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江门市新会区发掘新会柑果肉真正价值

  十月初秋,金澄澄的新会柑挂满枝头,剥出的柑皮铺满乡间广场,街头巷尾弥漫着阵阵陈皮清香。可新会柑“皮贵肉贱”的背后,是每年大量的废弃柑肉在沟渠里堆成小山,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让人揪心,成为困扰业界的“老大难”问题。

  发酵酿酒、提炼果酱、加工果脯……近年来,“新会柑果肉深加工”的课题,已渐渐成为新会陈皮行业,乃至江门农业的热议“焦点”。瞄准这块“处女地”,农企纷纷加大投入,以“先人一步”的科研创新,推动新会柑果肉深加工产业前行的“车轮”。新会华酵堂的创业创新故事,就是其中的缩影。去年,新会华酵堂负责人孙培雄还带着研发的产品,参加了江门“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和好评。

  创业

  两年研发破解果汁“脱苦”难题

  “新会柑‘皮贵肉贱’,买柑肉吃的人少”,而且“剥了皮的柑肉,放不到一天就会变质,除了丢掉,没有其他办法了”,说到每年被大量丢弃的柑肉,柑农们虽然觉得痛心惋惜,却也是无可奈何,新会柑肉“变废为宝”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身在深圳的退休“老药师”孙培雄也把目光投向了新会柑果肉深加工。

  “蒙古汉子”孙培雄投身制药行业已有数十年,曾在广东、福建的多家知名制药厂担任技术骨干。2011年从深圳药企退休后,孙培雄慕名来到“陈皮之乡——新会”,“新会陈皮是有名的岭南中药材,来到新会后,我看见了大量被丢弃的柑肉,难道柑肉真的一无所用吗?我要发掘新会柑果肉的真正价值。”怀着这个信念,孙培雄与新会柑结缘,走上了创业创新之路。

  在孙培雄之前,新会柑果肉深加工已有部分产品“面世”,如新会柑果酱、新会柑酒、新会柑饼等。可相较于年产值8亿元的陈皮产业,新会柑肉深加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潜力有待挖掘。2011年,孙培雄来到新会投资创业,成立光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会华酵堂前身),带领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开始了新会柑肉深加工的研发。

  新会柑压片糖是孙培雄团队成功研发的第一款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水果糖,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小小一颗所含的维生素C,相当于一斤新会柑果肉的含量。”其中“分子包合”技术的研发利用,更是破解了新会柑果肉榨汁后的“脱苦”难题。

  “新会柑果肉榨汁后会产生柠檬苦素,使果汁里带有苦涩的口感。如果不能‘脱苦’,以新会柑汁为原料的压片糖就会带有苦味。”如何有效‘脱苦’?“经过无数次研究和实验,花了两年时间,我们终于研发出‘分子包合’技术,解决了‘脱苦’难题,使产品既有糖的口感,又有新会柑的独特风味。”孙培雄介绍道。

  创新

  研发新会柑酵素 保留“好东西”

  “我之前是制药的,虽然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可创业创新并不如我刚开始时所想的简单,一路上充满了艰辛。”付出的汗水越多,回报就越丰硕。除“分子包合”技术外,“低温分散负压气流加热”是孙培雄团队研发的另一项新技术,“能将浓缩的新会柑果汁制成糖粒,并保留99%以上的营养成分”。如今,这项技术已成功向国家申请了专利。

  新会柑果肉深加工研发是不是就此止步?孙培雄的回答是“不”。新会柑压片糖面世后,孙培雄还尝试了新会柑电解质饮料、新会柑醋、新会柑酒等项目的研发,并最终把他的目光聚焦在了高附加值的新会柑酵素的研发上,“这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品,为广大柑农乃至整个产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其中,“生物仿生技术”的应用是新会柑酵素研发的关键。

  “药厂生产青霉素,保留的是单一菌种。可新会柑果肉里的酶、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柠檬苦素、柑橘多酚等营养成分,都是应该保留的‘好东西’。不能高温灭菌、不能添加防腐剂,那该怎样保留有益菌?消除有害菌?这些‘瓶颈’都需要用技术来突破。”孙培雄说。

  经专业机构检测,通过生物仿生技术发酵保存的新会柑果汁中,含有超过40%的氨基酸,44%的蛋白质。谈到这些检验结果,孙培雄对产品的开发充满了信心,他说:“以前的饮料是灭酶的,可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要灭掉,我就认为应该顺其自然,把天然的营养保留下来。”

  新会茶坑村,熊子塔下,这是孙培雄工厂的所在地,周围是成片的新会柑种植区。走进加工厂,75个高大的新会柑果肉发酵罐排列其中,不远处是全封闭、自动化的生产线。“每个发酵罐产出10吨新会柑原液,每吨原液要用到650公斤果肉,效益达到50万元。”创业5年后的如今,新会柑酵素已成功研发,孙培雄团队推出的8款新会柑酵素产品也已“面世”。这些创新与探索正为新会柑果肉深加工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