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惠州今年早稻亩产稳定总产量增加

    农户在机械化收割早稻。

农户在机械化收割早稻。

  9月22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粮食安全备受关注,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完成粮食生产面积161.02万亩,占全年任务的95.8%。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春耕时节遭遇疫情,6月初又遭受连续特大暴雨,在“双重打击”下,惠州早稻生产仍喜获丰收,亩产稳定、总产量增加。疫情一度让国内外出现粮食供给担忧,惠州如何解开了早稻丰产的密码?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从春耕备耕开始,惠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广水稻优新品种、调配农资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等措施,悄悄打响了一场粮食保卫战……

  春耕防疫两手抓两不误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今年2月下旬,春耕生产在即,疫情影响仍在。此时,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个好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针对春季农业生产农资和农产品运输不通畅问题,特别是针对疫情后可能存在的化肥后续供应不足问题,惠州农业农村部门协调农业公司复工复产,优先保障春耕春种需要。同时,及时为近百家符合资质条件的民生保供企业开具资质证明,并多方协调,打破流通壁垒,确保春耕生产必需的种子、肥料等农资能够进村入户。

  作为农业生产大市,疫情影响之下,惠州早稻种植面积不减反增,并且春耕进度快于去年,做到防疫和春耕两不误。据统计,全市早稻58.86万亩,比增2.88万亩,增幅5.1%,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63万亩新增早稻种植任务。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骆悦介绍,为多渠道新增早稻面积,市、县派出工作组到镇到村,以新增垦造水田、连片丢荒耕地、低效益经济作物改种和菜场轮作等作为突破口,组织、动员、协调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与镇村、农户开展对接,增加早稻种植面积。

  农机在防疫和生产中显身手

  科技改变作业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记者今年春耕时节在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看到,早稻种子装进无人机后,开机、起飞、播撒,不到5分钟时间,2亩多的水稻直播工作就完成了。操作人员介绍,无人机直播只需一个指尖操作,比起机械插秧,除了节省时间外,更重要的是节省劳动力,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加适合。

  在播种之前,全市首条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在今年2月下旬正式投入生产。备耕期间,记者在龙门县鸿远种子有限公司育秧工厂看到,在全自动化育秧机械上,从摆盘到撒底肥、种子、面肥,再到出盘,整个流程不超过1分钟。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雄兵介绍,疫情导致春耕前期用工难,通过工厂化育秧很好地解决育秧时用工紧迫的问题,同时工厂化育秧不受降雨、干旱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确保秧苗安全。

  科技“加持”,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惠州近年来坚持贯彻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购机用机,农业机械化利用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也在此次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备耕中的重要作用。早稻丰收季节,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大大减轻了劳作压力,在此期间,开展作业的本地收割机约1200台,外省份到惠开展跨区作业的收割机约2300台。

  加强优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

  疫情让惠州部分乡镇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惠州农业企业发挥优势,大力实施早稻面积的恢复性增长,并为当地种植户提供相关生产服务。

  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规模化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在保供给方面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积极组织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复工复产。”骆悦介绍,针对农业企业用工和复工问题,惠州农业农村部门派出工作组到全市所有较大型的农业企业、种植基地,宣传、动员和指导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春季农业生产,发挥好农业企业、种粮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3月中旬,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8%,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率达85%以上。同时,惠州积极实施各类粮食项目。

  市级成立7个农业科技服务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粮食优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在疫情期间并未放松。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3亿元,补贴资金正在陆续发放。同时,安排粮食作物种植政策性保险财政资金,对惠州水稻、玉米和马铃薯三项粮食作物种植户实行免费全参保,并安排农机购置补贴和建设高标准农田专项资金,为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