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科技特派员为中山农业“啄”虫

省农科院青年研究员林庆胜博士深入生产基地现场提供技术咨询

174348.jpg

林庆胜博士在观察植物病虫害情况。

  “这是斑潜蝇,伏在叶子上,吃里面的叶肉,对植物生长很不利。”11月5日,在火炬区颐康农疗场智慧大棚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青年研究员林庆胜博士从荷兰粉霸番茄藤苗上摘下一片满是“条纹”的叶片,一边观察一边介绍。
  当天早上8点多,林庆胜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出发,自驶车来到中山后便直奔这个智慧大棚。作为一名农业科技特派员,林庆胜坚持每两个星期来一次中山。在中山除了对口智慧大棚外,还有南朗崖口村试种的水稻新品种,并协调其他农场技术资源对接,成为中山农业中的“流动专家”。

  ■智慧农业离不开技术专家

  林庆胜主要从事蔬菜害虫综合防控技术、昆虫毒理学与有害生物抗药性、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农药新型助剂等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等奖项。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中山市农业科技特派员。

  2017年7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中山华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华力作物质量控制研究工程中心,林庆胜负责项目对接工作。2018年,他被聘为中山市农业科技特派员,主要服务于中山市华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心农场,针对三个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平均每两个星期来中山一次,通过深入生产基地现场指导服务等方式接收技术咨询40余次。

  2018年“山竹”台风给中山农业生产造成灾害后,林庆胜第一时间赶赴农业受灾现场,协助中山市华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心农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虽然每次来回路途辛苦,但令林庆胜高兴的是,通过实地技术指导,帮助三个生产基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蓟马、粉虱、红蜘蛛等造成的技术难题,特别是中山市华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火炬开发区农疗场的智慧温室大棚和都市智慧农业种植技术及“华农”水培蔬菜中的病虫害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

  ■吸引更多博士同行助力中山农业

  从火炬区颐康农疗场出来,林庆胜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南区曹边村的绿野仙踪农场。这里零星种植了一些蓝莓、无花果、桑果树等。

  农场主萧灿枢介绍,他们涉足农业时间不长,现在农场发展中遇到技术和包装两大难题,技术是最基础的,没有技术种植只能随性,有了技术,果子才结得好,花开得艳,再加上好的定位包装,相信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过来,发展都市农业才大有可为。

  “如果有技术,农业的种植养殖搞上去了,我们还计划在对面曹边村旧村居开设民宿,助力乡村振兴。“萧灿枢说。

  听完介绍后,林庆胜说,“可以把遇到的技术难题列个清单,我好向省农科院汇报,以对接更多资源。”今年6月,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中山设立博士工作站,所长何自福参加了工作站揭牌,并以工作站的形式组团输送六名博士。其中,高燕博士是入侵害虫专家、佘小漫是植物病害专家、宋子伟是生防专家、逄玉万是肥料专家、张艳是蔬菜育种栽培专家,这些博士将以智慧大棚页岩棉无公害果蔬生产技术为切入点,开展服务“三农”工作。

  今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林庆胜坦言,科技特派员大多是高校、研究院所的高端型科研人员,研究水平高,专业知识渊博。但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多而复杂,单一的特派员个人难以解决生产中的所有问题。为解决特派员高精专与实际生产中问题多广杂的矛盾,更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更精准的服务“三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聚集了植保、土肥、栽培、育种等各方面的专家“组团式”进行技术指导。

  离开绿色仙踪农场已近下午两点。林庆胜没有急着赶回广州,而是自驾车驶上南外环,再接上翠亨快线,驶向南朗崖口村。因为那里利用“水稻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的无人机水稻直播展开试种。这是林庆胜所在团队近两年的主要研究工作,目前已经与中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推广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