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72岁蜂农深圳养蜂 40年奋斗生活越来越甜

陈昌运

  今年72岁的陈昌运在深圳养蜂已有近40年时间,通常蜜蜂在哪,他就要把家安在哪;过去40年间,陈昌运的足迹遍布深圳的各大山头,可以说他也见证了深圳特区40年来的变迁。而当初白手起家带着妻子和4个孩子来深圳“淘金”的他,经过40年的奋斗如今也在深圳买下了两套房子。

  最早的一批“奋斗者”

  早在1981年,陈昌运就带着4个孩子从老家惠州惠东县来到深圳。陈昌运说,刚到深圳的时候,很多地方都长满了野草,随便在一个山坡上放几个蜂箱,都有大量蜜蜂过来。最多的时候,陈昌运同时在几座山坡上有200个蜂箱, 每年差不多能产上万斤蜂蜜;那时,他最发愁的就是蜂蜜太多,没有地方存放。他买来几十个塑料大桶,一个桶可以装200多斤蜂蜜,但很快大桶也都装满了,原本放蜂蜜的杂货间也堆得密密匝匝。

  而在早年,养蜜蜂只是陈昌运的工作之一,为了挣钱养活4个孩子,他什么活都干。他养过猪、卖过猪肉、捡过破烂、去工厂里打过工、还开过小卖部,即便这样,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陈昌运说,刚到深圳的前10年,妻子和4个孩子跟着他一起吃了很多苦。

  躲过灾害留住希望

  在陈昌运印象中,祖父和父亲都会酿制蜂蜜。小时候,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帮父亲将香甜的蜂蜜从蜂房里倒出来。

  到深圳快40年了,虽然期间做过很多工作,但养蜂这门手艺陈昌运一直没有丢下。但要在繁华的特区靠养蜂发家并不容易,放蜂箱的地点尤为重要;到深圳后,陈昌运先后在3个地方搭建过蜂场。“基本上都在人烟稀少的郊外,搭一个木棚,在外面种上果树,在果树中间搭上几十个木箱,到了第二年,蜜蜂就来了。”

  陈昌运坦言,自从决定当蜂农,就决定了这辈子都要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他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外漂泊。有时,山谷中但凡有一块巴掌大的平地,他就会把家安在那里。而所谓的“家”,不过就是用木板和茅草搭起来的简易小屋,里面除了一张木板床,就是各种锅碗瓢盆。

  刚开始那段时间,陈昌运一家吃住都在山上,生活苦一些不说,在山中生活还随时面临着危险。一遇到暴雨季节,陈昌运都会十分紧张,因为暴雨和泥石流随时可能将他建在山中的小屋冲毁。陈昌运还记得,有一年夏天,暴雨来袭,夜里他听到山中传来轰隆隆的响声,便警觉地叫醒妻子和孩子们,冒着倾盆大雨从小屋中转移到树下躲雨,后来,泥石流真的把他们的小屋冲毁了,一家人在雨中度过了一夜,也因此躲过一劫。天亮之后,陈昌运赶忙去寻找被暴雨冲到山脚下的蜂箱,总算找回十几个完好的,这也为他继续养蜂留下了“火种”。

  见证巨变想当“特区人”

  在深圳养蜂40年,陈昌运成了不折不扣的养蜂专业户。他说,因为深圳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所以一年有10个月都可以酿蜂蜜,春天有百花蜜,夏天有荔枝蜜、龙眼蜜,秋天有桂花蜜等。不过,酿制蜂蜜有时也是看天吃饭。比如说,荔枝蜜一般在四、五月份大量上市,主要是因为早熟荔枝一般在三月初会开花,持续到4月份。如果花期赶上阴雨天,那么产出的荔枝蜜会比较淡,水分会多一点,如果天气晴好,那荔枝蜜就比较浓稠,荔枝花香味也更加明显。

  妻子曾美娣比陈昌运小7岁,陈昌运说,养蜂虽然是一份“甜蜜的事业”,但妻子跟着他吃了很多苦。自从两人到深圳打拼时起,他就立志要为妻子买一套房子,不能一辈子住在山中的小木屋里。

  1998年,陈昌运用自己养蜂攒下的几万元钱,加上从亲戚那里借了几万元钱,在深圳布心村买了一套房,一家人总算有个像样的“窝”。陈昌运记得,买到房的那天晚上,他和妻子抱头大哭了一场; 到了2008年,陈昌运用多年养蜂的积蓄在深圳又买了一套近90平方米的房子。如今,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女都和老两口住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

  陈昌运今年72岁了,但依然“壮心不已”,每天早上6点钟就出发上山了。老伴说,他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辈子都停不下来。陈昌运说,他喜欢和蜜蜂打交道,每天看着蜜蜂一大早飞出去,傍晚又飞回来,他感到一天特别充实。

  因为年轻时太拼,陈昌运落下了不少病根,下雨的时候他双腿会有些酸痛,而且他还有糖尿病,医生建议他少吃甜食。这也让他很痛苦,家里还囤积着几十桶蜂蜜,自己却不能天天喝。“就好像孩子进了糖果店却不能吃糖一样很难受。” 陈昌运说。

  在深圳打拼了40年,现在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三个女儿也都嫁出去了,陈昌运说,他此生已没有更多念想,只想寄情山水间,自在养蜂,安享晚年。曾美娣说,相比刚到深圳时的苦日子,现在的生活就像蜂蜜一样甜。“我不想回老家了。我想当一名特区人。”陈昌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