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农村要闻

打好“组合拳” 守护“舌尖安全”

广东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努力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安全上桌

作为清远市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阳山县多年来多措并举巩固创建成果。

江门创新农产品“溯源+合格证+农安保+N”智慧监管模式,为“菜篮子”“米袋子”“海鲜铺子”上好多重保险。杨兴乐 摄

陆丰市执法人员强化农资质量安全日常巡查检查。

农忙时节,从田头到餐桌,一包包“恩平大米”或“沙湖米”被打上合格证、溯源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杨兴乐 摄

  “我们江门的烤海鸭蛋松沙流油,咸香味正,保证食过返寻味!它们的外包装上都贴有‘身份证’和农产品安全责任险,品质有保证!”直播镜头前,主播用筷子头轻轻一戳,鸭蛋内的红油便滋滋往外冒,让人垂涎三尺。今年“双11”期间,开平市浩旺佳蛋制品有限公司的烤海鸭蛋再次成为爆款产品,登上天猫电商平台生鲜蛋品类销售排行榜第二名,并且连续4年占据咸蛋类目销售榜首。

  爆款产品的背后,是江门创新农产品“溯源+合格证+农安保+N”智慧监管模式,形成“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监管新格局,为“菜篮子”“米袋子”“海鲜铺子”上好多重保险,为广大消费者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江门的做法并非个案,作为农产品生产消费大省,广东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高标准创建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网格化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农安县”招牌品牌化持续擦亮……通过创建工作的一系列“组合拳”,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7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监管能力不断加强,上下齐心,共同守护着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网格化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夯实监管“最后一公里”

  目前,云浮市、江门市2个市,番禺区、高明区等12个县(市、区)已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肇庆市、增城区等1市3县(市、区)正在创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作为全省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之一,惠东县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格化、规范化、精准化,夯实监管“最后一公里”,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目前,惠东全县建成一级网格17个、二级网格292个,形成“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同时,该县还强化学习培训,逐步提升网格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农业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知识水平,有效推动惠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地落细。

  在佛山高明,每天7万至8万斤鲜活的鱼从广东五洲八达水产有限公司运往全国各地,送到人们的餐桌。“从这里出厂的所有鱼,都要经过重重考验”,八达水产厂长曾爱桂说。

  曾爱桂所说的“考验”来自高明区推行的农产品网格化监管。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为此,高明区加强农产品网格化监管,以及农产品的溯源管理。通过溯源二维码,可以加大和追踪到农产品的质量监控,从而有力地保障区内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以应用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为抓手,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追溯体系。截至目前,已引导全省5.72万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704.72万张,带证配送农产品1220.74万吨。抓好岭南特色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据省追溯平台统计,2021年荔枝产品电子合格证应用前20名的主体开证总数为6.9万张,2022年该数据已达15.1万张,实现了翻倍式增长。

  此外,在其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中,云浮市共配备镇监管员282名、村协管员1069名、组信息员12480名,层层落实监管责任;番禺区在14个涉农镇(街)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组建起一支41人的镇(街)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员队伍,在16个农产品生产专业村聘请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16名;梅县区财政投入1278万元聘用355名村级综合协管员,在全区建立村级政务服务站点355个;乳源瑶族自治县所辖9个镇102个村委会建立了一支由150多名镇村干部组成的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巡查队伍;德庆县175个村委会均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阳山县设置了乡镇农业技术员、村级动植物防治员、食品安全协管员共228名;徐闻县聘用194名农产品协管员,负责各乡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翁源县在全县156个村分别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陆丰市明确村级协管员356人、信息员1050人……

  一名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员、一个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构筑起一张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屏障。

  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

  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向产业链高端跃升,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打好‘质量安全’牌,标准化生产是关键。”江门市台山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博文对此深有感触。

  台山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产品标准化生产,从统一发放的优质良种,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烘干加工,都有着一套标准的技术指导及生产流程,另外配置现代化质检设备,对标“圳品”标准,强化品控,多角度提升产品质量。

  台山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是江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一个代表,近年来,江门全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制定和发布农业地方标准化生产规程61项,其中,台山鳗鱼获“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新会柑获“国家柑橘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称号。

  目前,江门全市的稻米、生猪、家禽、蔬菜等主导产品实现全面制定生产操作规程,标准入户率达到100%;积极推行绿色种植、健康养殖技术,累计建成100个各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在距离江门两百余公里的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沙田村,清远市古耕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琳琅满目,“农产品采收后,在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登录公司的账号,扫一下准备赋码的电子合格证,输入产地、是否自检等信息,即可赋码给下游或上市销售了。”公司老板谢世钦边介绍边拿起手机扫码,随着“叮”的一声,产品信息便详细显示。

  这一目标的实现得益于阳山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推广,近年来,阳山县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和质量追溯体系,实现生产和加工、流通领域质量安全有效衔接,确保“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与此同时,在全省其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中,云浮市结合当地食药同源药材优势,开展创建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食药同源)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工作;德庆县充分发挥贡柑特色农产品优势,积极推广《德庆贡柑标准化关键栽培技术规程》《德庆贡柑产品标准》;惠东县制定了《惠东县马铃薯综合技术标准》,建立1万亩冬种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和5万亩冬种马铃薯“三品”生产基地;揭西县建设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形成了茶叶、塔头冬瓜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认证广东省名牌农产品40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农产品18个……

  全省的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加,截至11月底,全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939个,其中绿色食品产品810个、有机农产品6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3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5%。农业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全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农安县”招牌持续擦亮

  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同时,如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全省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坚持把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

  “品牌就是质量。”江门丰穗米业总经理谢国良认为,“恩平大米”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它的品牌建设与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强化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把控,把区域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让区域农业品牌更加响亮。

  乳源瑶族自治县则以品牌建设为契机,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该县的“大桥石鲤”全年均有上市,主要集中在9—10月,年产16万公斤,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持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的产业。

  该县还在对食用农产品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出“乳源优选”APP助力县域农产品销售。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加强与农业协会、水果协会和各农业企业的沟通联系,整合电子商务,为农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提供各类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番禺区通过深入实施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番禺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等重点项目,不断健全完善都市现代渔业产业链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三产”融合暨渔村振兴样板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培育出“粤字号”农业品牌34个。全区农业产业和规模化得到长足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及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事实上,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担当作为“不安全不上市”,努力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安全上桌,同时,纷纷做足品牌化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高明区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高明三洲黑鹅”成为高明区继“合水粉葛”后的第二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梅县区以区域公共品牌梅县金柚为抓手,大力实施企业品牌、区域品牌、长寿品牌三位一体的农业品牌工程,截至目前共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个,“粤字号”农业品牌26个;高州市举办荔枝龙眼全球品鉴会等品牌推广活动,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徐闻县坚持以“讲好‘菠萝的海’文化故事”为创新点,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宣传,成为“每3个中国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广东喊全国人民吃菠萝”等网络热门话题的参与者、运营者……一个个“响当当”的“粤字号”品牌农产品,不仅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托起了当地百姓的致富梦,有力推动了广东的乡村振兴。

  数读

  ●目前,云浮市、江门市2个市,番禺区、高明区等12个县(市、区)已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肇庆市、增城区等1市3县(市、区)正在创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70%以上。

  ●全省的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加,截至11月底,全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939个,其中绿色食品产品810个、有机农产品6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3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5%。

  ●截至目前,已引导全省5.72万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704.72万张,带证配送农产品1220.74万吨。抓好岭南特色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据省追溯平台统计,2021年荔枝产品电子合格证应用前20名的主体开证总数为6.9万张,2022年该数据已达15.1万张,实现了翻倍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