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 韶关

韶关乳源中冲村:稻田里养出禾花鱼 撂荒田再成香饽饽

微信图片_20201112114211.jpg

国庆假期,孩子们在田间抓鱼

  深秋正是晚稻收割的农忙时节。不同于低海拔区域稻田的一年两熟,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一带高海拔石灰岩山区水稻只能一年一熟。国庆节前后,早早完成水稻收割的当地农民盘点一年收成发现,山上梯田亩均收入跟山下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更高一些。

  抹平收入差距的,正是高海拔山区农民种植水稻时放养的“禾花鱼”。

  走俏市场一条鱼带旺一条村

  鱼食禾花长大,鱼肉有禾花香味,因而得名“禾花鱼”。禾花鱼是稻收时节的佳肴美馔,深受市场追捧。

  中冲村委会主任朱志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禾花鱼亩产约25公斤,每公斤售价100元左右,稻田所出产的高品质“禾花稻米”,即便价格按普通稻谷4元/公斤的市价计算,亩产值也能达到2000元,除去成本,稻渔综合种养亩均利润超过4000元,高于本地水稻单作产值。

  贫困户朱南娣,每年养殖禾花鱼6亩,总收入2万多元;贫困户朱贱明,养殖禾花鱼,每年水稻和禾花鱼收入达到1万多元……在中冲村,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条禾花鱼,带活了中冲一条村!

  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带领邹桂伟、罗永巨等水产科学家一行专程前往大桥镇,在禾花鱼主产区大桥镇中冲富民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开展禾花鲤“乳源石鲤1号”新品种现场审查。桂建芳院士认为,禾花鲤“乳源石鲤1号”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禾花鱼品种,其发展潜力非常值得挖掘。

  专家助农民走上稻田养鱼路

  禾花鱼走向产业化之路,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黄樟翰教授的努力密不可分。

  从2013年开始,黄樟翰教授就多次前往乳源调研,2015年开始,黄樟翰下定决心在大桥镇开展试验,探索广东山区稻田养鱼。

  黄樟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当时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稻田养鱼基本是“人放天养”的状态,稻田里放养的一种当地称为“石鲤”的鲤鱼,生长速度缓慢,基本没有盈利,“我们从鱼种的复壮提纯入手,研究石鲤的选育,现在选育已经进行到第八代。只有让养鱼成为一项挣钱的项目,村民养殖积极性才高。”

  效益增加水稻复耕效果显著

  在黄樟翰教授的支持和朱志伟的带领下,中冲村成立富民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稻渔综合种养。稻田养鱼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种稻养鱼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中冲村水稻种植面积由三年前的60%增加至现在的97%,撂荒的稻田又种上了水稻,水田复耕效果显著。

  2018年,中冲富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更是通过考核成为广东省内首家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示范区稻田养鱼面积达1560亩。

  乳源县畜牧兽医水产事务中心主任李金照告诉记者,当地还多次举办禾花鱼美食文化节,以提高禾花鱼知名度,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目前,乳源正在申请进行石鲤良种审定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助推禾花鱼产业走上一条高效而稳健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