设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首批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建设规划、实施主体、技术团队、补助资金“四个100%到位”,拉动各类投资91.88亿元,带动123万农民就业增收。

  农村美▶▷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牵连万家,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走进广州从化区温泉镇南平村,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南平村面积约4.91平方公里,被凤凰山所环绕,山、泉、林、溪、石是这里的五大特色生态要素。

  “我们创新建立村企合作模式,村委会和珠江实业集团成立合作公司,建设南平静修小镇。”南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说,企业把“物管”理念“搬”进了村,成立了“乡村综合管理办公室”,对村域公共区域的公共秩序、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等进行统一管理,让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抓手、有效果。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综合性举措。去年以来,广东以省定贫困村为突破口,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创新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在韶关南雄市乌迳镇长龙村,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张卿杨每天清早都会把自己负责的包片区域打扫干净,带动了其他村民的积极性,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家家都很自觉地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村里很干净很舒服。”

  在肇庆封开县,以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创建以河儿口5个村(居)为主体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为抓手,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典型引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连州市丰阳镇畔水村地处粤北山区,一年四季都有着乡村旅游的别样风情。但是谁能想到,这个跻身“2018清远十大美丽旅游乡村”行列的“网红村”,几年前还是一副破旧不堪的模样。随着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畔水村终于实现了美丽嬗变。

  过去一年,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省财政投入161亿元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76.9%的自然村启动农村环境基础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4737公里……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今年,广东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优先在沿交通线、沿省际边界、沿景区、沿城市郊区重点推进,滚动打造10—20个示范县、100—200个示范镇、1000个以上示范村,年底前基本完成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

  农民富▶▷

  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2.58:1

  “广东蔬菜种植面积位列全国前茅,不但供应自己,而且还直供港澳。”“广东又是一片丰收的花海,鲜切花和盆栽观赏植物产量再次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畜牧业走在全国前列,日子好了,钱包鼓了”……在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州分会场上,来自广东各地的农民分享了他们丰收的喜悦。

  作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我国在每年秋分时节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在这个节日里,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创尚获得了广东“十佳最美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黄创尚正在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专家们合作,把“牛大力”这一药材进行深加工。目前,该公司有牛大力联合种植基地2000多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牛大力面积2万多亩,未来将辐射带动农户种植牛大力面积将超过6万亩。

  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石厦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让这个远近闻名的“番石榴村”日益兴旺,并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我们带动了800多户农民种植和销售岭南特色水果,日销售量破15万斤,番石榴单品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增城民合石厦群兴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水群说。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河源市东源县锡场镇杨梅村:村民李检连回到家乡种了50亩高山茶、李竻辉养了60头山羊、李建明回村种了10亩百香果……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村里越来越有活力。回到农村的“生力军”为家乡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多个产业的带动下,杨梅村焕然一新,告别了贫困村的历史。

  伴随全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民的收入节节攀升。据统计,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8元,名义增长8.8%,实际增长6.8%,增速持续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2.58:1。

  “万企帮万村”“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启动,“粤菜师傅”工程的大力实施,“三师”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的深入推进等一系列工作,也让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下乡创业日渐成为乡村的新脉动。

  基层连线

  广州市增城区大埔围村第一书记张帆:

  “角落村”变花海引来年轻人

  大埔围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与惠州市交界,被当地人称为“角落村”。村里环境脏乱,同时缺乏优质自然资源,如何才能彻底改变这个村的面貌?

  “人心齐才能泰山移!”增城区大埔围村第一书记张帆说,“因地制宜、因难见巧、因势利导”的发展理念成为大埔围的发展基调。盘活闲置土地、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动家乡建设等规划层出不穷,玫瑰、紫薇、大红花、格桑花等尽情绽放,吸引大批游客到来,打造“花海”的大埔围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宜居的环境带来了城市里的年轻人。“农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足以装载年轻人的梦想。”张帆表示,不仅自己选择了农村这一片广阔天地,美丽乡村更是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活跃在田间地野,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

  现在已有包括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等8所高校在内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驻大埔围村。

  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部书记陆飞红:

  党建引领带动村民致富奔康

  近年来,连樟村在各级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工作成效明显,停车场、农家乐、石碑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党建工作有所提升,农业产业稳步推进。

  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部书记陆飞红说,连樟村要进一步抓实抓牢基层党建,以党建为引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引进产业项目等“短平快”工作,坚持长短结合,认真谋划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农业产业方面,要积极推进连樟村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美丽田园项目),并加强与碧桂园集团等社会帮扶力量的沟通协调,围绕连樟村和连江口镇的发展定位,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争取把连樟村与铁溪林场、白水寨景区、浈阳坊等连成一片,打造成‘生态+农业+体验’的旅游连片示范区以及美丽乡村文旅精品旅游线路。”

  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伍一辉:

  做好农业产业化攻坚工作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伍一辉介绍,作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惠阳区蔬菜产业园的牵头实施单位,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将20多年来一直致力探索、收获和积累的大健康农业发展成果及经验,通过向一批敢于先行的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推行土地入股、收入分红的模式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免费提供技术、管理、培训、种苗、肥料及结合产品包销、收入保障等措施,以此确保解决农产品销售出路及改善农民收入。

  同时,伍一辉也希望通过从根本上帮助农户、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突破出来,并旨在先形成小范围的合作示范、再带动连片大区的传统农村农业生产模式进行革新换代,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以农业振兴乡村、以农业提高收入、以农业带动发展的行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