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东莞对口帮扶韶关结硕果

209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在东莞对口帮扶的韶关乐昌九峰镇上廊村水果销售集散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村民交易水果的热闹场面。

  8月初,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韶关乐昌九峰镇上廊村的黄金奈李一箱箱运往珠三角各地,乐昌坪石镇无花果产业基地里的果实被装上筐后“出山进城”,从仁化县丹霞街道康溪村驶往东莞的冷链车上也装满了当地村民种植的瓜果……这些场景,是东莞对口帮扶韶关结出的硕果。

  日前,记者走访东莞对口帮扶韶关的多个贫困村。一路上,翻修的房屋、平整的马路、丰收的场景等不时映入眼帘,“一村一亮点”的帮扶成效让人欣喜。以“韶关所需、东莞所能”为导向,从2016年至2019年,东莞累计落实扶贫资金10.16亿元。自2019年起,到村引导资金由每村每年50万元增加至75万元,增幅达50%。截至2019年底,东莞对口帮扶的209个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17662.06元,是省定标准11022元的1.6倍。

  东莞273名对口扶贫干部,扎根韶关扶贫一线,为村庄引产业,为产品找销路,截至2020年4月底,东莞对口帮扶的209个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产品多了销路,产业形成规模,许多帮扶项目不仅帮助村庄摘掉了“贫困帽”,还为当地留下了持续“造血”的产业。

  多渠道促销

  探索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百香果村、无花果村、黄金奈李村……走进东莞对口帮扶的韶关乡村,村村有产业已经成为常态。据了解,从2016年至2019年底,东莞累计为韶关引进新型经营主体259个,培育农业特色产业380个,为当地打造出“一村一品”等产业品牌。

  翻越海拔800多米的山峰,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道路两侧的摊位摆满了各类水果。驱车继续前往九峰镇的上廊村,车窗外树木上挂着的棕色纸袋包裹着当地致富的秘密。

  棕色纸袋中装的是一种叫做“黄金奈李”的水果。这个季节, 当地几乎每家的餐桌上都摆放着这种金黄色的奈李。从2010年前后开始,上廊村的很多村民就开始种植这种水果,但因为地处粤北山区,弯曲山路造成的高运输成本,让当地优质水果难以顺利“出山进城”。

  “之前主要靠亲戚朋友在微信上卖,今年有了扶贫干部的帮助,估计我们家种植的100多棵果树结出的黄金奈李都可以卖出去。”上廊村村民扶治邦说,这段时间一天可以卖1000斤左右,而在以往,单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碑推荐只能卖出三分之一的产量。

  “我们利用扶贫资源,帮助贫困户找到销路,让他们积累客户拓宽市场。”东莞市大朗镇驻乐昌市九峰镇上廊村第一书记刘杰章告诉记者。

  每周二、四、六,韶关市仁化县康溪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的门口就会停有一辆装货的冷链车。来自当地农户家的鸡蛋、黄瓜、葡萄等一箱箱被送上车。第二天早上,这些原生态农产品就会出现在松山湖管委会食堂的餐桌上。

  “我们打通了松山湖园区和康溪村之间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由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产销协议,及时协调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避免农产品滞销。”康溪村驻村第一书记余海波告诉记者。

  据当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康溪村利用合作社平台已累计向松山湖管委会食堂销售农产品超过224万元。这一举措的推行,提升了当地贫困户的种养积极性,2020年春季贫困户种养规模比上年提升18%。

  统购统销、定向采购等消费扶贫方式为村民扩大了销路。接下来,如何让贫困村的农产品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如何建立消费扶贫的长效机制?成为东莞扶贫干部待解的问题。

  “我们走了,他们的产品怎样继续卖出去?”刘杰章道出了所有驻村第一书记的心声。对这一问题,东莞派驻韶关的各村扶贫干部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始兴县水南村贫困户陆银霞常在尘土飞扬的土泥路边摆摊卖水果。偶尔,她还会像其他人一样,坐半个小时的公车前往县城摆摊。

  从2016年至今,陆银霞看着她经常前去摆摊的土泥路边,先是搭起帐篷,后来又建起一座二层半的农产品服务楼。

  “今年10月份,果农就可搬进去了。”水南村驻村第一书记雷阳辉选择为当地的万亩果园完善配套设施,建立农产品综合交易服务网点。

  在乐昌市九峰镇上廊村坪坑片区的亭子下,脱袋装箱、称重议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每天早上,从7时开始,一直到晚上,这里都很热闹,像这样的地方在上廊村还有3个。”九峰镇绿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潘国平说。

  为了鼓励上廊村形成自由的产销市场,今年下半年,当地将用东莞帮扶资金投资建设文化综合大楼。大楼的一部分将用做大路头等三个村小组水果销售的集散地,方便村民就近卖水果。同时,为了解决山高路远、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上廊村扶贫工作队还把邮政、顺丰、极兔等快递公司邮寄点引进到村,并提供收购场地,方便果农不出村就能邮寄水果。

  新建水果购销集散点、引进邮寄点,上廊村扶贫队伍在完善农产品销售基础设施之外,还注重对村民电商意识的培养。

  刘杰章介绍:“我们扶贫工作队组织了直播带货培训,有300多名村民同时在线学习,主要教大家如何选择图片、怎么说话卖货等直播带货技巧。”

  据了解,在今年3月份,九峰镇举行了首届互联网桃花节,推广宣传九峰镇的上廊佳果,让果农积累了“触网”销售经验。

  在康溪村用扶贫资金投资的110亩农场里,除种植果蔬外,还种植了向日葵、菊花等花卉。“目前,富康百香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已与丹霞山旅游资源对接,引进农业科普、农产品采摘、特产购买等活动。”当地驻村第一书记余海波说,他们团队正在探索通过旅游促进消费扶贫的新路径。

  荒地变大棚

  引进产业,提升贫困村“造血”能力

  废弃小学的操场变身大棚育种基地,多年荒废的零散土地上如今长满了庄稼,行至东莞市虎门镇对口帮扶的仁化县董塘镇江头村,还能看到村道两侧的田埂上,整齐地排列着村民收割的玉米秸秆。

  在丘陵较多的韶关,江头村却拥有着2000亩平整的农田,由于早期的开发商经营不善,土地的最大价值未得到开发利用,而这也成为邓助严尝试为当地引入产业,提高村庄“造血”能力的发力点。东莞市虎门镇派驻到仁化县董塘镇江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助严说:“当时,一片地经营得半死不活、一片地被纵横分割。”

  2019年下半年,东莞派驻到江头村的扶贫工作队决定将63万元的扶贫引导资金入股到韶关丹霞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蔬菜种植基地,该入股为江头村集体带来每年8%的长期固定分红。

  另外,当地干部协调村民流转土地近2000亩,使该公司承包的种植面积从500亩增加到2000亩,为438户村民带来土地流转出租收入超140万元。

  松土、绑线,正在大棚工作的阙如群告诉记者,她家中的三亩六分地也被流转,每年可以收到租金2520元。除土地流转收入之外,每个月大概有15天,阙如群会到大棚工作,一个月下来也有1800多元的收入。

在东莞虎门对口帮扶的仁化县董塘镇江头村大棚种植基地里,贫困户阙如群正在为圣女果绑线。

  目前,该种植基地已经带动80余名村民就业,预计今年能为村民增加务工收入达100万元。

  邓助严透露,后续当地还将逐步组织周边有意愿的农户、贫困户,由经营主体提供种苗、化肥和技术支持,实施承包种植模式,引导农户、贫困户加入蔬菜种植行列,实施定价包销模式。目前,基地正在大棚试种多种小番茄和水果青瓜,接下来还会逐步探索农旅结合的体验型消费模式,增强种植基地的持续发展动力。

  骑着摩托车从狭窄的土路一直开到山腰,东莞市沙田镇驻始兴县黄沙村第一书记彭松柏在一片杉树林前停了下来。

  “山林多、耕地少,近2000公顷的辖区面积里有1800公顷是林地,前几年林区砍伐指标下降,很多人不能靠伐木为生了。”彭松柏告诉记者。

  杉树林下零散生长的草珊瑚寄托着当地的脱贫梦。2016年5月,东莞市沙田镇驻村工作队了解到黄沙村林业资源丰富,林下野生中草药品种较多,尤其是中草药草珊瑚适宜在当地林下种植,并且已经有少数村民小规模种植。

  经过多地考察走访,最终黄沙村确定以草珊瑚种植作为扶贫主导产业,以产业促扶贫。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模式,当地部门与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由该公司负责为黄沙村草珊瑚种植提供技术和产品保价回收。

  2016年底,黄沙村成立黄沙中药材(草珊瑚)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社员。

  正在拔除杂草的曾祥胜就是其中一位,62岁的他在外难以找到工作,如今在该种植基地施肥除草,一个月可以有2000多元的收入。

  “我和我弟弟一起住,他在村里打扫卫生,我在这里做事,一年能增加收入1万多元。”曾祥胜告诉记者。

  大片的草珊瑚苗在林间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翠绿,偌大的林地里还有几名村民正在劳作。据介绍,黄沙村依托草珊瑚种植产业辐射带动当地村民及贫困户100多人就业,全村42户(123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100多元。

  “现在我们不愁销路,就是怕完不成订单。”彭松柏感慨道,扎根黄沙村4年的时间里,各类扶贫资金共投入280多万元。今年底,这片林地就可收获草珊瑚药材560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万元。

  无论是江头村的蔬菜种植基地,还是黄沙村的草珊瑚中草药种植基地,缺乏村集体产业的贫困村纷纷引进产业,通过借力合作社、龙头企业,一个个产业正形成规模,一条条贫困村正华丽蝶变。

  万企帮万村

  社会力量奏响帮扶大合唱

  209个相对贫困村、273名扶贫干部,东莞对口帮扶韶关背后还有无数企业、社会组织的协力互助。

  从2017年开始,韶关市翁源县官渡镇下榕角村的朱就红一家每年都会收到几百元不等的生活补助金,时不时还会收到食用油、酱油等生活用品。

  “我还收到过桌子、笔袋。”朱就红的儿子吴成想在官渡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上学,这几年他的各类学习用品很少需要自己买。

  朱就红一家接受到的这些帮助,来自东莞市永益食品有限公司。像这样大企业牵手贫困户的帮扶方式,是东莞厚街镇从对口帮扶翁源县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方式。

  2017年开始,东莞驻翁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启动“爱心联盟 你我同行”行动,发动东莞26家企业、协会、商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翁源县内开展企业帮扶、产业帮扶、旅游帮扶等精准扶贫爱心服务活动。

  “这几年房子换成了新的,家里还添了家具,一年养4头牛,还可以领到村里的分红。”朱就红说。

  下榕角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陈茂胜介绍,2016年当地利用扶贫资金,开始帮助贫困户解决“八难”问题,完成危房改造等任务。但朱就红一家半倒塌的泥砖屋仅靠危房改造的4万元补助款根本无法完成建房。最终,工作队发动爱心人士为她筹得6万元,改造之余还添置了家具,并且多买了一头牛增加收入。如今,朱就红家一年的可支配收入大概有4万多元。

  为了缓解个别扶贫领域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情况,东莞的社会力量开始加入其中,尤其在助学和敬老方面。

  在翁源县,共有92户贫困家庭的205名贫困学生,和朱就红家一样得到了东莞永益食品提供的“星光助学”行动的帮助。据了解,该企业于2017年加入“爱心联盟”行动,特别为精准扶贫制订“星光助学”计划,每年定期走进翁源县12条村的学校及特困求学家庭开展帮扶活动,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三年来,永益食品有限公司共投入约30万元资金对翁源县进行爱心捐赠。

  助学之外,也有很多企业选择敬老奉献爱心。在翁城镇五一村、明星村、胜利村和墨岭村四条村,193名60岁及以上的留守老人收到广东鼎泰高科公司的扶贫敬老金共计9.65万元。东莞市浙江商会捐赠80万元给翁源县建设社会福利院,助力该县完善社会福利体系,计划设置床位120张。

  据统计,截至目前,爱心联盟已经聚集了26家社会力量的关注,预计年底将拓展到30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纵观该项目的帮扶库,其覆盖领域主要集中在助学、助教、助农、敬老、济困、项目援建等不同领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400万元。

  “爱心联盟的帮扶方式,破解了扶贫传统方式单一化、资源统筹不均衡、项目碎片化的难题。”翁源县委常委、副县长、厚街翁源对口帮扶指挥部总指挥叶沛长介绍。

  据了解,今年,东莞驻翁源县扶贫工作组将对成功经验进一步复制推广,继续扩大帮扶企业覆盖面,推动东莞长安镇、寮步镇及东莞市直部门共同开展“爱心联盟”行动,广泛动员当地商会、协会、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扶贫行列。

  爱心联盟在贫困户和社会帮扶力量之间连接起一条精准帮扶的爱心线,塘厦镇推出的“项目包”也变身一个个“帮扶爱心包”,让贫困村得到了很多摸得着、用得到的实惠。

  2018年,塘厦镇收集整理对口帮扶村需要建设的项目,以帮扶村为单位打成“项目包”,让东莞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来认领捐建,现场共有24项扶贫民心工程项目被认捐,认捐金额共373.32万元。

  塘厦镇联同东莞市妇联、企业爱心人士在始兴县黄所村铭源小学建立了“儿童之家”,并为学校各班级赠送了价值20万元的教学物资;东莞市建筑行业协(学)会联盟对花山村、水南村捐赠50万元,用于解决贫困户安全饮水和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仙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入120万元帮助高留村、千净村、皇沙村建设文体广场……

  有了路灯,村民晚上回家不用怕走夜路;修了管道,饮水变成了简单的事。一批村道、文化广场、农贸中转站、路灯等民生项目在企业、社会组织的认领下一一建了起来。

  东莞市经协办副主任刘晓冬表示,上级拨付的扶贫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造血”类产业项目上,社会力量的加入可以弥补始兴县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是扶贫力量的很好补充。

  社会力量帮扶促成的“项目包”与各类专项扶贫资金协同发力,5年来,塘厦镇共帮助始兴县贫困村新建路灯651盏,新建10栋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3栋农产品中转综合楼,14个文体广场以及引水管线、蓄水池、陂头等一批基础设施。

  据东莞市驻始兴县扶贫工作组组长曾东营介绍,今年,东莞市塘厦镇驻始兴县工作组还将开展“万企帮万村”工程,协调塘厦9个商会投入34万元,分别帮扶深渡水瑶族乡发展,用于购买蜂种蜂箱、中药材苗木、修建村水利设施等项目。

  从2016年的246名扶贫干部到2019年的273名,从乡间泥土路到宽敞水泥路,从基础设施短缺到文化广场、篮球场、农贸点等的建立,从2016年至今,东莞对口帮扶韶关的209条相对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数读

  2016年至2019年,东莞累计落实对口帮扶韶关扶贫资金10.16亿元。自2019年起,到村引导资金由每村每年50万元增加至75万元,增幅达50%。

  至2020年4月底,剩余的79户214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东莞帮扶韶关的209个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截至2019年底,东莞对口帮扶韶关的209个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17662.06元,是省定标准11022元的1.6倍;209个相对贫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为14.12万元,是2015年3.32万元的4.25倍。

  从2016年至2019年底,东莞累计为韶关引进新型经营主体259个,培育农业特色产业380个,打造出百香果村、贡柑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参与“公司+合作社(贫困村)+基地+农户”的农业特色产业的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数11618人。

  2019年,东莞协调落实莞韶两地共签订对口帮扶消费扶贫项目217个,签约总金额约2800万元。协调推动韶关10个县(市、区)先后在东莞帮扶镇街举办了12场农产品巡展,同时,会同韶关市举办或参加了174场次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采购韶关市农副产品消费金额达2729.84万元。

  截至2019年年底,东莞累计为韶关开展村道硬底化1465.76公里,完成了20户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配置生活垃圾收集点3429个、新建和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204个、新建村卫生站214个,修建完善村文化广场486个,修建完善文化室418个,实施危房改造4138户,实施饮水安全工程404个,209个贫困村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已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

  截至2019年年底,东莞累计在韶关开展助学活动620次,扶助贫困户学生4445人,捐赠助学物资及资金675.92万元。组织开展义诊活动327次,接受义诊的贫困村民18210人,捐赠医疗物资89.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