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平台 > 人大建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73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粤农农函〔2019〕1291号

张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数字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构建农村数字服务管理平台,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结合当前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了汕头在建设农业农村数字服务管理平台方面好的做法、存在的困难及破解问题的有利条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规划、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融合发展等方面好的意见建议,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数字农村”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实现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扎实完成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信息下行,农产品上行,政务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切实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服务,意义重大。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建设工作,成立了由时任副省长(现任省委常务)叶贞琴同志担任组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 13 个省直有关单位领导同志为成员的省级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领导全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省各地有关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带动了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构建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提升农村产业数字化信息服务管理能力。自2015年以来,我省出台了《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广东省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互联网+农业”“5G智慧农业”以及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举措纳入省政府工作,规划并提出运用互联网、5G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大力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加快镇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化,促进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广东益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按《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稳步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振兴工程、百兆光纤进农村等三年建设重点工作,同时部署“免费免申请零跑动”百兆光纤提速计划,推动农村光纤用户免费升级。自2016年起,我省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已惠及汕头等9个市共2444个行政村,接入能力达到100M。截止2018年,全省新增农村光纤接入用户117.7万户,累计695.4万户,农村光纤入户率达41.5%。全省1.97万个行政村已实现光纤网络、4G网络全覆盖。二是我省于2018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省。按照工作要求,建成了省级益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2018年底,已基本完成信息进村入户工程20个地市40家县级运营中心建设工作,在全省已选定益农信息社8012个,覆盖40%以上行政村。

  (三)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推进“一图、一库、一网、一平台”建设。按照“数字政府”改革总体部署和建设要求,初步形成农业信息服务“一图、一库、一网、一平台”的“广东模式”。特别是以省农业农村厅政务网为核心,实现了部省市的106个涉农网站信息的采集和汇聚,大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获取的效率。而基于信息智能感知技术,打造广东农业“一站式” 门户,已实现了46个农业应用的集成,按照组织结构对应用进行了归类管理,为我省农业农村提供接入使用服务。

  (四)推动农村电商融合发展,横向拓展农村产业链条。今年我厅着力以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推动农产品供需平衡,强化城乡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视频直播等新技术、新平台,让城市大市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培育开展订单农业、定制农业,探索建立区域特色农产品基地直配社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配模式。各中心及站点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电商运营、销售、等各类型基础服务。截止2018年底,我省已有8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5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共建立38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由政府或阿里、邮政、乐村淘等企业主导建立的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已达5476个。二是在全省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电商体验馆认定、农产品物流示范,认定80家在展销条件、保鲜仓储、流通配送、电子商务等方面建设水平较高的企业为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电商体验馆,既实现了产销对接,又实现了农村电商的融合与延伸发展。三是以“徐闻菠萝”营销“12221”模式为试点,并推广到荔枝、金柚、火龙果等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去。四是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会展等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小镇30个,建设“产、城、人、文、旅”于一体的创新型发展平台。通过参展茶博会、农交会等,推动粤字号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擦亮广东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据商务部大数据,2018年广东农村网络零售额665.5亿元,同比增长35.3%。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发挥政策规划的扶持效力。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由省农业农村厅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规划和行动计划,并结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技术、新应用等情况,适时的调整或新增相应的措施,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响应新变化,发挥政策规划的引导作用。二是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各地市切实发挥主体责任,继续稳步推进和落实相关政策,扎实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动村村通光纤工程,对已完成光网覆盖的农村光纤用户普遍提速,为农村网络化水平提升、农村信息化普及及应用提供软硬件支撑。

  (二)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使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惠及更多农户。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在已建成的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更新、维护和完善,使得平台应用功能更多元、服务内容更便利、效用价值更明显。各地市突出抓好“益农信息社”建设,推动建成覆盖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信息高速公路”,确保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将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在广东益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协同运行,开展信息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服务,做到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各地市要落实好2019年全年再完成40%的益农信社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到 2020年底,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19733个,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广东省农业大数据的建设。以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感知等先进技术应用为基础,突破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和应用,汇聚省市县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成果和资源,推动“一图、一库、一网、一平台”逐步向地市延伸。

  (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产业链横向拓展。多部门联合联动、共同发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以“12221”模式在菠萝、荔枝等农产品上的成功经验,做好建设一个全产业链数据平台;组建采购商和经纪人两支队伍;建设产地和销区两个市场平台;策划采购商联盟走进农产品产区及农产品走进销区市场两场活动;实现打造品牌、扩大销量、市场引导、推广良种、果农增收等一揽子目标,推广“12221”模式在更多的农产品上发挥作用。二是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省、市、县分主题分层级开展农业电商、乡村旅游等专题培训,提高乡村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三是由文化与旅游厅制定并组织落实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振兴政策文件,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民宿规范化特色发展,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农村旅游商品和文创纪念品开发销售,加大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打造“粤美乡村”品牌等。四是各地市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化文产业,推进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径建设等。

  三、关于人大代表建议三个具体要求的回应

  (一)关于代表提出的以现有数字信息为载体,搭建本土化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广东省作为全国第二批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省,这既是农业农村部的工作要求,也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广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振兴战略,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县,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实现益农信息社服务能力覆盖全省行政村。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始终坚持“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推进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公益服务资源、农村社会化服务资源,实现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同步推进,进而实现代表提出的解决农村农业产品粗放经营,无第二、第三产业的配套的问题。二是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 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在村委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农技推广机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场所进行信息化改造,建设主要承载政府公益服务职能的益农信息社;依托运营商,在条件成熟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或便民超市、农资店、兽药饲料门市、通信代办服务点等各类农村商业网点,建设以市场信息服务为主的益农信息社。这种建设思路恰恰符合代表们提出的“集聚农村电商创业中心、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等配套设施, 带动本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益农信息社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聚集了多方面资源的公益平台,欢迎、鼓励和支持汕头市的上述组织等机构,按照有关程序,向汕头市当地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主管部门申报认定,并由省级和县级益农信息中心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汕头市农业主管部门也应主动识别发现,将有条件、有能力的组织吸纳并对接到益农信息社平台上来,共同建设和完成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信息下行,农产品上行。

  (二)关于代表提出的支持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落地于粤东地区,以数字园为载体开展“一个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在省委、省政府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部署下,按照《2018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和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引、资金管理规定、绩效评价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要求,2018年全省启动建设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到2020年创建 1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产业园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目前汕头已建设有澄海区蔬菜产业园、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潮南区生猪产业园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正如代表提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带来了企业数量增多规模增大、创业就业人数增加、交易活跃等积极影响。下一步将继续引导实施主体、工商社会资源更多投入和参与产业园建设,通过完善快递、仓储、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配套第二、第三产业设施,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创造条件。欢迎和鼓励包括汕头市农村电商园在内的龙头企业、种植业大户、合作社等借鉴汕头市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先行先试成功经验,按规定程序申报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可以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已有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各类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园的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遥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整合数据资源发展智慧农业,为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优质的载体。

  (三)关于代表提出的加快公共区域品牌建设试点,辅助构建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等规划文件,明确了南澳县在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指出了南澳县旅游的发展方向。代表们指出南澳岛是汕头旅游城市的一张名片,南澳旅游资源禀赋良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优良,具有“海、山、史、庙”主体交叉特色。我们完全认同,也完全支持汕头当地各方面积极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建设和努力。省文化和旅游厅已先后投入了约1700万元用于新建(改扩建)南澳县旅游厕所、深澳后花园乡村生态旅游区、南澳海岛渔乡风情小镇、南澳岛三澳滨海乡村旅游基地、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深澳镇后花园生态旅游村的相关建设,以及约400万元对猎屿铳城、深澳康氏宗祠等文化遗产进行修缮保护。

  当然,南澳岛在对标国际旅游岛时,项目各方面的设施还有诸多的短板。如南澳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但是资源开发力度较低,旅游景区管理有待提高,旅游产品创造力、吸引力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为落后,未建有专门的邮轮码头,暂无开通邮轮航线的基础条件。针对这些约束条件,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调交通、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一是解决南澳岛用地用海,修建道路、车站、码头、垃圾资源化处理厂、集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等大型基础设施,如推进做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后江现代渔港(二级)、国道G539连接线、等五大项目建设等。二是指导汕头当地开展南澳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可行性研究,完善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三是争取国家能出台有关南澳的金融和税收、邮轮游艇旅游、出入境管理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持续对南澳岛进行建设。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农业农村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7月1日

  (联系人及电话:文生威,020-3728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