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清远

石牯塘尧西村:消费促脱贫 种莲谋致富

1.jpg

尧西村引进英德市康谷生态农业公司试种香莲。焦莹 摄

  五月的初夏,天气已颇为炎热。在广东省定贫困村——英德市石牯塘镇尧西村,贫困户胡阳胜一大早就在地里种植淮山,看着一条条导生槽和种子被埋进土里,胡阳胜越发坚信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胡阳胜的信心来自对口帮扶该村的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今年以来,钟落潭镇驻尧西村委扶贫工作队针对当地农产品因疫情滞销这一问题,积极倡导“消费扶贫”,并推动尧西村与广州企业合作,由企业全面收购该村各类农产品,帮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事实上,不仅仅是消费扶贫,近两年,钟落潭镇还通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贫困户“三保障”项目等多种举措,帮助尧西村88户285人于今年3月全部脱贫出列。该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838.44元增长至2019年的16661.8元,增长逾四倍。

  消费扶贫

  卖出5000多斤滞销农产品

  今年55岁的胡阳胜全家有六口人,上有高龄多病的母亲,下有三个读书的孩子。多年来,妻子在外打工供孩子读书,胡阳胜则在家照顾老幼,种些淮山、粮油等作物糊口,一家人住着泥瓦房,日子勉强维持。

  2016年,胡阳胜的母亲因高血压、冠心病等断断续续住院一年,家庭陷入困境。“那一年就像一个坎一样,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花光了,还借了外债,我自己也因为照顾老人没办法工作。要不是扶贫工作队拉一把,我家可能就垮了。”回想起那段苦日子,胡阳胜仍然心有戚戚。

  2016年下半年,胡阳胜被列为尧西村贫困户,不仅孩子读书领到了生活补助,工作队还给他发放肥料、鸡苗、一头小黄牛等生产资料。“我自己还种了两三亩淮山和粉葛,大概有3万多元的收入。”胡阳胜说,眼看着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谁知道今年初的一场疫情,他种的淮山、粉葛卖不出去了,“最迟4月还收不完,一年的辛苦就没了,还影响春耕”。

  正当胡阳胜心急如焚的时候,村“两委”干部和扶贫工作队联合开了一场“问需会”,了解群众的实际诉求。胡阳胜在会上提出自家的难题,得到扶贫工作队的高度重视。

  今年4月初,驻尧西村委扶贫工作队在钟落潭镇发起“消费扶贫”倡议,得到不少爱心人士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受疫情影响,村里不少农产品滞销,我们了解情况后,向钟落潭镇党委反映。经镇党委会商议决定:每月认购一次尧西村的农产品,有多少认购多少。”驻尧西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春生表示,该镇1000多名员工积极响应,纷纷认购尧西村各类农产品,职工消化不了的,就联系爱心企业认购,通过“消费扶贫”解决农户销售难问题。截至5月初,帮助尧西村民共销出花生、笋干、红薯淮山、冬瓜、茶叶等20多种5200多斤农产品。

  为彻底解决尧西村的农产品销售问题,“消费扶贫”方式再度升级。石牯塘镇党委政府、钟落潭镇驻尧西村委扶贫工作队全面摸查该村农产品种植情况,并联系到广州合家兴农产品有限公司,由该公司与尧西村委签订《商品购销合同》,以企业收购尧西村农产品的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途径,帮助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此次合作为期三年(从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按照协议内容,广州合家兴农产品有限公司以不低于市场批发价,现金收购尧西村蔬菜瓜果等所有农产品,尧西村需确保产品质量及安全。

  “除了企业收购外,钟落潭镇饭堂也认购尧西村的农产品,这样一来,通过两个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长效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帮助农户增产增收。”王春生说,企业和镇政府饭堂也买到绿色放心的农产品,实现互利双赢。

  “真的非常感谢政府,感谢扶贫工作队,感谢爱心企业。现在,企业跟村委签了合同,我以后再不用担心农产品销售的问题了。”胡阳胜高兴地说,如今他母亲身体好转,两个孩子已出来工作,全家一年的收入近14万元,家里也正在建两层楼房,他还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早日实现致富奔康。

  环境整治

  喝上“安全水” 通了“致富路”

  今年以来,让尧西村民高兴的不仅仅是“种的农产品不愁销”,还有困扰该村多年的缺水问题解决了。

  尧西村位于石牯塘镇西北部,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辖内有25条自然村,共594户2826人。由于毗邻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村庄较为偏远。尧西上片村民主要是使用井水,尧西下片则全靠山泉水。多年来,由于无序用水,村里三天两头出现断水现象。

  “我们发现尧西村民平时用水十分无序。尧西下片几乎都是随意接水管,这家拉个几百米、那家拉个一公里。碰到哪户用水多了,其他家庭要么水量很小,要么就干脆断水了。”王春生说,哪怕尧西上片的村民打水井使用,也非常不便且水质安全难以保障。

  为解决该村用水问题,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走访每条自然村,经与石牯塘镇政府商议决定:由镇区自来水厂集中供水。而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如较靠近镇区的尧西上片,有的村换主水管或自装小水管,尧西下片自然村则装水塔,最终解决25条自然村的供水问题。

  石牯塘镇政府还与当地自来水厂反复协商,将自来水的初装费从1500元/户降至1000元/户,该村五保户则由自来水厂免费安装。全部安装费用由村民自筹、水厂减免和扶贫资金出资19.5万元共同支付。

  除自来水外,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断加强尧西村其他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投资20万元建设村综合文化广场,满足农村文化生活与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除上级下拨的道路建设指标款外,投入钟落潭镇自筹资金15万元,完成6条村共2295米的村道硬底化建设;在2018年安装49盏路灯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19.8万元白云区引导资金,为尧西村25个村民小组进村道路安装75盏路灯,实现了进村道路路灯全覆盖;利用28万元社会资金,将旧教学楼改造为村委办公场所,并新增一批会议桌椅,并将8万多元党建经费用于村委综合会议室、党群会议室、党支部会议室的修缮;利用碧桂园腾安公司支持的8万多元资金为尧西小学购置了一批教学设施设备及村委会停车场(棚)的建设等。

  “如今,村里的生活用水解决了,村道宽了,路灯亮了,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提及村里的变化,尧西村村支书黄定段说,每周一,村委的党员干部对村委综合办公楼周边进行大扫除,示范带动全村。自2019年下半年起,村委还拿出部分征地款,给各自然村用于聘请保洁员,按照20户以上自然村每年1万元、15户以上的7000元、15户以下5000元的标准发放。每季度由村“两委”干部和村小组长一起,分片区对各村卫生环境打分进行评比,如不合格则扣发该村的保洁费,督促各村小组做好保洁工作。

  产业“造血”

  香莲种植成致富新引擎

  如果说民生实事是尧西村脱贫的基础,那么产业就是该村摆脱贫穷的基本路径,是最根本和最长久的扶贫。

  “‘输血’最终要变为‘造血’,政策和资金扶贫最终还是要演化为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在王春生看来,产业扶贫必须因地制宜,要深度发掘尧西村可致富资源,通过产业和项目带动“造血”,赋予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把过去一次性帮扶变成长期受益,把有限的扶贫资金变成无限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和村民脱贫致富。

  那么,什么样的产业才是尧西村脱贫的根基呢?石牯塘镇是生态保护镇,对工业的发展限制较大,辖区有省级四星景区天门沟和正在开发的锦潭小镇旅游项目。因此,尧西村要发展产业,就必须侧重于发展种养和生态旅游业。“近两年,我们投入了省财政资金350万元入股锦潭小镇项目,投入白云区财政资金70万元入股石门山茶园,茶园还以不低于80元/人/天的价格吸纳当地贫困户务工,日用工约80至120人。”王春生分析道,按照不低于10%的收益分红给贫困户,即每年可为贫困户合计增收42万元,项目收益量化覆盖59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

  “我从三月中旬到现在,每天在茶场干活,一天能赚120元。像我这种年纪的人,外出务工很难找到合适工作,现在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真的很满足。”尧西村53岁贫困户王月娣告诉笔者。

  今年,尧西村的产业扶贫又有新动作。5月1日英德市康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尧西村蕉冲村民小组签订土地租赁合同,计划打造香莲种植示范基地。

  据介绍,该项目选址蕉冲村民小组原天门沟葡萄园,总面积约140亩。此前,曾历经两次投资人承包,分别种植葡萄和百香果,皆因低洼地块积水严重,大面积的种苗无法正常挂果或成活,最终半途而废。经当地镇政府和扶贫工作队指导,村民小组集体讨论后决定,引入上述公司种植优质高产的湘莲产品,发展生态乡村旅游。

  “我们引入的高优湘莲品种为多年生植物,投入成本不高,田间管理也很简便。花期达5-6个月,春采莲枝,夏摘嫩带,套养鳅鳝后,秋冬则可捕食河鲜。”康谷生态农业公司老板施龙才介绍,计划将香莲种植示范基地打造为生态农业融合性项目。以香莲种植为基础,并延展至项链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同时,把香莲种植作为依托,渐次叠加田园观光、乡土体验、休闲康养、商旅服务和农村电商五大营收模块,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经营效益。项目完全落地后,可为该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每户村民年均增收5000余元。

  “好山好水养好莲。根据前期试种的情况来看,我对香莲种植项目很有信心。”施龙才说,未来两三年,计划将香莲种植示范基地发展至3000亩,带动当地农户参与种植,由公司提供种苗并回购香莲产品,助农增收致富。此外,依托现有村委文化广场,将尧西村旧村委约2500平方米地块,打造为集农家乐、民宿和农产品集散地(电商)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