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省内信息联播

韶关扶贫成效处于广东省第一方阵

  近日,韶关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十三五”时期,韶关市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全市278个省定贫困村和32376户8282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位居广东省“第一方阵”。

  韶关精准扶贫“六种帮扶模式”“三个在先”党建促脱贫、“六个机制”产业扶贫等经验做法获国务院扶贫办推广。在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韶关连续被评为“好”等次,综合成绩在全省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级市中均名列第一,在脱贫攻坚这场为民谋幸福的时代大考、能力大考、智慧大考中,交出优秀的“韶关答卷”。

韶关始兴一家蔬菜基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实现脱贫增收。(摄影:赖金艳)

  高屋建瓴,精心谋划精准施策

  位处粤北山区的韶关,脱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2020年,受疫情影响,要取得战“疫”战贫双胜利,这对韶关决策者的执政能力是一次大考验,对韶关干部群众凝聚力是一场大检阅。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韶关的决策者秉初心、担使命,把提高脱贫出列质量摆到突出的位置。2020年以来,召开47次全市性会议和11次工作分析会,研究部署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韶关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市、县两套班子认真落实联县挂镇包村挂牌督战责任,“四级书记”全面落实遍访责任,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韶关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资金保障、强化政策支撑,构建起各级各部门各工作队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引导并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投入脱贫攻坚,不断研究深化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兑现保障政策。

  记者采访获悉,2020年韶关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村达23.39万元,比2016年底增长626%;全市所有贫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13.3元,比2016年底增长146%;全市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59.06元,比2016年底增长203%。

  特色产业,铺筑致富“黄金路”

  兰花是韶关的“市花”,韶关翁源县是全国最大兰花产业基地和兰花供应基地。为带动村民增收,当地兰花产业园内4家企业与19个村327户贫困户签订委托代种花卉项目合同,每户贫困户可增收2736元;通过吸纳1.7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劳动力年均增收4.5万元;带动30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兰花,年增收1.5万元……

  发展产业才是高质量脱贫的根本之策,发展特色产业韶关可谓得天独厚。

  在脱贫攻坚战中,韶关组织各地围绕发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和优势扶贫品牌,改革创新了“六种帮扶模式”、“六个一批”等产业扶贫方式方法,形成了一批有规模的扶贫产业和叫得响的区域特色优势扶贫品牌,包括翁源兰花、黄金香印葡萄、马坝油粘米等。目前,韶关市共有546个扶贫产品进入《广东省扶贫产品目录》。

  数据显示,2020年韶关全市实施产业扶贫户项目3.37万个、收益2.24亿元,带动1.5万户贫困户增产增收。截至目前,韶关市已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376名,21人获评省“优秀创业致富带头人”,两数据均排名全省第一。

  “三个在先”,发挥脱贫攻坚堡垒作用

  推进脱贫攻坚落脚到村,必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韶关市聚焦党建扶贫,加强扶贫力量配备,全市33个脱贫任务较重的镇平均配备扶贫干部8名以上;加强村“两委”委员 、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素质能力培训,2020年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92期,培训干部近2万人次。

  与此同时,韶关市创新“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的“三个在先”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贫困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有效加快全市脱贫攻坚的步伐。

  “三个在先”村级决策运行机制在278个贫困村中广泛推广,26个软弱涣散贫困村全部完成整顿工作,驻村帮扶和结对责任人“一对一”帮扶得到全面强化,构建起农村三级党建网格和党群协同治理大格局,助推韶关全市如期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出列的目标任务。