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江门市为“舌尖上的安全”编织“防护网”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江门市迈向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一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则是江门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的重要契机和抓手,并写入了今年江门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日前,江门市出台了《江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目标任务,提出建设内容,全力编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如何读懂《方案》?江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接受专访,并作出解读。

  问: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既是老百姓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更是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作为江门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的关键一环,江门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已做了哪些工作?

  容福华:从满足温饱的数量需求,到追求绿色的质量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百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这已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江门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珠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了很多功夫,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从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市本级财政安排农产品安全监管项目经费达3101万元,年均增长超过25%,远高于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水平。去年4月,江门还出台了《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保障行动”被写入市政策纲要文件,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强化实施。

  近年来,江门市蔬果和畜禽检测合格率均保持在97%以上,已连续七年“零事故”。目前,全市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达28家,初步建立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县级检测中心为两翼,镇村检测站为基础”的检测体系。

  此外,全市还拥有有效期内的国家有机食品26个,绿色食品38个,无公害农产品205个,全省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江门占了5个,省农业名牌产品3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问: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写入了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并于近日印发了《江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这将对江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

  容福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市始终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四个最严”,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巩固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是我市推动这项工作的契机和抓手,有助于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意义深远。

  按照国家和省的创建要求,市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讨论和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并印发了《方案》,先行启动创建工作,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保障措施、实施步骤等5方面明确了路线图,并从农产品监管、检测、预警、评估、执法以及社会共治等多方面,提出了11项建设内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江门市以整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契机,实现“提质、增效、转方式”,将从单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向多元的公共服务供给转型升级,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共享平台,推行“互联网+监管服务”,力争探索出一套符合市情和农情的新监管模式。

  问:《方案》提出,江门市要“积极构建‘互联网+’新的监管模式”,推进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这种新的监管模式将工作带来哪些变化,我市将如何构建这种监管新模式?

  容福华: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到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到省、市的相关会议精神,“互联网+”都是“高频词”,实现“互联网+”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融合,已成为我市适应新形势、新常态的工作要求。

  从2014年开始,我市就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为基础,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平台。2015年,搭建“生产、经营、流通、消费、监管”五方对等信息平台。今年1月,具有“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溯源管理系统、数据交互子系统”等主体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平台项目通过验收。

  应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平台的搭建,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可追溯和全方位监管,还能依托大数据完成农业生产习惯的分析,以此提供精准指导,推动标准化生产的进一步优化。

  而在此基础上,江门还启动了农业投入品溯源监管体系,以及基于GIS的农产品农田地理信息体系的构建。譬如说,农产品农田地理信息体系,就可以把监管落实到每个生产主体,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网格化管理,通过大数据的区域性生产习惯分析,做到生产风险的精准评估、精准预警,破解农业生产分散的监管难题。

  这三大体系的构建,将形成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到初级农产品的全过程、全方位、网格化、信息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溯源新模式。这是《方案》的一大亮点,也是具有创新性的举措。

  问:除此以外,《方案》中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风险应急、行政执法等工作,还提出了哪些创新举措?

  容福华:“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将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综合执法等实现精准导向,搭建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要素的信息化智库。除此以外,江门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和执法等体系建设。

  如,建立全覆盖的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抽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等。

  其中,《方案》特别强调了“社会共治”的重要性,包括:通过推行“互联网+监管服务”,使老百姓有更多机会、更大空间参与共同治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会员交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等。以此,动员所有生产环节相关者全方位参与管理,开创“社会共识、社会共创、社会共治、社会共享”的新局面。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江门将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构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风险应急和行政执法四大体系,破解农产品分散生产的监管难题,破解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解放传统监管的人力物力,严守每一道防线,编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文/图 唐达

  目标

  2016年12月31日前,建立完善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农业投入品、兽药“二维码”追溯监管,健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表示管理等基本规章制度,实现生产与加工、流通领域回溯体系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