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广东省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受表彰

跨界带来新思维,理念展现新形象

  9月23日上午,广东省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暨大湾区电商节开幕仪式在广州海心沙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广东省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头戏。其中,“2020年广东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授奖仪式在此举行。

  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十大经典案例,生长于共同的事业、凝结于共同的目标。他们有的子承父业、有的转行向农,却都拥有着一颗热爱农业、帮扶农民的初心。这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排头兵正推动广东农业成为有奔头的大产业。

  朱焱宗

  “希望以我的绵薄之力让荔枝龙眼买世界,卖世界,做大做强、提质增效,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子承父业,矢志不渝。朱焱宗的父亲本就是果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率先在山上种植龙眼,带领村民致富。到了朱焱宗这一辈,大学毕业后的他果断放弃了珠三角的高薪工作和成为公务员的机会,带着一腔热情回到了农村,接手父亲的果园。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他坚信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捷径,通过认真学习荔枝、龙眼种植技术,他的果园运营日益精进,并拥有了自己的品牌“马头”牌。

  李永生

  “利用科技的力量把农产品转化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李永生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逐步成为梅州金柚品牌、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军人物。李永生成立了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梅州柚的种植生产及精深加工和销售,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还连续多年帮扶贫困户,获得诸多荣誉。李永生表示,梅州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科研院校、研发部门提供的专利技术和科研人才。今后,将借助国家产业园项目以及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支持,高标准打造梅州柚区域品牌。

  曹召初

  “从渴望摆脱农民身份到成为职业农民,很荣幸也很难得,希望更多的人采用绿色种植模式,加入有机生态农业。”

  曹召初在上世纪90年代离开农村,打工十几年后顺应大潮回乡创业。曹召初接手其父经营的五星制茶厂后,不断尝试,特别是茶园中的所有茶叶不再施加农药。产量经历初期大幅度下降后逐步恢复,茶地种出的茶叶品质取得了质的飞跃。凭借着原生态的种植理念和绿色种植模式,曹昭初于2013年成立了老茶农茶叶专业合作社,2015年个人独资成立英德市英茶王茶业有限公司并注册“英茶王”商标,2017年在“一带一路”国家斐济投资长荣集团有限公司,并创造出诺丽茶。曹召初一路前行,初心未改。

  王志明

  “大家一起来为乡村振兴助力吧!”

  出生在农民家庭的王志明,从16岁那年便开始了卖菜生涯,风华正茂的他早早当家。刚离开校园时也曾埋怨过父亲,一段时间很颓废,但在和菜农商贩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悟到了农业的乐趣。卖菜这一行很辛苦,但他坚持不放弃,尽管对放弃学业怀有遗憾,却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体验琢磨,2000年左右他领悟到了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些门道,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广东万丰农投蔬果有限公司,自此他便在蔬菜行当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一路走来,不仅帮助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黄伯初

  “感谢政府,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农村带来了新希望。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黄伯初看到家乡许多土地荒废了,决定返乡创业。他依靠国家政策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和香蕉。“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市场价格变动,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黄伯初说,他利用阳江地理位置优势,错峰收获香蕉并上市,不仅保障了产量,还避免与市场低价竞争,方便消费者。2000亩荒地变废为宝,18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地农民群众亲切地称黄伯初为“初心先生”。

  廖石秀

  “茶业有着广阔天地,作为茶叶人,不仅要能吃苦,还要懂坚持,付出总会有收获。”

  心系家乡的廖石秀在2006年成立乐昌市富树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包了家乡40多座荒山。油茶树的种植周期长达六年,来自资金链的压力很大。“不能放弃,只能坚持。”目前,廖石秀的公司茶树种植面积超过了5520亩,人均增加收入2万多元。她表示,下一步将扩大产业链,开发茶油、茶麸等衍生产品。

  罗愉城

  “水产养殖我一直在路上。今后我想打造全国性的连锁鱼仓,为全国人民提供营养健康又好吃不贵的水产品。”

  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的罗愉城,一开始从事制药工作,看到了农业前景后,投身水产养殖。通过产品提质优化等方式,他所在的中山衍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出口港澳海水鱼创值164万美元,提高销售量的同时,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创收。他药学出身,学以致用,改善了工厂循环养殖带来的鱼群容易发病问题,用先进的技术赋能鱼仓。

  许志群

  “不忘初心,默默在岗位上作贡献。”

  许志群,全国劳动模范、潮州市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从小乐于助人的他一直都走在助农扶农的第一线。2002年他开始回乡从事生猪养殖工作,期间奋斗了多年,从一名小饲养户发展成为了现在的规模性企业。在生猪养殖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也始终不忘记帮助周边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生猪养殖业,贫困户们也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与此同时,他也不断学习和借鉴成功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自己的农业素质和管理运营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

  房瑶冷三尔

  “做农民很快乐,和村民们一起种植有机稻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每当收获时抱着沉甸甸的稻穗,打心底里觉得幸福。”

  36岁那年房瑶冷三尔回到老家,偶然的机会让她结识到了有机稻,通过努力开拓市场,她带领村民谱写种粮新篇章。从2008年开始,她创办了连南瑶族自治县绿源优质米工厂,并成立了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山水有机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尽管创业初期资金困难,但她通过抓住每一次的产品宣传机会,使有机米成为了县里特色的农产品代表之一。

  谢镇周

  “我凭借农民情怀坚持到现在,希望能够通过做好农机为广大农民、乡亲贡献微薄之力。”

  谢镇周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上世纪中期,受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他关注农机并不断探索,成为潮州市饶平县第一个在种粮实行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生产的人。他在当地第一个大面积使用机插秧技术、第一次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第一次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