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场硬仗

山水惠州。 惠州日报记者谭 琳 王建桥 摄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近年来,惠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的示范片和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推动,确保年底前全市80%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到2020年底如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

  坚持党建引领,重在农民参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要义是让广大农民群众享有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前,各地坚持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多措并举,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博罗县泰美镇、惠东县铁涌镇等从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强化基层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小组长和党员包户的分级挂钩联系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农村环境整治落地见效。博罗县麻陂镇洪湖村、公庄镇陂头神村、泰美镇三径村、大亚湾澳头街道衙前村、惠东县铁涌镇油麻地村、惠阳区沙田镇东明村、龙门县永汉镇黄牛冚村等一大批村,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农户环境整治“红黑榜”、干部走村串户、党员干部亮身份、村民房前屋后“三包”奖励等,在调动村民广泛参与的“人”字上做足做好文章,实现干群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广大村民在推动环境变化中找到存在感和获得感,乡村美丽环境影响和改变了村民不良卫生习惯。

  坚持打牢基础,重在系统治理

  2018年初,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开创性地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的基础性任务,全市各地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发动,采取摸清清拆任务,实施挂图作战,融入村规民约,落实拆后赋权等有效手段,根除农村环境面上顽疾,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落后面貌,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突出系统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和厕所。干净整洁必须清洁先行,全市各乡镇(街道)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保洁员管理机制,所有农村保洁员由乡镇(街道)环卫所统一管理,纠正“优亲厚友”、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打通了“村收、镇运、县处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了村庄卫生保洁真落地、见实效。农村污水对环境破坏尤为突出,当前我市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地要坚持分类施策,加快解决农村污水管网和设施“僵尸”问题,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人口聚集村庄采取微动力技术集中处理,农户分散居住的采取简易人工湿地处理,临近城镇的村庄污水纳入城镇管网统筹处理,杜绝无序建设、成本大和效益不高的问题。“小厕所、大民生”,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开展了“新世代厕所”试点工作,采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农村公厕和户厕,实现无害化处理取得明显成效,有条件的地区正在推广。要统筹把农村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结合起来,将农户厕所和公厕逐步接入污水管网,实现农村粪污终端无害化处理。

  坚持以点带面,重在全域推进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搞“一窝蜂”、搞突击,必须深入持久、示范引领、全域推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市144个先行打造的示范村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分类编制村庄整治和创建规划,因地制宜将村庄分成空心村、城郊村、人口聚集村、一般村四种类型,因村施策分环境整治、特色提升、政策融合三个篇幅,明确各个阶段工作内容、标准和要求,确保规划接地气、实在管用、真正落地,形成村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并逐步在全市其他村庄推广。惠东县多祝镇率先推进“一户一宅”、农房报建和风貌管控改革试点,破除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瓶颈问题,待形成经验后在全市推广应用。近年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典型不断涌现,如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龙门县蓝田乡上东村、大亚湾区西区街道塘尾村、仲恺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等等,各地要充分发挥好典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引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向全域纵深推进,遍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