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韶关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

  白墙青瓦、潺潺流水,高宅深院、郁郁林木,穿梭其间,扑面而来的淳朴乡土气息,还带着古雅的诗意……这里是“兰乡古韵”廊线,它位于韶关市翁源县官渡镇至坝仔镇连线的S245省道,全长约36公里,涉及3个镇15个行政村。

  “兰乡古韵”廊线规划建设面积150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村庄外立面改造、村道美化、污水管网埋设等,累计投资额达1亿多元。得益于沿线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它已成为集特色农产品种植、田园乡村体验、浓郁客家风情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并入选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近年来,韶关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工作要求,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整治前自然少不了清理,这场硬仗的切入口便是清拆农村破旧泥砖房。

  因村制宜 因户施策

  用“小切口”带来“大变局”

  “那些泥砖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已经杂草丛生、破败不堪。”韶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清拆前,有很多泥砖房已无人居住,甚至还有倒塌的风险。在“兰乡古韵”廊线沿线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沿线村庄泥砖房的拆除工作是重中之重。它们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还危及群众安全。放眼全市,这样的“危房”数量不可小觑。

  2019年6月以来,韶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的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进、以上率下,在全市掀起了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工作的高潮,以清拆泥砖房这个“小切口”来带动农村面貌的“大变局”。

  “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指导”,韶关各县(市、区)在拆除工作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具体实施上,先拆河道低洼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有人居住的D级危房;对作为村民唯一住房的危房进行缓拆,在妥善解决好住宿问题后方可拆除;慎拆村内宗族祠堂;不拆保存完整且有旅游价值、风格迥异且有研究价值、红色文化遗迹和客家民俗文化的泥砖房。

  写好清拆泥砖房的后半篇文章更为重要,即加强对农房的管控。韶关各县(市、区)凝聚乡贤、村民等多方智慧,做好拆后土地利用规划,确保规划符合乡村发展实际、农村发展意愿和乡村振兴要求。同时,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落实《韶关市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大拆后土地管理力度,执行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积极引导村民规范建房,并将其科学地用于规划新村、生态绿化、公共设施、拆除复垦、产业发展等方面。

  “现在漂亮多了,我在院子里做了个秋千,旁边还有个小菜园,也弄了些绿化和果树。”仁化县新龙村宁声珍说,现在没事就在院子里休息,十分惬意。像这样的美丽庭院,全市约有1000个。同时,韶关还鼓励引导村小组和村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见缝插绿,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目前,共打造“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约1.5万个。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拆除破旧泥砖房73.91万间、1854.49万平方米,其中拆后土地规划用于产业发展的约209.3万平方米,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约168.1万平方米,用于唯一住房建设改建的约254.9万平方米,用于拆旧复垦的约471.7万平方米。

  沿线连片 创新经验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好大的变化啊!原来真的不好看、看不得。”浈江区黄竹村村民谈及以前的村庄。始兴县深渡水村村民则用一个“靓”字概括现在的村庄,“风景好,空气新鲜,交通又方便”。

  如今,韶关以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为着力点,正在创建具有岭南特色的农村风貌带,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升级版。

  行走在阅丹公路上,便能切身体会到“美丽乡村”的含义,沿途山环水绕、俯拾皆景,处处赏心悦目、如诗如画。据了解,阅丹公路由9条道路组成,总长约54.6公里。它是韶关为推动大丹霞旅游升级发展,实现丹霞山与韶关城区“山城融合”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

  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上,韶关注重全域谋划、整体推进,用点串线连片的方式提升农村风貌,推动乡村从“一处美”到“全域美”。阅丹公路这条“线”便串起了沿线33个村小组整治的“点”,并将丹霞山美景与乡村田园风光连接起来。其整治工作也颇具风格,统一粉刷白墙灰瓦,融入红色文化、丹霞文化等元素;改造沿线可视范围外立面,将丹霞山景点融入到村标、绿化、小公园等。

  不少地区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批经验和做法。武江区下坑村实行“一毛钱工程”,统筹分类处理废弃家电、建筑垃圾等;始兴县城南镇开展一元垃圾收缴及农村“门前三包”试点工作;新丰县让熟悉本地风俗习惯和农房建设管控要求的农民工匠承接乡村建设项目,把乡村建设变成农民工匠的“家事”。翁源县在风貌提升上更有新探索,其率先出台《翁源县农房管控风貌提升贷款贴息先行试点实施方案》,选取江尾、坝仔2镇11个村小组开展贴息贷款试点工作。

  据了解,韶关实施1000个自然村整洁达标建设民生实事工程,重点围绕沿交通线、沿边界线、沿旅游景区、沿城市郊区等“四沿”地区建设美丽乡村廊道,实施房屋外立面改造和山林地、裸露地绿化美化提升。

  目前,全市1208个行政村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累计创建打造干净整洁村730个、美丽宜居村267个、特色精品村61个,干净整洁村以上的共计1058个,干净整洁村达标率达87%,并成功打造了翁源县“兰香古韵”廊线、乐昌市省际边界、仁化县环丹霞山生态休闲线、阅丹公路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

  3项整治 9项工程

  打造乡镇提升“韶关经验”

  典雅的古亭、靓丽的沿河绿道、悠长的文化长廊,很难想象,这里从前杂草丛生、无人踏足。翁源县坝仔镇这片“荒凉之地”结合自然山水布局,依托历史古迹——坝仔花桥,已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镇街文化公园。这一切得益于韶关市“139”乡镇(镇街)整治提升试点工作。

  乡镇作为城乡间有机联系的载体,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乡镇的整治提升对于乡村风貌的提升有重大意义。据了解,为强化乡镇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使乡镇面貌明显改变,韶关率先在全省启动乡镇整治提升,制定了乡镇(镇街)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方案的核心是“139”行动计划,即:编制“1个规划”统筹引领镇街提升建设;开展“3项整治”规范镇街居民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全面整治镇街“脏、乱、差、臭”现象;实施“9项基础工程”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对镇区中心及主街区沿线的建筑立面进行特色化风貌适度改造、对主要道路按市政道路标准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加强对镇区广场、公园、文化设施以及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的整治与完善,改善镇区基础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升镇街特色风貌和形象品味。

  该工作自2018年9月启动以来,试点镇改变了过去“脏、乱、差、臭”的现象,扭转了镇区基础服务设施薄弱的局面,镇容镇貌有了显著提升。“它打造出了以‘139’行动为抓手的镇街提升‘韶关模式’,为全省乡镇提升提供了‘韶关经验’。”韶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首批20个试点镇经市级验收,翁源县坝仔镇等10个镇获得“优秀”等次。

  在整治提升中,试点镇探索出了自己的经验与道路。坝仔镇依托茶园河周边,通过梳理出滨河绿道,串联各节点公园,结合原有部分设施形成运动中心、儿童乐园、文化广场;南雄探索“帮扶单位+”“乡贤捐助+”,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整治提升中;仁化依托红色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城口镇中心片区+红色旅游区的建设……

  目前,韶关已启动第二批30个乡镇提升工作。截至2020年9月20日,30个乡镇已全部完成规划及“3项整治”初步整治工作,正在实施“9项基础工程建设”。

  接下来,韶关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全市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为韶关“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