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清远

授人以渔 精准发力拔穷根

清远坚持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图为已脱贫的朱岗村村民吴站辉在田地里播种。 曾亮超 摄

  地处粤北的清远是广东省陆域面积最大、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重。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粤北地区的贫困群众能否如期摘掉贫帽,成为清远脱贫攻坚的关键。

  近年来,清远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精准发力拔穷根,以稳定脱贫为目标,在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精准扶贫路子。清远充分发掘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坚持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能就业、稳就业,将贫困人口就业的短板变成乡村振兴的“潜力板”。

  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清远许多贫困地区都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从原先单一的农业,逐步探索发展农村电商、手工业、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不仅带动了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增收致富,在脱贫摘帽的同时,也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就业扶贫形成合力

  因地制宜开展技能培训

  陆国建是英德连樟村村民,虽然他种了几十年地,但今年却同20多名村民一起,坐飞机到海南培训了一个月,学成归来后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在学习掌握先进农业种植栽培技术后,他不仅顺利实现了就地就业,原本紧巴巴的日子也越来越宽裕。

  2019年9月6日,全省首个就业扶贫办公室在广清农业众创空间揭牌,打造“就业扶贫办公室+人力资源机构+驻村第一书记+农村贫困劳动力”模式。作为全省首个地方政府和人力资源机构联合成立的就业扶贫办公室,通过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力量,联通省内劳动用工市场和清远贫困人口就业需求,精准服务贫困群众就业。

  广清就业扶贫办公室收集和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建立起广清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为贫困人口精准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就业扶贫信息化平台作为解决贫困户增收、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实现了就业需求和用工招聘的精准有效对接。

  以“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今年清远对全市3.68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技能培训。记者了解到,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广清就业扶贫办公室因地制宜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举办多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招聘会,进一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培训网上“店小二”

  农村电商助力脱贫

  “这些年我们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彻底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英德果康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勇辉兴奋地说。

  作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宋勇辉如今在农村电商做得风生水起,但一开始却是逼上梁山。“农产品卖不出去或卖不出好价钱,村民收入得不到保障,有些人就会致贫返贫。”近年来,宋勇辉的合作社带动了周边数百名贫困人口,户均每亩增收1000多元。

  在发展农村电商过程中,清远通过“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大众创业”模式,构筑了一张联结城乡的广阔销售网络,让曾经“烂在地里”的农产品变成“爆款”。作为广东省“亿元淘宝县”,英德市从2016年6月开始,在全省县域率先启动农村电商扶贫项目,英德红茶、麻竹笋等特色农产品被打造成网红。

  为了让农村电商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5月9日,清远举办电商产业扶贫第一期培训班,为贫困地区培训网上“店小二”。培训班由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等单位联合主办,与全市205条精准扶贫村的产业扶贫相结合。

  记者了解到,清远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现“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并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称号2个。

  ▶▷家门口建扶贫车间

  打造富民兴村产业项目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许多清远贫困户都存在着因病致贫、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等实际困难,特别是留守老人和妇女缺乏就业机会。阳山县七拱镇总人口超过7万人,为了实现贫困人口广泛就业,近年来该镇吸引工艺制品企业落户,投资建设占地7000平方米的厂房,主要生产手工艺产品,既解决了贫困户“无工可做”的实际问题,又提供了每个月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扶贫车间入驻七拱镇后,根据当地贫困户的实际,探索“厂房式”“居家式”和“混合式”三种工作模式。“厂房式”是指员工在固定厂房内上班,不仅包吃包住,月平均工资可达2500元以上;“居家式”是指贫困户在领取手工半成品后,在家利用零碎时间加工,既不占厂房又能多拿10%的工资;“混合式”是指贫困户就近在分车间上班,由总厂直接管理,工作时间灵活。

  为了鼓励企业建设扶贫车间,七拱镇党委政府提供一处闲置校舍建设扶贫车间,积极动员当地贫困户参与就业。在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和员工培训制度的同时,企业还为上岗就业的贫困户提供稳定保障,并与镇政府共同制定奖励措施,进一步鼓励贫困户就业。

  目前,清远已发展“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超过100间,“车间驻村、居家就业、贫困脱贫”模式日臻成熟,通过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使1400名以上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贫困村变景区

  乡村旅游让群众“摘帽”

  “我们这里是一个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亲子乐园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风情田园综合体。”在清新区三坑镇安庆村,安庆新兴村理事会成员潘志明介绍说。

  安庆村原本是省定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华丽变身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2016年开始,村民合股整合三个村小组闲置土地300多亩,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最旺的时候每天接待游客超过6000人次。

  “‘扶贫+旅游’是产业扶贫的特色,我们让农村变景区,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省文旅厅驻村第一书记陈万钊介绍了乡村旅游助力扶贫的发展思路。在共建乡村旅游综合项目过程中,20%收益分成给扶贫合作社,余下大部分由入股村民分红,社会资本和扶贫资金有机融合,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3年多来,乡村旅游不仅为当地贫困户带来工作岗位,还为村民们发放了37万元的保底分红。“我现在一个月能挣2400多元。”练月友是该村农家乐的一名员工,她兴奋地说,现在不仅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同时又能照顾家人,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目前,安庆村的9间民宿已完成布置,村内规划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停车场、路灯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旨在更好地吸引和接待游客。

  ■一线实践

  绣娘巧手绣出奔康路

  瑶绣曼妙,手工织就。近年来,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力扶持瑶绣产业发展。一大批瑶族贫困妇女依靠一双巧手,绣出了美好生活,实现了脱贫奔康。

  瑶族绣娘房伟艳以前月薪不足2000元。如今她自己开店生产瑶绣产品,收入翻了好几番,已经实现脱贫奔康。前些年,房伟艳在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瑶绣技术免费进修活动后,开始自主创业开设绣坊,年均生产各类绣品1万多件,显著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记者了解到,清远市妇联近年来通过技能培训和“造血”扶持、资源整合,有效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市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连南“瑶绣坊”近年来相继举办多期瑶绣等技能培训班,带动当地数千名瑶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2019年12月13日,清远市瑶族刺绣研培班在广州美术学院开班。参加培训的30名绣娘通过分类指导实现了“非遗+产业+文旅+扶贫”模块化培训,成为了清远刺绣行业的骨干力量。

  为了解决创业脱贫融资难题,清远市妇联还积极争取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合作社和创业示范基地项目资金,通过创业贷款、能人带动等举措,加强对贫困妇女“造血式”帮扶。

  清远产业扶贫“成绩单”

  ●截至11月,清远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5.3万个,落实村级项目8092个、户项目74.1万个,带动31746户贫困户增收;全市12.4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61条相对贫困村均达到出列标准

  ●截至10月底,全市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品销售额超32亿元,吸纳农民就业9.1万人,实现联农带农6.9万户

  ●在年度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清远获评“好”等次,连续两年进入全省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