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农二代”归巢种下新希望

一批青年回到佛山乡村创业,用新理念发展新农业

傅伟东通过鱼苗杂交选育出来的澳泰笋壳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每年可培育500万尾。受访者供图

  傍晚时分,佛山三水北江边百亩农场上聚集了不少“农户”,摘瓜的摘瓜、浇水的浇水,悠然自得。

  这里是佛山市澳农蔬菜种植公司打造的一片新型农场。2016年,湛江人吴坚离开打拼多年的广州,来到三水创办了澳农,像父辈一样当起农民。如今,他在三水北江边上将800亩农田打造为“共享农场”,吸引城市人和村里散户共同投身农业。

  几十公里外的佛山新荣水产有限公司,傅伟东正在自家的水产养殖基地里查看鱼苗培育情况。大学一毕业就回到村里继承父亲水产养殖工作的他,现在做得有声有色。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不少农村成为“空心村”。但是近些年,这样的情况在佛山有所好转。

  大批像吴坚一样的“农二代”或选择留在村里就业,或选择外出求学广增见闻回乡创业,他们在小村庄内走出一条条致富之路。

  重新接棒父辈

  “农二代”原指户口在农村,但工作在城镇的一代人。但如今,有一群出身农村,却愿意主动留在村里就业或从城市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赋予了“农二代”全然不同的定义。

  吴坚就是典型例子。他是农民的儿子,但多年来在城里读书,毕业后在纺织业的上市公司做到高管层,事业小有成就。财富自由之后,吴坚更想做些帮助大众、造福社会的事儿。回到农村创业,成为第一个浮现在他脑海中的想法。

  见到吴坚的时候,他正在就土地审批问题与同行们热烈讨论。不远处他承包的800亩农田里有14户夫妻经营的家庭农场,农户们披着汗巾,洒水的洒水、摘瓜的摘瓜。

  这些本地农户都是吴坚的“合作商”,在他承包的土地上各有一片自己的“家庭农场”,可以种植各类蔬菜瓜果,当季售卖;也可以开放农场,配套完善休闲旅游活动吸引游客。通过这一模式,农户既享受到田园生活,还能获得十多万的年收入,足够在三水过上富足的生活。

  谈起重新做回农民,吴坚的语气轻松。“当农民既自由,又能通过劳动赚钱,大众对农民的固有观念是时候改变了。”2016年,吴坚看中了北江边上这片有“长寿之乡”之称的土地,盘下一间公司开启了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民之旅。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盘下的800亩地太大,大概一年就能损失100万元。”吴坚感慨,4年来不断摸索,遇到困难也不放弃,现在终于在这片土地扎根下来,公司的运营管理也上了轨道。

  与从外地来佛山乡村创业的吴坚不同,傅伟东的父辈就是佛山本地农民。打小跟着父辈在田间水塘里,耳濡目染下,他对农业产生了感情,也为日后接手父辈的水产公司打下基础。

  2010年,傅伟东从广东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但他并没想过留在广州,一毕业就直接回到家乡,跟着父亲一起经营西樵的新荣水产公司。

  “我向往自由,也对农村有感情,谁说小村庄不可以实现理想?”回乡后的傅伟东从基础干起,鱼苗采购、公司司机、货运……就这样持续了5年,熟知所有业务的他才开始逐步接手管理,慢慢带领公司走向了不同于父辈的转型之路。

  播下创新“种子”

  “青年一代与父辈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我们更加注重求变,越来越强化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傅伟东感慨,以往父亲的经营理念就是稳当,但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农业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为此,傅伟东不断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力度。2017年,傅伟东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大口黑鲈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定向选育出的“加得丰”鲈鱼苗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受到了养殖户的欢迎。如今傅伟东基地里每年能产出“加得丰”鲈鱼苗3亿尾,销往全国各地。

  在傅伟东的带领下,新的鱼苗品种开始上市,高明500亩新鱼塘改造基地也正火热施工。目前,新荣水产年产值超过千万元。

  像傅伟东一样,“农二代”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以年轻的思维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理念,敢于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他们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在乡间土地,而这些种子正在不断壮大。

  对傅伟东来说,带动乡亲们富起来,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吴坚眼中,想要所有人吃上安全的“放心蔬菜”是他从事农业的初衷。

  “我的目的就是打造民生健康餐桌和菜篮子工程。”吴坚说,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科普教育基地和旅游休闲自耕采摘体验式主题农场,全面推进IT管理技术高效管理农业种植,实现了实时完整的溯源系统,让大家吃得安心。

  2017年,澳农推出家庭蔬果自助——菜园主计划,开放百亩土地供超过1000户家庭打造土地共享的新型农场,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农业种植的队伍之中。

  无论是“接棒”老一辈,大学毕业就选择返乡的傅伟东,还是看中了农业发展前景选择自主创业的吴坚,像他们一样的“农二代”还有很多。

  高明区返乡青年创立凌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当地水稻种植户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目前飞防面积已达5万亩以上,为促进高明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水区范湖片区的鱼塘,有30%以上是由本地年轻村民承包经营,每户每年经营收入普遍能达到20万元以上......

  “有些东西没变,但是也变了。”一批又一批“农二代”们,像父辈一样行走在田间地头,操心着收成。可如今的他们,懂得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让农民成为职业

  “我来佛山4年,能明显感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回到农村。”吴坚感慨,青年农民队伍逐步扩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年农村环境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富,可以成为青年发展事业的阵地。

  近年来,佛山通过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本地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投身农业事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新生力量。

  从佛山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职业农民占比从2016年的15%上升到17%,50岁以上职业农民占比从2016年的36%降至2019年的32%。

  尽管青年返乡留村成为趋势,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农业企业招录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较难,农企大多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对青年的吸引力较弱;其次就是大部分青年群体对农产业的认识仍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阶段,导致他们不愿意从事农业。”佛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佛山正在探索制定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在制定农业金融、项目申报等有关扶持政策时向新型职业农民或有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主体适当倾斜,提升新型职业农民价值感和优越感,鼓励、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农业产业,促使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

  离开乡村的青年增长见识,获得了回乡谋生的后续生存资本。“农二代”们在赚钱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掌握与眼界的开阔。大批像吴坚和傅伟东一样的青年,带着新思想、新技术,为传统农村注入新鲜血液。而目前,想要吸引更多的青年返乡,佛山任重道远。

  “当前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有许多在做农村电商,集中在种养销售端。”吴坚直言,想要吸引更多的青年返乡创业,政府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比如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补助等。

  傅伟东认为,当前很多农业企业处在“接班换代”的转折点,老一辈退居二线,年轻人冲上前,如果能够感受到背后来自政府对青年人创业就业的支持,一定会吸引更多青年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