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开平市大沙镇打造“珠三角第一有机茶乡”

  5月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在开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天露仙源、大沙里品牌茶叶为代表的大沙茶参加了此次博览会,并以其良好品质和独特口感在博览会上吸粉无数。“很多人来我们展位咨询品茶时,都表示我们的茶味道很不错,对开平大沙镇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人表示此前并不知道江门有这样的好茶。”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经理梁小汕说。

  开平市大沙镇出产的大沙茶历史悠久,几经沉浮,从“小茶叶”走向“大茶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近年来,大沙镇大力发展茶产业,致力做好茶文章,走出了一个“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既能有效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又能带来较高经济效益。

村民采茶忙。大沙镇党政办供图

  溯源

  茶产业历史悠久 大沙有“广东安溪”美誉

  开平大沙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远在唐朝,茶道随佛学在天露山一带广为流传。

  宋朝崖门海战后,大量福建将士连带其家眷一齐躲进天露山腹地,其中,不少更是世代茶农。众多闽籍茶农的到来,也将闽茶的耕作技术和文化带到这里,使天露山茶艺茶道得到空前发展。至明朝年间,大沙天露山脉天堂坪一带茶叶交易兴旺,形成规模较大的山顶流通市集。至清朝嘉道年间,天露山至鹤山云乡一带,茶叶生产达到鼎盛,据史料记载,“各处山地垦为茶园者,触目皆是”“无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茶园面积8万亩,年产毛茶1050万担,经清朝开平海关在水口海埠出口的茶叶年近3万6千担。

  清朝咸丰五年至同治六年,天露山一带发生长达十余年的土客械斗,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茶农流离失所,茶园大片荒废,却仍有一些古茶树群留存至今。

  直到2004年,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到大沙天露山考察时,经实地勘查水源、气候、温度等自然环境和化验分析该地土壤,认为该地可与福建安溪相媲美,誉其为“广东安溪”。随后,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在天露山脚下岗坪村委会选取了100亩茶田作为名优茶叶培植示范基地。经过5年时间,在省农科院茶科所专家悉心指导下,岗坪村茶叶长势喜人,依托天露山原生茶的基础,筛选、改良、引进、培育出云南大叶、金萱、鸿雁、白毛等20多个名优茶品种。

  2009年,经大沙镇人民政府引荐,100亩的名茶示范基地正式由天露山侨乡茗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收购经营,正式开启了“大沙茶”之路。

W020190529332382798776.jpg

一到摘茶季,大沙镇的茶园茶场就热闹了起来。大沙镇党政办供图

  优势

  占尽天时地利 发展前景广阔

  江门市的茶产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对比台山、鹤山、恩平等种植有茶叶的地区来说,开平大沙茶的种植规模最集中,种植环境也比较好。大沙茶是足以代表江门地区的茶叶,极具发展前景。

  大沙镇是珠三角地区规模较大的茶产业基地,开平又被誉为“华侨之乡”。在这样的优势背景下,大沙茶叶产品既拥有珠三角及港澳等发达地区的庞大高端消费群体,又具有走向世界的桥梁纽带,销售市场庞大,发展潜力无限。另外,目前珠三角和粤西地区还没有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平市积极创建茶叶现代产业园,将较好地促进珠三角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焕发新活力。

  种植茶叶的洞天福地,地理环境优势得天独厚。大沙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辖区内无任何工业企业,景色优美,森林覆盖面积达到率达到65.48%,是江门乃至珠三角少有的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还被评为了广东森林小镇。镇内全年平均气温21.5℃,海拔高度在200-1250米之间,年降雨量2225毫米,气候温和,空气清新,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自然植被丰富,日照值低,再加上辖区内天露山脉连绵起伏,山高雾浓,土壤肥沃,泉甘露清,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是名副其实的山水茶乡。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也赋予了大沙茶“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纯绿色、无公害”等独有特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以旅带茶,旅游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大沙镇生态自然景观优美,拥有天露山、双石山、观音山、佛顶山、大沙河水库、榄坑梅林等一大批自然资源景观,通过举办茶文化节、梅花节、杜鹃花节、一村一品等特色节庆,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大沙镇党委政府还充分利用辖区内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优势,着力打造大塘面片区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项目、大沙里·欢茶谷产业园项目等一系列旅游及商业配套设施项目,届时各旅游项目建成还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进一步推动促进大沙茶产品宣传、销售,促进形成茶旅融合深度体验游。

大沙里茶场的制茶师傅正在认真制茶。

  症结

  缺乏本土茶叶品种 生产相对传统粗放

  虽然大沙茶有其种植、发展的优势和无限潜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沙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梁小汕认为:“现在大沙镇的茶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本土茶叶品种,不像英德红茶有英红九号。如果能够培育出本土特色茶叶品种,打造大沙茶品牌会更容易些。”梁小汕透露,天露仙源的茶叶基地内有古茶树,他们正在研究培育其成为大沙茶代表性茶叶品种的可能性,但他同时也表示,在培育本土茶叶品种方面,不能缺少政府的支持与扶持。

  此外,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大沙镇茶产业发展还存在几点问题:一是大部分茶园规模较小,茶园管理方式粗放,茶叶品种较为单一;二是品牌知名度还不够高,影响力不够大,市场竞争力还较为薄弱;三是企业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科技投入少,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四是茶旅融合效果还不明显,对镇级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强,共享发展能力还较弱;五是部分种植户或者企业意识没有到位,缺乏大局观。

  大沙镇党委书记邝卫民表示,大沙也意识到问题所在,接下来大沙会出台系列措施和政策利好,解决限制大沙茶产业发展的难题,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他认为,在茶产业的起步阶段,党委政府一定要发挥引导作用,高屋建瓴,给予企业和茶农强有力的扶持、支持,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和茶产业的沟通,集聚产业效益。但是同时也希望大沙的茶企业、群众要勇于担当,自觉维护好市场的秩序和诚信,放眼长远利益,团结发展,走高端、生态、有机的路子,齐心协力推动大沙的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转变

  革命老区成茶叶基地 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经过多年的经营,大沙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014年,大沙镇成功获评“广东十大茶乡”,“天露仙源”茶叶品牌获评“最具岭南韵味养生名茶”。“大沙里”品牌红茶被评为“2018年广东十大好春茶”,同年12月,大沙天露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期间,大沙茶名气不断上升,茶叶价格也水涨船高,普通的茶叶已经卖到约200元一斤,质量上乘的卖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一斤,吸引了更多投资商和农户回乡种茶制茶。

  目前,大沙镇14个村委会中,有6个村委会进行大规模茶树种植。镇内共有工商登记注册茶企业10家,茶叶种植合作社5个,茶园茶树种植面积超10000亩,可采摘面积约6000亩,以金萱、鸿雁、英红九号等茶叶品种为主,主要制作红茶、绿茶以及少量的乌龙茶。现各品牌年产干茶约180吨,年均产值约5400万元,极大促进了大沙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致富。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大沙茶最开始“复兴”的地方——岗坪村,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偏僻的革命老区摇身一变,成了能种出上等好茶的茶叶基地,乡亲们也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

  岗坪村可以说是江门市最偏远的山区,因为地处山区,与外界隔绝,经济落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讨生活。村民梁水庭告诉记者,10年前还未大规模发展茶产业时,村民买一斤猪肉都要赊账。

  天露仙源是岗坪村最大的茶企业,梁小汕告诉记者,在省农科院和开平市政府、大沙镇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率先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岗坪村民共同参与种茶。随着“天露仙源”“大沙红”等品牌知名度日渐提升,销量逐步走高,价格持续上扬,参与种植的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农户参与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大沙镇茶产业基地初见雏形。

  “因为天露仙源的成功,如今岗坪村家家户户都以茶为生,不少年轻人、乡贤都从城里回大沙种茶谋发展。”岗坪村党支部书记梁富文说,“2007年我打工一天10块钱,现在岗坪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120元一天,摘茶季甚至达到两三百元一天,我粗略统计过,茶企业一年流入岗坪的工资不低于120万元。”而村民梁焕权向记者介绍,目前他在岗坪村种植了25亩茶树,除去人工和有机肥料等成本,一年下来有20多万元收入。

  从小茶叶走向大茶业,大沙镇以茶为媒,探索绿色蝶变路,带领大沙群众发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将大沙打造成为绿色致富之地。

  举措

  打造"珠三角第一有机茶乡"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邝卫民表示,大沙镇是开平市的生态强镇,也是开平市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所以,大沙镇的发展出路只有“绿色发展”,而发展茶产业就是大沙镇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的好途径。大沙镇将全力打造知名度更高、品质更上乘、口碑更好的茶叶品牌,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强镇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一条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市场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的发展新路,努力将大沙打造成“珠三角第一有机茶乡”。那么,大沙茶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邝卫民认为,大沙镇发展茶产业的重点不在于规模多大,关键在于产品的品质。因此,大沙镇第一还是要以生态种植为基准,打造全域生态茶叶镇,让大沙镇域内的所有茶叶按照生态标准来种植,保障大沙茶品质。

  没有属于自己的本土茶叶品种是大沙茶的“致命弱点”。对此,大沙镇接下来将加快培育具有代表性的本土茶叶品种,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公用茶叶品牌。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茶科所、华农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茶产业产学研科研基地,加强人才培养,培优现有茶叶品种,培育本土特色茶叶品种。用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不断提升大沙茶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将发展成熟的茶企打造成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将薄弱企业重新整合或引入新生力量盘活,扩大现有茶园规模。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盘活商品林及荒废地,引进更多的农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沙,推动各大经营主体长足发展,快速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建立大沙茶产业发展协会,统筹协调推进茶叶发展。

  此外,大沙镇将以茶为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深加工水平和技术,打造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强天露山古树茶开发与保护,建立古茶园。支持大沙里发展茶博馆、高端酒店等,建设茶主题休闲旅游综合体等,打造集制茶、采茶、品茶、赏茶、识茶为一体的高端深度体验游模式。

  据了解,目前,开平市大沙镇正在和开平市文旅集团开展合作探讨,谋划建设“茶仓”和茶叶交易市场,引进更多的茶文化元素在大沙落地。挖掘大沙茶的文化价值、产业价值,并加大大沙茶品牌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