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省农科院铺就惠州科技兴农之路

1.jpg

在农科专家帮助下,新农人高志强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临近新春佳节,惠州博罗橙檬关照农业公司的枇杷柠檬膏生产加工自动化机器依然忙碌。这是一家刚成立2年的“年轻”农业企业,公司创始人高志强是一名怀揣梦想的返乡农业创业者。

  “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加速了我的计划。”此前,高志强对农业一知半解,但惠州市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带领来自广东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在对栽培技术、果膏配方等技术指导后,他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柠檬、枇杷等水果种植,到机械化制作果膏,并批量上市的全过程。

  橙檬关照公司的快速蝶变,是广东省农科院不断加强与惠州地方农业主管单位、科研机构及种养殖企业的农科技术输出的缩影。

  2017年,广东省农科院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成立广东省农科院惠州市现代农业促进中心(下简称“农促中心”),并在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和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成为链接省级农业科研资源与惠州地方农业发展的纽带,在精准对接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人才培训、提升推广效能及扶贫等方面,铺就出惠州科技兴农之路。

  联姻企业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少不了高水平的农业科学技术支撑。当前,惠州已经拥有惠城丝苗米、惠阳蔬菜、龙门丝苗米、博罗南药、惠东蔬菜5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而在这些产业园规划建设过程中,都少不了省农科院的专家身影。

  2017年,广东省农科院与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东农科海纳农业研究院,是省农科院与农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典型案例。

  研究院成立3年以来,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黄庆以研究院副院长的身份常驻惠州,他和专家团队利用多年的水稻栽培经验及优质稻米种子资源库,先后帮助企业引进美香占、象竹香丝苗等优质稻米品种;在大量试验研究下,通过调节氮肥用量,有效减少了水稻倒伏发生现象;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引入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施用,生产出品质更高、食用安全健康的有机稻米。

  与此同时,研究院还通过省级科研平台,吸引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级农业科研团队定期到惠州召开研讨会,合作攻关在农业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海纳农业作为基地进行成果应用转化,获得了不俗的成效。

  “目前,我们还与博罗南药产业园的建设工作达成了合作意向。”农促中心主任邵卓表示,接下来还将对接惠东马铃薯、龙门胡须鸡等拟申报产业园的项目,协助推进项目规划相关工作,为申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技术支撑。

  联动地方推动基层农技革新升级

  助力地方农科机构提升科研水平,是省农科院对接惠州农业的重要抓手。在这方面,省农科院也得到了惠州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惠州市财政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地方基层工作站建设。

  2019年,农促中心联合惠城区、龙门县和惠东县农科所新筹建3处工作站,至此,省农科院在惠州的基层工作站已建立6处,形成对惠州市主要农业区域业务指导全覆盖。

  通过创建省地两级科技平台的方式,惠州市基层农科机构有效对接完成了最新科技成果示范、新品种展示、区域等工作,如惠阳工作站成功试验示范水稻、甘薯、蔬菜等新品种,完成北菜南种试种试验;惠城工作站举办水稻、玉米展示观摩活动;龙门工作站完成水稻、柑橘等新品种展示活动等。

  “我们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调研,并保持与惠州各级农业部门有效沟通。”邵卓表示,在大量的走访调研后,专家团队收到了源源不断的地方农业发展需求,涉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药减量增效、产业规划编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多方面内容。

  除此之外,农促中心还创新培训形式,组织省、市、县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三五成群指导生产,先后组织水稻、甘薯、马铃薯、茶叶、水果、蔬菜、植保等专家到惠州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据统计,去年一年,农促中心共推介农业科技成果70余项,提供技术服务100多次,举办大型技术培训会10余场次,累计培训超过800人,省农科院的水稻、果树、动科等15个科研机构与该市农业企业、农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省农科院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和人才力量通过农促中心这座桥梁纽带源源不断融入地方农业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