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新湖街道构建大扶贫格局

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融合

广西田林县浪平镇姬松茸扶贫车间。钟哈林 摄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口帮扶工作部署,光明区自2014年4月起全面帮扶汕尾市城区,2016年5月起精准扶贫汕尾市城区5个贫困村和红海湾开发区1个贫困村;2016年10月起对口广西田林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2016年8月起选派干部赴西藏察隅县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数年攻坚,光明区紧扣精准扶贫这条主线,催生了对口帮扶地区由内而外的蝶变。本报将陆续推出《对口帮扶 光明实践》系列报道,聚焦光明基层一线的帮扶经验和成效。

  最近,光明区新湖街道派驻广东汕尾外湖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昌忙着到已脱贫的村民家中了解情况,推进“回头看”工作。从2016年5月开始派驻外湖村,李昌见证并参与推动了这个村子的巨变。四年多来,光明区及新湖街道共投入了帮扶资金800多万元,推进了17个帮扶项目(基础建设、产业、民生等项目)。截至目前,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外湖村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户80户223人已达到省定脱贫标准。

  不仅有“扎进去”的,还有“走出来”的。来自广西田林县浪平镇的当地扶贫干部罗雨最近来了趟深圳,参加粤桂扶贫协作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从深圳改革发展经验、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等理论学习,到实地考察深圳的都市休闲农业,罗雨收获很大,“我们要学以致用,更好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罗雨所在的浪平镇也正是由新湖街道结对帮扶。截至2020年8月,浪平镇9个村1344户5986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无论是深圳派驻的扶贫干部,还是对口帮扶地区的当地扶贫干部,无论是“扎进去”,还是“走出来”,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真正让贫困地区能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新湖街道这块集中承载了光明科学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重大项目的热土,以只争朝夕的特区奋斗精神,跑出了自身蝶变“加速度”,也以高度的担当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构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融合的大扶贫格局,携手对口帮扶地区迈向共同富裕。

  

  “对症下药”打出帮扶组合拳

  在第二轮深圳对口帮扶汕尾中,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光明结对帮扶汕尾城区,光明区的六个街道也分别结对帮扶汕尾城区的一个省定贫困村。外湖村位于红海湾开发区田墘街道东北部,距汕尾市城区政府约24公里,有4个自然村,是红海湾开发区3个贫困村里自然村最多、人口最多、最为分散的一个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941户4860人,常住人口仅275人,是典型的空心村。

  新湖街道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外湖村工作。牵牛要牵牛鼻子,攻坚要靠“领头雁”。自2016年5月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党工委领导班子以身作则,每年通过专项研究、听取汇报、实地调研等形式,专题研究对外脱贫攻坚帮扶工作22次;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多次到外湖村调研;街道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驻村工作队成员和80户贫困户结成了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系,第一时间听取民情民意;重点抓好外湖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党务培训、产业培训和外出考察等多形式提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能力素质,增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让村民们学习有榜样、脱贫有方向。面对村落分散、矛盾多、无集体用地等问题,新湖街道因地制宜规划了以民生帮扶、增收脱贫为主要内容的帮扶路径。2017至今,新湖街道累计拨付项目帮扶资金353.4万元。

  新湖街道积极与广西田林县浪平镇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帮扶、消费扶贫等多领域对口帮扶和协作。浪平镇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是田林县唯一有极度贫困村的乡镇,全镇下辖20个行政村,其中有15个深度贫困村,3个极度贫困村。按照市区部署,从2018年7月开始,新湖街道结对帮扶浪平镇9个贫困村。三年来,新湖街道累计拨付229.27万元,并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工作,有效解决贫困地区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帮助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进一步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在新湖街道的引领发动下,通过“两新”党组织企业、新湖商会会员企业等资源,大量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今年5月,新湖发起了“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及“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捐款活动,为浪平镇筹得社会帮扶资金117.2万元,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捐助防疫口罩3万个,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紧盯产业培育“造血”新动能

  紧盯产业发展,新湖把“造血”作为重中之重。

  红海湾船头家食品有限公司就是新湖街道还为缺地少人的外湖村创出的一条新路子,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与当地有特色的种养合作社及公司合作,即“合作社或公司+贫困村+基地+农户”,不参与经营,只收年益率。脱贫攻坚期间,贫困户每年可从中得到入股资金总额6%—8%年益率的固定收入。外湖村入股红海湾船头家食品有限公司50万元,每年收取8%的年益率即4万元。此外,外湖村入股石狼山种养合作社50万元,每年收取6%的年益率即3万元。这两个产业项目使得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内每年都有85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基本解决了贫困户无稳定收入而致贫的现象。新湖街道把当地党的阵地建设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引擎,利用外湖村党群服务中心及外一小学闲置楼顶修建光伏发电项目94.8KW,脱贫攻坚期间,贫困户每年可从中受益约800元。

  新湖街道采用“鱼渔”兼授方法,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的积极性,改变“等靠要”思想。新湖发挥外湖村种植农作物水稻、红薯、花生等优势,抓好“以奖代补”政策的落实,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六批次共申请了70多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鼓励贫困户多开展种养等生产、外出务工或打短期散工,多劳动多收益。外湖村贫困户李锦平(化名)通过办理小额贷款、补贴等形式,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用工具,种植了不少水稻和红薯,忙完自己的农活之余,他还利用农机工具揽活,家庭年收入翻了两三翻。

  精心抓好就业,新湖推动贫困群众强技能、有机会。在浪平镇,新湖帮助重点推进了姬松茸等产业,已经产生了明显的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推进基地带贫工作,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今年4月,光明区和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人民政府成功打造扶贫协作项目,在街道党工委和新羌社区党委的牵线搭桥下,位于新湖街道的企业鹏城农夫葡萄园牵手当地政府,将开展田林葡萄种植基地项目,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通过产业帮扶带动当地就业与集体经济创收。

  重视消费扶贫,新湖帮好产品打通消费链。来自广西田林县的芒果、姬松茸、笋干、木耳、山茶油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广东人喜爱。

  

  让贫困村变身美丽乡村

  在外湖村,几年前村民饮水依靠的是几口水井,各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都是泥巴路,由于缺乏休闲场所,一到晚上,村民们吃完饭就足不出户。这几年通过来自深圳的市区街道各级帮扶资金大量投入到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外湖村开始变身美丽乡村。

  新湖街道共出资140万元为外湖村安装了路灯及自来水管网,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不便以及以往靠打井喝水的困难;帮助全村相对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53人均享受有关教育资助政策,无因贫辍学现象;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帮助经当地住建部门认定的9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实现了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对原水利渠道进行清淤通渠及开挖农田蓄水池,这一项目完工后将解决约500亩农田灌溉问题,有200多户村民因此受益,也有效地保障了农田用水及防涝需要;对全村范围内未硬底化的泥巴路进行硬底化;修建了约500平方米的埔上自然村文化娱乐活动广场,也提升了周边脏乱差的整体环境。

  在各方力量帮扶下,浪平镇的村容村貌、群众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仅2020年,新湖街道拨付80.59万元项目资金,其中49.99万元用于浪平镇央村屯至凌云叉路口道路硬化项目建设,目前已完工;剩余30.6万元用于9个结对帮扶村路灯亮化工程,目前9个村路灯都已投入使用,有效解决村民夜行不便问题。

  基础设施的完善也给浪平镇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罗雨表示,道路的打通为浪平镇下一步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将起到有力助推作用,“希望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避免产生大量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真正实现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两地携手,共筑未来。新湖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找准两地所需,尽新湖所能,将外湖村、浪平镇的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与新湖的创新理念、资金、技术、管理、体制机制优势结合起来,通过精准对接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